A+A-

但现在这个就不一样,这个李祐拥有这样的军功,那个李祐即位,早已成为铁板钉钉。

这个身份一旦公之于众,那么必然会得到天下百姓以及无数朝臣们的支持。

毕竟此论地位,李祐乃李世民与今日皇后之嫡长子,那么无论此嫡、长此李祐均占有。

这就论军功了,现在这个旷世的四大奇功兼立,哪还会有人说三道四呢。

因此,这个未来除非李祐自愿让出这个王位,否则剩下的皇子们,这个位置谁也绝对动摇不了。

“房相所言极是,这李神医确确实实是我大唐的真英雄啊!”

“没错,这李神医立下了如此的奇功,那我大唐边境的百姓,岂不是从此以后就可以安居乐业地生活了。”

“这李神医立下的功劳,堪比那大汉的一代战神霍去病了,他大概就真的是上天派给我大唐的战神吧!”

“没错,有此战神降临于我大唐的国土,这我大唐必将迎来盛世王朝啊!”

……

高过房玄龄开启话匣后,这个文武百官就是差点瞬间炸锅!

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这份战报对李祐的褒奖。

或交头接耳、或高声议论,然而不论何种议论一种境界,那种表情都没有不兴致勃勃。

并且,这时即使是那些向来对李祐百般看不上眼的世家大族官员,竟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对他的褒奖队伍。

言下之意,这种私人恩怨是私人恩怨的,牵涉家国之际,这个他们甚至想把这个公私混淆起来,这个大脑也不受控制地就此分离。

话虽如此,好在他们把这个公私分得很清楚,如果两人真头脑发热,又说李祐半是坏事,估计不会是百官直接杀的吧,这还会被他们用口水喷死。

犹如之前的崔家一样,不需要李祐费什么劲,这仅仅是靠自己的支持者,让庞大的崔家,直接沦落为和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区别的存在。

有前车之鉴的这些人自然不会做出那种愚蠢至极的事情。

何况这次两人还由衷地觉得李祐有多牛逼!

哦,不,不对,这哪里是厉害啊,这简直是厉害到爆炸的地步啊!

这个在目前来看李祐牛气冲天的地步那肯定是别人望尘莫及了。

竟硬要他的敌手,由由衷的憎恨他到称赞他。

这个世界估计只有李祐一个人。

“哈哈哈哈,这李神医不愧是天生的帅才,来人,立刻将这份战报抄写万万份,公告天下,朕要让我大唐的百姓都知道,绝世战神降临于我大唐了,自此,我大唐的百姓再也不用惧怕于任何异族了!”

所有这些人都对李祐表示出称赞和敬佩,这个李祐再也按捺不住,神情异常兴奋的站着,我就这样做了一个安排。

其实除了向世人通告李祐功业外,现在他甚至想立即,立即通告李祐。

他想无比自豪地对天下人说:这么好的人认为战神和军神就是自己李世民之子。

但这并不是宣布李祐地位的时候,仅有这军功是不足以填充其羽翼的。

他想让李祐获得更大权利,更加后勤保障,赋予他更多力量,直到他本人宣布其身份,他还能自保。

身为帝王,谁也不比自己更清楚这个帝位面临着何等威胁。

曾经,正是他在李祐翅膀尚未饱满之时,当他把自己的身份向世人宣布时,他必然会立刻陷入那种无穷无尽的险境。

到了这个时候,各方面的力量必然会结合起来,首先把李祐清除出去。

到了那个时候,数也数不清的险、用也用不完的工具必然会一个接一个地涌向李祐。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自己尽全力护着他也不一定能保护得了。

因此,就算李世民再有想法,也只能按捺心中的兴奋,不断地掩饰李祐。

朝会后,大家齐头并进,把那篇战报以最快速度报道出来,抄录无数本流传至大唐各州、郡、并,每份战报张贴在公示栏上最醒目、最引人关注的场所之一。

所以.

一个完整的大唐,因这战报而热血沸腾!

