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对于蔡子陌来说,摆平管统并不代表东莱就真的已受袁绍保护。

事实上在蔡子陌许诺的粮草上贡之前,一切都还只是他与管统私下间的口头承诺而已。

正所谓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势力与势力之间的纽带关键还是在“利益”二字上。

因此蔡子陌在与管统会面后第二天,便趁热打铁着将一干东莱上层招到太守府商议出海与三韩贸易一事。

由于蔡子陌之前已同太史慈、段融等人定下出海计划,之后又就同三韩贸易一事与管统达成了默契,故眼下他所要说服的人就只剩下了段奎与黄珍二人而已。

“如此说来,小蔡府君是打算派船队前往三韩收购粮草?”

太守府厅堂上,听罢蔡子陌一番有关海洋贸易的远大展望,段奎并没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也没有显得特别的激动,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向蔡子陌问了这样一句。

而此时的蔡子陌既从这老儿的脸上读不出更多的消息,也不知道段融是否已将与那晚所发生之事告知段奎。

不过就算是如此,蔡子陌还是照着他事先已准备好的说辞向段奎点头回应道:“是,本府正有此意。”

面对蔡子陌壮志踌躇的回答,段奎却扫了一眼他和太史慈,不紧不慢地说道:“若说泛海购粮以解粮荒本无可厚非。只是三韩诸国历来只与平州诸郡通商。东莱若贸然前往三韩购粮,恐引公孙度不满。”

段奎的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确实,对东莱来说,与三韩贸易最大的阻碍不是凶险的海洋,不是航海技术,不是思想上的束缚,而是隔海相望的公孙度势力。

或许公孙度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骄人的战绩。

但初平元年的那场跨海进攻却是东莱人抹之不去的一段苦涩记忆。

不过也正因为知道这段历史,蔡子陌才会特意前往圆通寺找管统寻求帮助。

这不,段奎的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管统当即便接口回应道:“段老此言差矣,这北地又不是他公孙度一家称雄。东莱虽弱,但只需寻一强援做靠山,又何惧这玄菟小吏!”

公孙度少时随父迁居玄菟郡,并在该郡出仕当胥吏。

管统称公孙度为玄菟小吏,无疑是在讥讽其出身低微。

而如此傲慢之言听在段奎、黄珍两人耳中却有着另一番深意。

管统虽是袁绍派来的人,但在段奎、黄珍的联手打压之下,他一直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在东莱为袁绍摇旗呐喊。

但此刻管统既然敢如此强势地提出东莱需要找靠山。

这就说明他在东莱已经有了新的助力。

究竟是谁在给管统撑腰呢?

段奎在心中暗自琢磨了一下之后,不禁将目光偷偷定格在了蔡子陌的身上。

难道是这小娃儿在暗中搞的鬼?

也难怪段奎会如此猜想。

须知前一任蔡太守施政一向谨小慎微,鲜有张扬之举。

故东莱郡才能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独善其身。

可自打蔡子陌做了太守之后,却每每曝出惊人之举,使得东莱郡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当然蔡子陌所提的那些计策都是在为东莱百姓着想,想且都能取得显著的成果。

故只要不伤及豪绅富户们的利益,段奎一般都会选择支持蔡子陌的政策。

哪怕上一次明知蔡子陌联手赛鲁班摆了众豪绅一刀,但看在这水车确实能提高粮食产量的份上,段奎也没同蔡子陌多做计较。

然而这一次蔡子陌所提的泛海与三韩交易,却不同于他之前所提的以工代赈、兴修水车之策。

须知,商贾出身的段奎当然知道这是一条解决粮荒的妙计。

事实上,之前长子段融也曾向他旁敲侧击提起过这事。

却最终还是被段奎给一口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同三韩贸易虽然能为东莱带来丰硕的粮草,但此举所冒风险实在太大。

倘若东莱独自同三韩贸易,那势必会引来公孙度的不满,甚至攻击。

但若是东莱为与三韩通商而向公孙度臣服,那又势必会同袁绍对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像刚才管统暗示的那般,通过投靠袁绍来抵抗公孙度。

