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马忠热情接待了前来感谢的民众,接过了众人送来的《恳请书》。并保证要将老百姓的诉求转给中央。众百姓听了马忠的承诺,高高兴兴的散去了。

马忠送走了众人后,向刘禅写了平叛报告,并将民众的《恳请书》一起,派人送到成都。

他和张嶷率队留下,一边处理善后工作,一边等候新任市长前来接管。

刘禅批阅完马忠汶川平叛战报,对张嶷等有功人员批复了嘉奖令,又拿起汶川民众的《恳请书》看了起来。

《恳请书》的中心意思,是希望何祗回到汶川当市长。他们声称“只要何市长回来,定能使汶川安定平稳”。

刘禅看到这里有些好奇,任命市长是政府的事,还没听说过哪个地方有百姓点名选市长的。

于是,刘禅让蒋琬召何祗进京,他要解开这个迷。

何祗,就是当年不惜重金,无偿为张嶷请医买药,救了张嶷一条命的广汉市长。

何祗出身贫寒,无靠山无背景,三十岁了还是市政府的一个小小办事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屌丝”。

面对出生卑微、生活平淡的现状,何祗从不去抱怨。该吃吃、该喝喝,身体长得强壮高大。

这就是心态。

何祗在生活中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在工作上却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他的作风是不按套路出牌,六个指头搔痒——总比别人多一道。

但为人没有一点架子,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能说的来。不说官话,不打官腔,总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就像邻居的二大妈,非常接地气。

美中不足的是何祗长的傻大粗壮,饭量大还喜好女色,又不懂得节俭持家,同事们都觉着他“俗”,没有一副“官派”。

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还没有从土里挖撅出来。

杨洪到蜀市当了市长,发现何祗写一手好字,文采也不错,就提拔他当了市长秘书。

经过一段时间,杨洪渐渐发现,何祗是二齿耙子耪地——有两下子。

他头脑灵活,记忆力超强,处理事情委婉巧妙,柔中带刚,又有技巧又实用,不露山,不显水,不管是多么难緾的事,到他那里,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

于是,杨洪又提拔他当上了市长助理,主管社会治安。

有一天,杨洪见到了诸葛亮,就向他推荐了何祗。

诸葛亮求贤若渴。听说了何祗的情况,就要亲自来考察一下。

杨洪回到市里,高兴的把何祗叫过来,告诉他说:“明天丞相过来,要听一听我们的工作汇报,你把社会治安这块工作准备一下,明天由你来汇报。”

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听到杨洪这一番话,何祗心中一酸,泪水立刻充满了两只眼眶。他知道,自己这是遇到伯乐了。

杨洪就是他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的举荐,能亲自向丞相汇报工作,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在这种门第观念占上峰的社会,像他这样出身微卑的贫民子弟,谁都不会用正眼瞧一下的人,能得到市长大人的青睐和举荐,无疑就是天上掉馅饼。

这种感觉,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何祗此时激动的不知说啥是好,只有深深的给杨洪鞠了一躬,转身跑了出去。

何祇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连夜挑灯加班,又是翻阅案卷,又是提审案犯,把他处理过的治安案件又一一过目,为明天的汇报做足了功课。

第二天,诸葛亮到了,他看了一眼何祗,示意他可以开始汇报了。

何祇站起身来,像竹筒倒豆子,从邻里纠纷到诉讼案件;从缉捕罪犯到监狱管理,毫无口误,一气哈成。

听完这些,诸葛亮又拿起两份未审理的诉状,让何祗谈谈。

何祗不假思索的说出诉讼当事人和诉状内容;从诉状内容说出了审理依据和适用刑法条款,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这时,诸葛亮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高兴的冲何祗挥挥手,示意让他坐下说话。

诸葛亮转头看了看杨洪,说:“听说你这位何助理还是个“神算盘”,能不能也让我也见识见识呢?”

杨洪见丞相十分赏识自己的这个部下,也是十分得意。忙叫来两个会计,一人拿着一个账本,另一人拿着一把算盘。

杨洪对诸葛亮说:“丞相,让会计一个念数字,一个计算,您说停就停,停下之后,让何祗报出数字,再由会计给出正确结果,您看这样行吗!”

诸葛亮点头同意,杨洪看了看何祗和两位会计,说:“开始!”

大约念了有三、四十个数字时,诸葛亮叫停,何祗马上毫不迟疑的报出了结果,会计也马上把算盘捧到了诸葛亮眼前。

结果正确,分毫不差。

何祇所谓的“神算盘”,就是我们现代人见过的“心算”。

心算是一种硬功夫,全靠刻苦训练得来。

这在中国古代,也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何祇那种常人难及的高超智商和精明。

诸葛亮对何祇高智商的应对能力、精细的辨析力和惊人的记忆力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他多希望蜀国能多有几个像何祗这样的人才啊!

