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端坐在那把高龙椅上,文武百官按地位高低分列两旁。
这个含元殿乃李世民只在大喜事或大节时才开宴群臣。
而如今的正堂只为李祐一人打开!
其一,为了自己封狼居胥的功绩!
另一个是为了他而灭亡一整片厥!
我替他保护大唐大好河山和人民!
这样的荣誉!
普天之下就是再也没有第二个人!
“众位爱卿,让我们共同举杯!”
李世民率先开口道:“这第一杯酒,为我大唐的战神庆贺,祝愿我大唐越来越繁荣昌盛!”
说到这里,李世民是端起手里的白玉酒杯,眼神里带着些许无论如何都无法掩饰的激动看着李祐。
向群臣发话,更显得兴奋。
这位文武百官听到这个消息后,便自然而然地举着酒杯跟在皇上身后向李祐俯首敬酒。
“恭贺大唐战神封狼居胥,再现大汉霍去病之荣光!”
“祝愿我大唐越来越繁荣昌盛!”
这话想来便是所有大唐子民们的心声,于是,那声音简直就要掀翻整栋含元殿屋顶。
透过这声,我们还能看到众位文武百官对李祐的敬仰。
“干!”
由李世民领头,众大臣是便仰着头,便把那杯佳酿一饮而尽!
这样的情景,上有当朝皇帝、下有文武百官、一切庆祝都只为了一个人,这个李祐无疑是当这个大唐第一人。
这样的宴会自然是少不了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大唐的自立门户,办得最隆重,大家都是最高兴的,情绪也是最酣畅的盛宴!
为了李祐一个人,李世民完全放下架子,这一刻,自己已经不是皇上。
这种态度还能使在场的每个大臣释放自己,而不是喝醉酒,这简直是无法回家。
……
这次宴会虽然一直要等到很晚才能散去,但这次应有的朝会却并未因头天散得太晚而不进行。
所有,在这第二日的早朝之上,这绝大多数的大臣那可都是盯着黑眼圈来上朝的。
甚至不需要仔细端详,就能看出这个每个人脸上那个有浓重睡意。
“王德,宣旨吧!”
李世民看了看同样困倦的李祐是在跟王德说。
这个孩子,虽说立有如此之功,但这话一穿,也只不过是个未成人的小孩。
这分明就是他今天的主人公,但他依然是一副根本不太在乎的表情。
这很难说他并不知道,今天这个早朝是为了封赏自己而特意举办的!
否则的话,昨晚他这糟老头子可就跟在后面嗨个天昏地暗,他还恨不得能在他松软的龙床上休息好吗?
旄侍总管王德奉李世民命令后,就是径直接过早已经做好的圣旨,走到那个文武百官面前,神情那个叫庄重,正儿八经的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临安县公,右大将军李祐,于狼胥山亲手斩杀突厥可汗吉利,覆灭厥,立下封狼居胥之旷世奇功,护佑我大唐边境子民,功盖寰宇。”
“即今日起,特封李祐为秦国公,骠骑大将军,兼任右大将军,加封食邑一万户,国公府一座,黄金万两......”
这个王德嘴里的封赏似乎永远读不完了,然而,就是这样还没读完,但这整座朝堂却是早已炸裂。
他们深知李祐这次立了大功,他们还知道,皇上这次肯定要大封李祐为相,尽管是他们也是已经是预想到了陛下对于李祐的封赏一定是超乎常人的。
然而这位皇上的封赏仍然超出了人们想象。
他们不仅小看李祐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也小看李世民对他的器重!
这个封赏还真是超出他们大家想象。
目瞪口呆的!
就连一些人,几乎也在怀疑自己听了什么,只是幻觉而已!
秦国公!!!
竟为秦国公!!!
这个李祐,居然被封秦国公!!!
怎么会这样?!
须知连其他国公都不那么吃惊!
真的因为这个“秦”字在大唐那个是代表了无可比拟的含义呀!
谁知今天皇上在当皇帝前,是太上皇李渊封秦王呀!
这个...现在陛下居然把当然他的头衔,给李祐!
这个,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陛下莫非想借“秦”的封号,向他们示好?
然而.
究竟想含蓄的对他们说些什么?
这个李祐封秦国公的噩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震得他们毫无睡意,震得他们脑洞空空!
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
反正想不明白!
这个李祐立了一个大功劳,封了国公,大家都心悦诚服;他们的部下们都很佩服他。受封骠骑大将军的他们同样心悦诚服!
但这个国公头衔是“秦”,岂不是有点离谱!
从古到今,但凡皇帝以前曾得到过的称号也都是不错的,或者是所任职务也不错,这之后却再也没有封禁他人的先例了!
哪怕是以前担任的职位,在继承了帝位之后,这些职位也是断然不会再安排他人来接任的。
如今天皇上李世民曾出任的天策上将、尚书令等几个官职,在今天也是空缺一地。
如此安排代表了他们对皇帝的崇敬之情!
这个小位置尚且这样,何况那个代表名望的称号呢!
然而现在由于李祐的缘故,这李世民竟生生世世破例而出,居然把最不该封赏别人的他过去封号封赏李祐。
这个李祐现在已经负了今天皇上之前的爵位了,这个皇上难不成就是为了让李祐能够继承自己的帝位吗?
正当这种念头刚刚浮现在大臣们的脑海里时,却被大臣们直接否决了。
这个李世民即使再宠臣子都断然不把江山拱手让给他。
所以这件事.
懵懵懂懂!
待在那里!
愚蠢的!
大家一下子读不懂,只有那些知道李祐是什么人。
这时即使杀了他们,他们都想不通李世民为什么要把一个有这么大意义的称号赐给“外人”!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这六个人,就在这严重懵逼的人里面,是看起来特别不入群体!