总之东莱一旦出海同三韩通商,就必须得要选择一个势力来投靠。

如此一来东莱便再也不能像现在这般在乱世中独善其身。

并且照目前北地的局势来看,虽说袁绍与公孙度之间还隔着公孙瓒的势力,但袁绍一统北地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因此无论东莱投靠公孙度也好,投靠袁绍也罢,日后终将会被卷入诸侯间无休止的争战之中。

而这正是段奎不想看到的结果。

于是抱着宁愿挨饿也不愿招兵灾的想法,段奎断然否决道:“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东莱就算求一强援做靠山,也难保免遭公孙度军的报复。老夫以为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段老此话太过妄自菲薄。吾东莱好歹有太史将军这等骁勇之士坐镇,且并州与东莱隔海相望,公孙度渡海来攻必定带不了多少兵马。如此这般,吾等又何须畏惧这玄菟小吏来犯。”管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须知他可是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一次机会鼓动众人投靠袁氏,加之蔡子陌还曾表示会同太史慈等武夫一起支持自己。

所以今日管统的底气可比往常要充足得多。

段奎见管统将太史慈都扯了进来,不由眼皮一跳,回头向太史慈探问道:“太史将军也这样想?”

“慈不懂商贾之道。但无论何人来犯慈与东莱将士誓将为东莱死战到底。”太史慈不偏不倚地答道。

虽然太史慈没有明说是否支持与三韩通商一事,但他的这番誓言无疑表明了军队的态度。

一旁的管统见状,再联想到圆通寺中蔡子陌曾表示军队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不禁在心中暗喜,这小娃儿果然没诓我。

于是管统当即便顺着太史慈的话,向段奎示威道:“既然太史将军与东莱众将士都有如此觉悟。段老,汝就不必再杞人忧天了。”

段奎没想到太史慈竟会在这种时候同管统站在一边。

要知道一直以来,管统虽千方百计地拉拢太史慈,可太史慈却始终对他的示好视而不见。

当初管统甚至还闹出过宴请太史慈,却反被对方灌醉并不告而别的笑话。

管统与太史慈是什么时候通过气的?

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过?

被管统噎着得说不出话的段奎在心中暗自思略了半晌后,突然灵光一闪,将目光转向了主座上的蔡子陌。

果然是这小娃搞的鬼!

其与太史慈等武夫向来往来甚密,且为了与三韩通商一事极有可能意图投靠袁绍。

甚至,这小娃当初招安海贼之时就已经存了这心思。

故此刻太史慈才会如此表现。

想到这里段奎便也不再同管统多做纠缠,而是直视蔡子陌肃然道:“小蔡府君三思。汝莫要因一点蝇头小利为东莱百姓引来兵祸。”

蔡子陌见段奎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心知这老儿多半已瞧出了端疑。

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表明段融并没有将那天夜里的事告知他老爹。

否则此刻的段奎不会如此被动。

想到自己在段奎身边成功安插了一个大无间,蔡子陌当即收起大棒,抛出糖果道:“段老所虑不无道理。只是眼下天下纷乱,战事四起。就算东莱意图明哲保身,也难保不会引来强敌窥视。段老难道忘了去年曹军来袭一事?”

“故祥以为管郡承所言颇有道理。东莱确须寻一德高望重之势为强援。当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今日吾等先论与三韩通商一事。”

“不瞒段老,本府打算命段曹掾为特使率船队前往伽倻国收购粮草。毕竟伽倻国不与并州接壤,不必担心触怒公孙度。”

德高望重之势?

