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6月24日,安禄山正带领二十万大军强攻宛城。已经连续攻打了两天的时间,城内皇普嵩的汉军守军还剩下了八千余人,不得已皇普嵩只得强征世家和百姓上城协助守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此时的宛城城墙上的世家家兵和世家子弟守城的内心真实写照,因为惨烈的攻防战导致如果没有武力,在这场战争中就是一个炮灰而已。汉军的一个百夫长都比世家子弟存活的时间长,世家子弟虽有随行家兵护卫,但总有拼光的时候。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在见到宛城岌岌可危时,周围世家和豪强,在得到朝廷圣旨之后。各自募兵来救,这其中有江夏黄祖,江陵刘秀,南乡刘裕等。没错,有刘秀,刘裕。这自然是系统平衡乱入的人物了,这一世刘秀植入的是家道中落的刘氏子弟,刘裕也是一样的。
公元184年6月25日,襄阳城外,荆州书院,因为黄巾军的影响学校已经听课,而王韧和过来配他的妻子虞姬正在寝室收拾东西,准备回到江陵。这个时候,他收到了江陵的飞鸽传书,原来是江陵郡守伍员伍子胥来报,朝廷下令他派兵增援宛城。
因为江陵城实际上是王氏一族的,要怎么做还得家主王韧点头。就算伍子胥是江陵郡郡守也是一样,这就是世家的力量,当然,伍子胥已经算是王韧的部下了。
接到书信后,王韧经过这三年的学习已经把该学的都学到了,觉得没必要继续留在书院闭门造车了。于是就想书院院长司马徽请辞了。
公元184年6月26日,下午4点左右,江陵城,王氏大宅内。
细心的人会发现大宅内的议会厅内,有不少人在。阴阳家一众人等就不说了,武将当中:孙武,后羿,嫦娥,杨林,魏文通,虞子期,钟离昧,龙且十二太保,高宠,徐庶,剻良,剻越,伍子胥,屈原,文天祥。这些属于王韧核心势力的人物第一次集中的这么整齐,因为接下来商谈的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会议开始后,王韧首先问的是孙武“长卿,荆州局势如何?”孙武“主公,自从黄巾军击败皇普嵩后围攻宛城,末将已将吾军两万精锐悄悄的退出了宛城,退守博望城,目前暂无异常”。东皇太一“主公,是否要将王叡救出?”王韧“不用,有皇普嵩在相信他会保护好家叔的”。东皇太一“诺”。
伍子胥“主公,朝廷调兵的命令怎么办,朝廷的天使还在吾郡守府内等着回信”。王韧本身认为现在是汉朝和黄巾军的时代,没必要这个时候就展露出自己的实力,不过这件事有好有坏。“各位尽管畅所欲言”孙武“主公,末将建议当派援军增援,而我军既得利益则是利大于弊。”屈原“洛城兄,原建议当派兵支援,原因有二,一:支援宛城后,与朝廷好交差,二:支援之后,可得名望”。
接下来,杨林,后羿,魏文通,文天祥,剻家兄弟等各自发表了意见,大意是听命朝廷,增援宛城。
王韧“好,既然各位都赞成派兵增援,伍员,你先派人回复天使就说,两万援军随后就会支援宛城战场。”伍子胥接令后就出去派人回复了,过了一会儿回来继续参与会议。
王韧接着“各位,接下来我军的发展方向是占据江夏郡,占领后未来的时间就休养生息,静待天下巨变。”“而增援宛城的任务就交由孙武全权指挥,具体计策就按我们刚才商议的计策来。具体如遇到不可控的变化后,可飞鸽传书与我。”孙武就带着一众文武“诺”。
。。。。。。。。。。。。。。。。。。
公元184年6月27日,上午,7点,江陵城外军营,杨林带着魏文通,十二太保,正在集合两万大军。对外号称“五万”。杨林的统帅能力并不弱,加上魏文通和十二太保的辅助,如果兵力足够甚至可轻松横扫荆州。
江陵前往襄阳的官道上,因樊城已被黄巾方腊占领,并且又再度拉起了十万军队,命其子方天定领军攻打襄城。
在古代要攻打襄城必须要通过汉江,要通过汉江必须得乘船。方天定在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伤亡代价之后,才登上了襄城城墙外,不得已只能继续把守卫樊城剩下的五万部队再度调过来攻打襄城。这样一来樊城就剩下了五千人守卫了,而且黄巾军的军粮都在樊城存放着。
