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咦?泰明你们在参闭口禅?”

偏厅里,高泰云同高泰明正陷入沉思,被一阵语音打断。

高泰云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着紫袍的中年人进来。但见他腰挎双刀,剑眉鹰目,狼视虎步的进来。

“泰云见过二哥!”原来这正是高升泰的第二子高泰连,他一直是镇守大理国南部,那边蛮夷叛乱反复,高泰云常年在外征讨,很少回家。

“哈哈,八弟,看我给你带回来了什么?”他手一招,外边进来一名兵卒,手捧一只金纹小虎崽。

高泰云很是诧异,因为他常年在山上,平日不见高氏众子在威楚城,一向以为高氏之人并没把他放心上。今日留在高府,没想到这个二哥却是有心之人。

“多谢二哥,泰云甚是欢喜这个小金波罗!”高泰云接过小虎崽,没想到这虎崽像猫咪一样,很黏人,居然还神舌头碰他的手。

“二弟,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我虽然信佛,但八弟如今的玄门已开山,他参啥佛?刚才在同八弟琢磨,段氏后面那六鉉的事情!”高泰明笑道。

“喔?这六鉉功力奇绝,难道他又找上门来了?”高泰连紧张问道。

高氏族人实在是被六鉉整怕了,高泰连犹记得那晚,父皇被六鉉大师堵在皇宫,那六鉉随意挥手一剑,殿外兵卒射出的弓箭泼水不进,被反伤了很多蛮卒。

“倒不是来候府,是不见了,听闻去了中原给段氏求取封号。”高泰明道。

“这人不好对付,八弟你怎么看?”高泰连转身问。

“如果是去中原给段氏求取官职,那他这次拿不到封号。可笑天南之国,握有强卒险关,本可居高临下,虎视中原,却要去求封,大宋周边都是敌国,都想踏马中原,那皇帝可顾不上天南这里。”高泰云道。

实在是他明白,段氏数次去中原求封,都被那些宋官弃之若履,避而不见。

“这六鉉是出家人,管的事儿也太宽!”高泰连狠声道。

“佛家教派众多,法眼宗虽然式微,但临济宗、净土宗和云门宗遍布中土。更何况如今少林改革后,其禅宗也正在崛起。想在这天南一手遮天,也是费了心思的。”高泰云道。

“诸位公子,侯爷有事寻商!”一名佩剑侍卫进来禀报。

高泰明起身,带着几人进了侯府的后殿。

后殿已经有几个高氏嫡系子侄在场,高升泰正半边起身靠在床头。

“嗯,今日你们都回来了,那很好。趁着我清醒,把事说一下。”高升泰喘了口气,看了众人。

“我高氏,本是越嶲夷王高定公后人。得天泽祖萌,在天南蛮荒夷地立世,镇天南八府四郡,坐蛮夷火山口,老八泰云所建玄教,将会是尔等退路,切记留意段氏异动。”

高泰明,担任大理布燮,袭鄯阐侯,提一万精兵镇威楚城,控防苴咩城、谋统府、统矢府。

高泰慧,镇会川府。

高泰贤,镇永昌府,泰运提精兵两万驻威楚府协防。

泰祥镇,镇善巨府,有二子,任谋统府演习和统矢府演习。

高泰连,镇建昌府。

另外,泰明给老八泰云谋取腾冲府,那是高氏退路。

其余四郡,诸如东川郡、石城均、秀山郡、河阳郡,依然是旁支掌控。

西北成纪军镇、西南的蒙舍军镇、东部最宁军镇、西部的镇西军镇,是其余四大家族谋划所得。

“诺!”殿内高氏诸人应道。

高泰云无意间抬头,看见高泰连的眼中目光一闪而过,他内心疑惑,这家伙看着五大三粗的,估计会心眼多。

但是,高升泰要高泰明为自己谋取腾冲府,也没什么,那里天高皇帝远,谁也冲突不了吧。

这老头子要给我谋取西部那里,难道要高氏遇到危急存亡之时退缅甸?