袁绍虽称不上德高,但论望重这北地又有哪一家比得上四世三公的袁氏一门。

段奎见蔡子陌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投靠袁绍,本想愤然离开,哪知蔡子陌下半句却说要让段融来主持通商一事。

心中一骇的他连忙替儿子推诿道:“小蔡府君明鉴,犬子愚钝担不起如此大任。”

“段老太过谦逊。这黄县城内谁人不知段家大郎乃当世俊才。要不,吾等还是问问段曹掾自个儿的想法吧。”蔡子陌说着便差人将早已在外等候多时的段融领了进来。

段奎见儿子都被人带了进来,便像往常一样暗自使了个眼色让其装傻推掉此事。

然而段融却并未回应父亲打来的眼色,而是恭恭敬敬地向在场的众人躬身施礼道:“仓曹掾段融见过府君。”

“段曹掾,请坐。”蔡子陌颔首示意段融就坐后,便开门见山道:“不瞒段曹掾,本府想命汝为特使率船队前往伽倻国收购粮草。不知汝有何看法?”

另一边段融见儿子没有注意到自己使去的眼色,连忙又轻咳一声向其警告道:“大郎,同三韩通商一事事关重大。汝切不可鲁莽行事!”

哪知一向唯唯诺诺的段融这一次却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告诫。

只见他一个拱手冲着蔡子陌高声领命道:“回府君,某愿担此重任。”

“爽快!吾就知段曹掾不会拒绝此事。”坐在案牍后头的蔡子陌拍手称赞道。

直到此时他已肯定段融确实没有事先同段奎通过气。

看来眼前这男子是想要脱离自家老父的掌控了。

相比蔡子陌的眉开眼笑,这会儿的段奎却已经差点气得脸红胡子翘了。

如果说刚才管统与太史慈的态度令段奎心生忧虑的话。

那此刻大儿子反常的反应则让他怒火中烧。

不过段奎好歹做了几年官,到这种时候他倒是还能沉得住气。

于是他又再一次用更加严厉地口吻向儿子警告道:“大郎,汝可得想好了!”

这一次面对老父的警告,段融稍稍迟疑了一下。

其实之前几天段融也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将蔡子陌等人的计划告知老父段奎。

然而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之后,段融最终还是决定向老父瞒下此事。

因为他十分了解自家老父的脾气,倘若自己将那天夜里所发生的事全盘托出,那依段奎的做事风格势必会先下手为强派人对付蔡子陌。

可在见识过蔡子陌对军队的影响力之后,段融自付段家不是太史慈等武夫的对手。

所以为了不让事情恶化,段融打算将与三韩通商一事拖到木已成舟之后,再向老父做详细解释。

故此刻面对老父那铁青的面色,段融依旧抱拳正色道:“回段老,此地是衙门只有上下,没有父子。属下以为,属下可担此任。”

段融的这番义正词严的回答直让段奎差点翻白眼。

不过眼下还不是找这吃里爬外的臭小子算账的时候。

段奎两忙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啃声的黄珍。

虽说他很清楚黄珍是个风往那边吹,人往那边倒的墙头草。

但照眼下这架势,段奎在厅堂内唯一可以指望的盟友,似乎也只剩下了黄珍一人而已。

故而此刻的他不假思索地便向黄珍求援道:“黄功曹如何看待此事?”

黄珍被段奎如此一问倒也不好意思再躲在一旁做人肉背景。

虽说黄珍之前一直没说过话,但这间屋子里所发生的事他可都看得清清楚楚。

显然蔡子陌、管统、太史慈,乃至后来进来的段融事先早就已经有了默契。

只有自己和段奎两个老家伙被这帮小子蒙在鼓里而已。

看来段奎这次是终日打鸟,这回被鸟啄了眼,栽大了。

既然看清楚了大势,黄珍自然也不会傻到去同拥有太史慈和管统撑腰的蔡子陌等人叫板。

因此他立马便摆出了一贯的平和笑容冲着段奎和稀泥道:“段老,令郎有此进取心,那是好事。”

段奎心想我不是问你段融那小兔崽子做特使的事,而是要你反对通商一事。

只是还未等他进一步向黄珍挑明,黄珍却已又恢复了先前那般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

见此情形,原本还怀揣一份侥幸心理的段奎终于明白在这间屋子里自己算是彻底被孤立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