不久,何祗就接到了委任状,调任成都县县长、并同时兼任郫县县长,一马双跨,成为了两个县的“县太爷”。

何祗,实现了屌丝逆袭。

何祗没辜负诸葛亮的期望。上任后的工作是风兴水起,非常出色。

成都县和郫县都在成都附近,靠近京城,人员结构复杂,治安也非常混乱。犯罪分子不但猖獗,也刁钻难缠。

何祗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动了一番脑筋。

当他审问犯人时,总是一副昏昏入睡,无精打采的样子,给人一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印象。东一句西一句,毫无章法。犯人们也被问的希里糊涂,开始随意的陈述。

就是这种让犯人放松警觉,无意中的答辩,为何祗慢慢地理清了头绪,寻找到了犯罪的蛛丝马迹。

到这一刻时,何祗精神一振,惊堂木一拍,二目露出了两道凶光。

犯罪人意识到了回答问题时的漏洞,心里防线也彻底的崩溃了,不得不如实招供。

一时间“新任县长何大人是阎王爷下凡,有妖道法术,什么也瞒不过他的法眼”的传闻,铺天盖地的在当地就传开,何祗的名气一下大了起来。

在这种威名的震慑下,这两县的治理工作很快就出现了新局面。

不久,何祇再一次得到提升,当了汶川市长。

何祇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市府办事员,连升三级,当上了市长。

当时人们都以何祇的升职为例证,把杨洪不拘一格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当成了美谈。

何祗一到汶川,第一件事,就是聘请了一名羌人顾问。

他从羌人顾问那学到的第一真经就是:你尊重羌人的习俗和禁忌,羌人就能和你交朋友,你要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他就能掏真心的为你卖命。

所以,何祗开始学羌人语言,熟悉羌人的习俗和禁忌。

他总爱穿着当地人的服饰,出现在民族节日和唱歌跳舞的羌人中。

有闲暇的时间,还去当地头领和有威望的老人家中去串门,拉家常。一来二去,好多羌人都成了何祗的朋友。

同事们对他的行为总是嗤之以鼻,还有人写他的小报告,说他不务正业。但在当地人眼里,何祗就是他们羌族人的首领和亲戚,对他的治理非常信服。

何祇很快获得了汶山羌人的信服,这说明他的工作方式方法深刻地切中了羌人的风俗心理,打动了这些人的心灵。

十一

何祇当上了汶川市长,举荐他的老上司杨洪仍然在蜀市市长的位子上。

每次朝中召集开会时,何祗总是挨着杨洪而坐。杨洪除了询问一些生活上的事,也念念不忘叮嘱一番。

何祇总是信心满满的回答说:“老市长您请放心。您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我明天的样子,我不会给您脸上抹黑的!”

十二

何祇处事也很豁达,一次,他梦见井里长出了一棵桑树,百思不得其解。他就找到了当时京城非常有名的解梦大师赵直解梦。

赵直说:“此梦有两个寓意。”

“一个寓意说你的前程:桑树本不该是井里所长之物。如果长在井里,很快就会被迁出井外,说明您很过就要升迁。”

“另一寓意说你的寿辰:‘桑’字是由四个“十”字和一个“八”字组成,上头的四个“十”表示整寿,下头的“八”字表示零寿,从梦中的卦象分析,预示你的寿命恐怕活不过了四十八岁。”

何祇听了赵直的解释后“哈哈”大笑,非常坦然地说:“升不升迁无所谓,能活到四十八岁,我已非常满足了。”

后来,正像解梦人赵直说的一样,何祇又一次升迁,从三线城市调往二线城市,到广汉市当了市长。

十三

接到了进京汇报工作的通知,何祗来到了京城。

蒋琓把平定汶川叛乱的经过向何祗讲了一遍,又拿出民众的恳请,想听听何祗的看法。

何祗快人快语的说到:“与羌人打交道,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做朋友,后当领导。”

“羌人脾气比较耿直,认死理,但不善于表达。”

“他们的恳请书,我的理解他们是想说,要给他们派去一个他们即熟悉,又可以信赖的人选。”

“我斗胆举荐一人,他是我的副手,也姓何,是我的本族兄弟。当初在汶川时,他就是我的助理,在管理上也很有办法,在汶川人熟地熟,和当地民众处的也不错,让他去接任市长,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