这老大人可能不知,那边浦甘王朝的掌权者,可是个狠人啊。

“泰云,你有什么谋划,现在趁兄长们都在,说一下吧。”高升泰喊住他。

“父亲大人,在天南设分坛的事情,刻不容缓啊!”高泰云上前低头说道。

“嗯,你们都派人,协助泰云他设分坛之事!”高升泰语气坚决。

“诺!”高氏子弟也知道,这玄门是收拢蛮夷之心,同兵粮一样重要,关系合族生死存亡,都是没有人托辞拒绝。

“高氏,终究是会一直雄居天南,不负历代先祖厚望。”高升泰眼中,突然显出精光。

看来这是最放心不下的东西,他接着又精神了些,把高氏历代事迹述说出来。

高氏有骄傲的资本,以三万精骑虎视滇东,治理天南各部蛮夷,花费了高氏家族历代心血。

高氏始祖名高翔,高升泰先祖是汉族,祖籍江西,随武侯诸葛孔明,征南中,入天南。

其中七擒孟获,更是见证蛮夷反复无常。

太安二年,因蛮夷势力壮大,肆意破坏汉郡各地,掳掠黎民。

当时高氏,已经是豪族,而内地社会动荡不安,迫使高氏家族向远方深山迁移。

远赴天南,在洱海边荒之地,开山圩田种桑,得以大量繁衍。

传至第二十八世祖高方,正值南诏末期。

有鲜卑后裔段氏,也携带族人到天南定居,族长段思平,受旨领通海节度使。

杨氏治国残暴,段思平遂拜盟各豪族,起兵讨伐杨干贞。

时任鄯据守高方,借乌蛮三十七部兵马助之,并劝段思平开国,登基称帝,国号大理。

高氏受封岳侯,其领地遍及天南大部地区,高氏对各部蛮夷多有馈赐用物。

北宋嘉佑八年,姚州的大族杨允贡,裹挟蛮夷叛乱,被岳侯高智升察觉,率滇东众部族平定。

段思廉封他为德侯,赐白崖与禾匈两地,晋封缮阐侯,子孙世袭。

后来思廉禅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登基。

在熙宁九年,段氏派遣使入贡宋廷,献贡金装碧珊、毡、剡、刀剑、犀皮甲、鞍辔。

段廉义被叛党杨义贞杀死,高升泰起兵诛杀杨氏,立廉义之侄段素辉为帝。

高氏得以壮大,掌控朝中军政大权,以高智升为布燮,其子高升素为缮阐侯。

段素辉因高氏势大,被逼避位为僧,高氏立思廉之孙段正明,高升泰为相,弟高升祥为缮阐侯。

段皇正明后来治国无力,也禅位为僧。

高升泰曾率部平杨义贞,为清平官兼九爽,擅长军政,威望厚重。

北宋绍圣元年,被三十七部蛮民推举,得其他五大世家拥立,受玺登极天南开国,至登国主位后,励精图治。

在位二年有余,那段氏却为了夺回国主位,以建寺佛为诱,向佛门承诺“岁岁建寺,铸佛万尊”,请得天竺和中原的僧人联手。

遣两地佛宗高手,以毒杀高氏满门为挟,威逼高升泰,归还段氏国主位。

佛僧在滇东活动,以利挑动了蛮猷,又许诺其余四大世家,在高升泰治下发动很多叛乱,虽被高氏平定,留下了肇祸之基。

高氏被逼退位后,鉴于历代权臣下场凄惨,特别是前朝郑、赵、杨三家,其满门被诛,尚历历在目,故一直把控兵粮之地。

更何况,此时段正淳费尽心思,一直图谋高氏滇东,段氏父子经常密谋,策划如何取得外援。

而今滇东三十七部,暗起自立之心,降叛反复无常,而西弭也并不安稳,高家子侄克心尽力,一直小心防范。

高升泰素来恩威并施,有深得蛮夷族民人心,滇东各蛮首领未敢乱动。