而杨林带着两万大军,多树旗子,因杨林的训练原因,这两万军队的气势震天,在外界人看来这就是五万人的军队。经过汉江的下游,过江后绕道直扑樊城,方腊在接受到了杨林的援军到来的消息后就,觉得五千多人并不能守住樊城于是向距离较远的宛城安禄山大营求援。为什么不就近求援他的儿子方天定呢?因为黄巾军为了抢占襄城的滩头阵地就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伤亡代价,他可不想再因为回救宛城而导致攻打襄城的计划功亏一篑。
此时的襄城内部有着孙坚,黄祖的部队协助守城。这才导致了方天定的攻城困难,历史上黄祖就是靠守卫江夏射杀了孙坚而出名的。可想而知黄祖的守城的才能了。而孙坚的武力值刚好弥补了黄祖没有武将抵挡方杰的尴尬。
襄城外,黄巾军大营,中军帐。方天定与方杰正在商议,杨林五万大军要攻击樊城的消息。方杰“大哥,这杨林带了五万大军攻打樊城,我怕方叔的五千兵力受不住啊。要不要我带两万军队回援?”方天定“不用,父亲没有向我们求援而是向安叔叔求援,而没有就近向我们求援,就已经说明了他有办法撑到按叔叔的援军到来,再有就是我们为了抢占襄城的外滩,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就这么退回支援,也太亏了”。方天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攻城战积累经验,以战争训练军队。
而城墙上孙坚再一次打退了黄巾军两个万人队的猛烈进攻后,气喘吁吁的背靠在墙垛上大口喘气。这时孙坚四大部将之一的程普过来汇报“主公,我军已守卫襄城十来天了,兵力还剩下不到两万人了,而且其中一万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轻伤,如若再得不到支援,恐怕我们就得想办法撤退了”。这一次支援襄城孙坚,黄祖分别带了三万军队前来支援,加上原来汉军的守军一万人,也就是足足7万守军。而黄巾方天定前后投入兵力多达十五万,以伤亡五万多人的代价占领的襄城的滩头阵地,而朝廷军全部阵亡,过来支援的孙坚部和黄祖部伤亡也达到了4万余人。
孙坚“黄祖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程普“也不好,步兵基本全部阵亡,还能有一战之力的只剩下一万弓兵营了,而且弓箭也不多了。只够五日使用了。”孙坚“这场仗打的太惨烈了,不过如果让黄巾攻破了襄城,战后记功时,我们不但没有功劳,反而可能还会被追究丢失城池的责任,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全力守住襄城”。程普看了看孙坚的表情后,想要说些什么,还是没有说出来就遵命离去开始进行合理的布置。
宛城城墙,曹操,袁术,袁绍,刘秀,刘裕在皇普嵩的带领下正在全力守城。得到了曹操五人的三万生力军的援军后,皇普嵩的守城的兵力不在那么的紧张了。虽然击败不了黄巾军,但是守三五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曹操五人带的将领,足以给予黄巾军造成巨大的杀伤,正因为有着夏侯惇,夏侯渊,纪灵,颜良,文丑等猛将协助,皇普嵩才能稳守城池不失。皇普嵩正手按宝剑,指挥这守军有条不紊的防御着安禄山的又一次的进攻。这时曹操接到了朝廷信使的汇报“将军,江陵已派出两万援军进攻樊城。”皇普嵩听后摇了摇头,“黄巾二十万大军,加上襄城的十五万,这两万援军又有和用处,达不到击败黄巾军的效果,能分走城外的一部分的兵力已经算是成功了。”
曹操“将军,吾有不同的意见”。皇普嵩“请讲”。曹操“吾观城外敌军每次进攻均为万人队的规模,未尽全力。如果城外黄巾统帅想全力进攻,宛城必然是守不住的。吾以为,这个黄巾军统帅有自立之意”。皇普嵩也不笨,一听就觉得这个事情很有可能。安禄山这是绝对在练兵,而且是以战养兵,或许将其击败后朝廷可诏安。
在这个世界,皇普嵩他们没有了历史上的高傲,动不动胜利之后就把降军屠杀一空,因为起义的黄巾军统领水平很高,甚至是比他们强。所以他们也收起了他们原有的傲气,认真的对待黄巾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