皆因李祐,热血沸腾!!

其中尤以饱受厥欺凌的大唐百姓最为突出,当我们得知厥灭亡的噩耗,没有一个是先抱头痛哭的,然后拍案而起。

更是民不聊生,真的很激动,竟也鸣锣开道、鼓乐齐鸣,鞭炮一放,那种架势真是比过年还高兴、还激动。

如果李祐以前之名只在世人学子间流传甚广,这时,这个李祐之名,可谓贯穿大唐每一个角落。

肃然起敬,顶礼膜拜,景仰感恩.

特别是生活在边境上的老百姓,更在自家给李祐立下长生之排位,供子孙朝夕相处。

因此,李祐这个名字,在长安引起轩然大波,大唐为之震惊,更成为世界上男儿们集体敬仰的偶像。

自然也就成了世界上少女们心目中理想中的丈夫。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是----国民老公!

于是,在一天中,这个李祐是成了大唐最耀眼的那颗星子!“你知道吗?!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

大唐因李祐而普天同庆、众志成城。

因为正是他!

覆灭欺压大唐人民数不尽的厥!

因为正是他!

为后来大唐百姓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保证!

因为正是他!

使大唐再现大汉时期霍去病战神之辉煌!

自此,大唐子民们,再不需要害怕什么异族。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

呃..

(⊙o⊙)...

弄错了!

再说一遍!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大李祐!!!

下朝会后,李世民急不可耐地赶回皇后皇宫----凤鸣殿。

他想当面告诉长孙皇后,让她了解这喜讯。

“参见.......”

这个婢女还没来得及向李世民见完礼,这个李世民是早就等不及挥手要大家退场。

不管是宫女、内侍、包括始终侍奉长孙皇后的贴身婢女都不是李世民赶尽杀绝。

“都退下、退下吧!”

当外人全部撤出这个凤鸣殿里面的时候,这个李世民是开始喜笑颜开,口若悬河地把那李靖八百里迢迢加急送帛书的内容,说到长孙皇后。

啥夜观天象,啥神机妙算,啥大败突厥大军,啥封狼居胥,啥覆灭厥.

等一件件传奇般的事,一股脑儿被李世民大气也没喘气地说个精光。

“哈哈哈哈......观音婢,你是没有看到刚才在那朝堂之上,那满朝文武官员的样子啊,所有的大臣们,那都是被咱们的祐儿给惊呆了,给吓傻了,给吓懵了!”

“尤其是那帮一直以来跟祐儿作对的那些世家官员们,竟然都是惊讶的半天都没有说出来一个字儿呢!这话说再后来好不容易是可以说话了,那对于咱们的祐儿,竟然也是一门的夸奖啊!”

李世民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这辈子没那么幸福过,如此扬眉吐气,过犹不及,只需想想,如今身处那朝堂的高处,王德念战报那一幕,脸上便会无可遏止地透露出强烈的自豪。

只是...而已.

这话虽有人说,这种幸福和快乐会传染,不过这个时候看看长孙皇后是什么表情,似乎完全没被李世民的幸福所感染。

而她脸上非却并不带着半分兴奋和激动,而是带着浓重的忧思。

眉头皱得更紧。

“观音婢,你怎么了,怎么还不高兴了呢,难道你不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觉到骄傲和自豪吗?”

身为长孙皇后之丈夫,这个李世民虽然心怀天下但,这对他的发妻来说,神情是改变了,他还能看清、经验。

心里不懂,这自然得说清了,终究,他反正想不通,他儿子何以取得如此成绩,长孙皇后这是为人母,竟无一丝欣喜。

原因到底在哪里!

“二哥,祐儿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但是想来他也一定是经受了很惨烈的战斗,甚至于是受了很大的伤,或者是吃了很多的苦,才会有如今一个成就的吧!”