他若不久离世,蛮夷叛乱将起,高氏只有提前寻了退路,才能在天南保存合族老小。

“这后面,你们也都知道,后我虽解毒,但你们母后已中毒去世。泰明,我去世后,你先秘不发丧,务必要给老八取得腾冲府。泰云,你需要尽快召集人马,对付段氏那层出不尽的高手。为父去后,你等切记,手握兵权和钱粮,是高氏存世根本。”高升泰依然叮嘱众子。

“诺!”高泰云等齐声答。

“父亲大人,你安心静养,我们会小心提防段氏的!”高泰明在旁安慰道。

“嗯,去吧!老八留下!”高升泰挥了挥手。

“诺!”诸子退出。

高泰云留在殿内,他看着这老人,见面没几个月,又要离开人世,心下戚戚然。

“泰云,不必做儿女之态。留你下来,是要告知你。我威震天南三十七部,但恐我这一去,蛮夷各部会有异变。你玄门是否有把握,能在各部先期得到消息?”高升泰看着他。

高泰云也是赶鸭子上架,如今这老人问及此事。

可如今玄门山门才开,各地并无分坛。

如何能布局妥当,把蛮夷反叛的消息事先传送出来?

“蛮夷反复也没这么快,你放心。我同你说一下具体的。”高升泰又说。

高氏目前的布局,对外宣称是天南三十七部共主。

实际上,天南不止滇东三十七部蛮夷,早有十部已经杂居了高氏族人。

其屈中、弥沙、邑市、吉疏,褒恶、白鹿、谋统、华竹、摩鸠和碌券部,都拥护高氏。

就算十部有反叛,高氏族人起兵,也可快速平定。

目前大理段氏,对芒市部和阿晟部是鞭长莫及,所以需要高泰云谋取此地。

有六部重地,是易娘、閟畔、阿头、易溪、乌撒和乌蒙,铁矿产多,段氏和高氏历来争夺此地。

虽然此时高氏拔头筹,但其他世家也虎视眈眈。

建昌会川两府,有八部,其落兰、沙麻、阿都、科、屈、赪綖、绛等七部蛮夷安稳,但拔萃部那三个小部落,时有争执,经常不稳。

那棠摩蛮,有十二部,也不安稳,一向人心不齐,时有反复。

他们在红河以西,居住哀牢山脉,其步月、设楼、步腾、罗丑、台威、罗槃、罗陀、步竭、台阳、尼陀、思摩和马笼,合称元红十二部。

滇东三十七部,历年火拼,实际只剩有三十部。

这其中,除了段氏和高氏知晓,其他世家并不知道。

因为很多蛮部首领,都是受宫内派出的人挑拨,不断反抗高氏,引起变乱的。

其中,强宗、休制和步雄这三部,还有师宗、弥鹿和维摩这三部,都有些变动。

而教化、强现和牙车三部,被高泰运威压多年,不敢反复。

高升泰本意扶持贺泥,在溪处甸,为其盯着落恐和思陀二部。

明面上,官桂思陀管理落空和溪处,现在已经一分为三了。

上个月,休腊部被挑拨,高泰贤联合步雄率部镇压,目前没有异动。

还有那慧笼部,如今已是被十部杂居,高升泰让泰明发布變令,其部迁移至因远部。

高升泰在世,诸蛮不敢动弹,一旦高升泰不在世,被蛮酉或段氏父子察觉,可能就是高氏万劫不复之时。

“老八,你玄教谋取全局,知晓各地夷偤异动的消息,抢得先机,以防不测!”高泰云语重心长的道。

“诺,我会同诸位长兄说明白。”高泰云如今才知道,天南高氏真正的内幕。

治国确实是不易,如坐在火山口上,稍不留意,整个天南都会有乱动。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