他们不着痕迹的彼此都会心地笑着,那样的表情好像这件事应该就是那样吧!
论地位,作为嫡长皇子的李祐具备了继位的条件!
论功行赏,李祐这次立这样的大功,自然也就比较有条件继位。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位最有资格敕封“秦”称号的皇子都不是李祐!
说之前这个对继承王位的候选人来说,还存在哪些变数呢,则今此封一赐也,李世民把李祐彻底视为继承人,这件事已成定局!
再者,在长孙无忌等六人眼中,这个今天敕封李祐秦国公只是李世民刚刚迈出的一步。
在此之后,预估会找好每一次机会为李祐安起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
比如封李祐为秦王,比如让李祐担任他曾经担任的职务----天策上将、尚书令等等!
等一切又回到自己当初当秦王时,那是也该公开李祐的身份。
长孙无忌和其他人理解,李祐这样做,就是给李祐布置了充分的力量,他想尽力使李祐权倾天下,给他形成了铁桶般的力量,为了的只不过是将其身份公诸于世后,使他临危受命,具有充分自保的实力。
到那个时候,即使自己发生意外,握着兵马大权的李祐也能无所畏惧。
与大部分继承皇位的皇子不同,李世民,这位帝王,从乱世中走来,就连这次,他也已亲自为他这千年甚至万年罕见的麒麟儿,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此说来,李世民虽说不算是个好手足、连所以是个好子,但也绝对算是个好爹。
(番外话:就算是后期为着下一任继任的皇帝,太子李承乾造了他的反,他也仅仅是将他给流放了而已,并没有赐死,所以,只要是对于自己的儿子,李世民这个慈父还是当的比较到位的。)
当然,这些只是后话。
言归正传。
大概就是这嫡长子从小流落的缘故吧,再加上天资聪颖,于是这种愧疚之心,又加上了那种惜才之心,于是李世民就为了这孩子,也算铆足劲,操碎心。
“秦国公,还不快赶紧领旨谢恩!”
这个李祐这个时候都还是蒙圈的状态,这个秦琼看到皇上封赏后,才费尽心思念了起来,此李祐皆尚蒙,遂亦不禁出言警告。
言下之意就是那个脸笑哟,完全比那个春天开花还灿烂!
这个李祐于公就是自己心中最崇拜的人——于私,这还是自己秦琼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别说又征战沙场,估摸着这条性命恐怕也早有交待。
听到秦琼警告,这个李祐才像梦一样走了上去,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向李世民行色匆匆,接着是一筹莫展,王德接过圣旨。
“微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圣旨早已在手,居然还是梦!
这句话道出了李祐不是普通皇子的事实,噢,不是,就是他,非比寻常,大唐子民,他乃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现代人。
因此吧,他这个历史基本常识那个还在。
即像那些文武百官,这位皇帝曾被封号代表什么含义。
与其他封号不同,这位过去帝王之封号,可谓自古至今未有重敕另封之先例。
退一万步讲,即使你想敕封它,那么你也该敕封皇子了,不要像你这样的外人呀!
那就是因为李世民这个封号问题,不仅文武百官纳闷,连当事人李祐也纳闷。
尽管是这圣旨都是已经在手中了,可是李祐却还是满脸的不可思议、满心的难以置信。
这是怎么回事。
朝堂热闹,仿佛与他无缘,李祐接了圣旨,回到立场,立正,微闭双眼,大脑却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运行状态。
因着这样一个赏赐,李祐哪里还有半分的困意了。
他必须把这件事弄清楚!
闭上双眼后,这一闪,李祐心里竟浮现出长孙皇后音容容貌,那张亲切的脸,这就像一位母亲对她的呵护!
不着痕迹的摇头,又是李祐把他的头弄得清明,肯定有其他事情令他视而不见。
什么呢?
什么呢?
到底是什么呢?
这时仿佛在想什么,胸中微传的清凉仿佛在提醒着他!
那囚牛玉佩!!!
李祐想起了自己很年轻时,大师曾对他说,这玉佩,当他捡起来,便已存在于自己体内,并对他说,这玉佩可能与身份有关系吧。
只是只凭一块玉佩而已,只是主人那时的本事无法考证!
但在晚期,与李祐一起慢慢成长,这个人生常识,也无时无刻不在向他诉说着,身上一块囚牛玉佩,无论那玉石的质量如何,或者是那种刻于玉之上的技艺,都肯定不是普通人家能搞得上。
那么,起码有某个王公贵族能做到。
王公贵族出身?
后来,李祐脑子里像放电影般迅速闪现出他与李世民、长孙皇后相遇后的种种情景。
看来无论是李世民也好,长孙皇后也好,这对他来说都和蔼得有点过头。
就连他本人也多次情不自禁地叫长孙皇后“娘亲”,而普通皇后,即使再怎么忍让,也要宽宏大量,断然应该也不像她那样。
也许他本人就是被史上长孙皇后这一历史印象所框定,因此,我才没发现,长孙皇后每次兴奋起来,好像都有点与众不同。
这个现在“秦”这个称号,加上那种与平常不一样的兴奋,李祐好像在想一件事情!
然而.
怎么会这样?
没有!
没有?
不会吧?!
心跳情不自禁,呼吸随之无意识的变得急促,李祐一只手更无意识地握着衣襟上那块囚牛玉佩!
是不是?
但那又如何?
然而,如果做不到,这个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怎么能说得清楚!
没有!
没有!
这一观点也是令人难以置信!
话虽如此,但现代剧中,就是有这样一个父母亲,他们将失去他们的子女,可究其因,要不,家人要男孩儿,后来有了女孩儿才失去。
再不说是小孩生下来就生病,家里买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而放弃。
再不然便是孩子身体很好,家里的日子真的过得紧巴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一种可能会把孩子抛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