“二哥你是从战场上经历过的,这边境之地,和长安是如此的不一样,再加上之前的时候,突厥蛮夷已经是将边境变成了那样一个局面,想来,那里的环境应该是非常的恶劣的吧。”

“祐儿这么长时间以来,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吃的好,睡的好了,他的身边也没有一个贴心的人照顾,也不知道要是受了伤,有没有人好好照顾他!”

“要是没有人照顾他,这伤口要是发炎了要怎么办?你说,要是祐儿受了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万一落下了病根又要如何是好呢?”

身为母亲,当我听说我儿子上场作战成绩斐然时,她在第一时间没有多大的自豪感,多骄傲啊,但对儿子身体状况忧心忡忡。

这可能是个妈妈跟个爸爸的不同!

做母亲的,在乎的从来都是儿子本身的安全,并没有说他立了多大的大功。

天知道她在这十几天里是如何来着。

从李祐离开的那天起,她就差点没睡好觉了,夜夜差点为李祐操心。

她怕刀剑无眼、怕儿子吃不香睡不醒、怕.

一句话,长孙皇后对李祐什么都着急,唯独自己会不会有功。

李世民望着长孙皇后,那是出于紧张,由于忧虑,面色略显苍白,忍不住伸手拉长孙皇后,温柔地抚慰着。

“观音婢,不要担心了,你忘了我们祐儿的本职工作了么,他自己可就是一位神医啊!”

“这天下医者,相信是没有一个人的医术能够比得过他的。再说了,祐儿不仅仅是一位医者,他还身具霸王之勇,就连侯君集那样名震天下的猛将可都是被祐儿一招给秒杀了的,这寻常之人,又如何能够近得了他的身呢!”

这可能是个妈妈太过担心,这让李世民得到安慰之后,心里的担心就是稍微放下点。

只是尽管这心里说的是这个想法,可是这一日没看到儿子平安了,她也不能放心。

李世民看到后也很无奈。

身为丈夫,他很自然地明白,除非在此时,李祐在观音婢前安然无恙,否则,她决不完全放下。

此自厥已灭,想来离李祐重返长安已时日无多。

果然,不日以后,这个李祐班师回朝就是在一个长安城里传开。

所以这个长安城是又一次陷入沸腾。

为一睹这位大唐的英雄风采,几乎所有大唐百姓闻讯后都会第一时间赶到长安城外。

不过短短两三日而已,这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几乎是一共汇集了上百万的百姓。

另外,这个数字也一直在增长,这个人,用人海,密密麻麻来描述,那也不为过。

那种景象可真是前所未有,蔚为壮观!

此情此景,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存在呀!

饶有李世民立在那个城楼上,见此情景,简直吓呆了呀!

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夸张!

然而,赞叹完这一幕后,接踵而至的是一份沉甸甸的骄傲与欣慰。

祐儿能得到万民的景仰与拥戴难道不是自己希望见到的景象吗?

“陛下,你看要不要让军队将那些百姓驱散开来啊,这么多的百姓,要是万一发生了暴动,那可就不好了啊!”

房玄龄这老丈人当得那可是比李世民在这亲爹当得还上心呀,他认为这里聚集了数百万老百姓,如果有万一的话,这不是闹。

“你开玩笑呢!你当朕的百姓都是暴民么?他们怎么可能会发生呢?再说了,就算是真的发生了,朕也相信祐..神医他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这个事情!”

李世民对房玄龄白发苍苍,这旧事重提,脑瓜里有啥!

这要是这个时候,他派军队将这百万的百姓都驱散开来,那岂不是就相当于告诉他不要追崇李祐么!

这种得不偿失的买卖,他是不干了!

何况像他刚说的那样,这一来他对大唐人民的信任,绝对没有骚乱。

此二,他还认为一旦有房玄龄所说那万一的话,儿子就能完美化解。

看不起什么人,那就是?

房玄龄平白白摸着这个鼻青脸肿,心里也觉得一阵不平,这个自己也善良得很!

这个李祐再加上你李世民亲儿子,那个可是我亲女婿好吗?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