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动机,做饭炒菜什么的,不信手拈来?
简直是满汉全席,色香味俱全。哦不,就多加了一个狮子头。
杀人定罪什么的,不也了如指掌,张口就来?
等会,所有冲动和欲望都不需要理由。
硬是要说的话,那就是活下去的基础,活出精彩的基础。
喔,这个杨书鱼认识,是芋头!这个筋,有点多的呀。
比猪大肠里面的杂质还要多。
不过猪大肠什么的,果然比鸡肠鹅肠好吃。可猪大肠里的油脂,是不是等同于人类的血管堵塞?
芋头里面的筋也有点像进化不完成的鱼的身体里的y形小刺,严重影响食欲。
哦不,是美感。
黑酱油黑酱油,和油一样,就为了染色,就为了让红烧好看好吃好闻一点,不需要太多。
不粘锅就行。
你敢信,有人往鸡蛋羹上撒黑酱油。泼尸油一样,雨露均沾,不嫌多,只嫌给的少。尝起来么,就鸡蛋的味道。
对了,家里的鸡蛋羹不好吃,酒席上的鸡蛋羹加蛤蜊或者猪脑,好吃的不得了?
估计是往鸡蛋羹里滴了几滴油霸。
对了,泼尸油的原因是海鲜酱油没了,只能往鸡蛋羹上倒黑酱油了。
红烧专用的黑酱油。
......
“接下来去哪?”
当然是回去点名啊!总不可能回头看一眼个位数的学生,和老师说一句齐了吧!
而且负责点名的那个同学也不在。
最后老师看了眼十位数的操场说嗯,不错,今天很准时,人数也比上次多。
“先回操场点名吧。”
“好。”
额,好吧,其实杨书鱼完全没搞懂他们这段对话的意义在哪里。
就好像活了十几年,完全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一样,毫无意义。
这个意义,只能是多余!
就是为了“活”下去而活。
哦不,是因为不知道要去“死”,所以浑浑噩噩的活到了现在。
管他呢,回去操场点名吧。
反正能随波逐流,对于杨书鱼来说,真不错~
“对了,听说今年暑假要补课,你们听说没?”
知道归知道……哦不,说话归说话,华又函你能不能别转过身来?
还倒着走。
喂,杨书鱼正盯华又函的后脑勺发呆……于是,华又函十分奇怪的瞄了眼杨书鱼。
停顿时间长达一秒。这一秒里,有太多太多的情绪,杨书鱼完全get不到。
大可不必停下来考虑她人的感受。
“好像是的。”
“啊,那就说是真的了咯。”
“嗯。”
这冷饭炒的,都过期了。
切,杨书鱼还以为这群人的聊天内容是有多……原来也就这样,一点都不不平常。
俩个傻笑,一个说话,一个看准时机说话。
“听说今年即将迎来史上最热的夏天。”
有嘛?不热啊,反正不到六月底,杨书鱼的外套绝对不脱下!
主要是短袖校服换不过来,只好套一件外套。
那么热的天还……懒得洗衣服,所以。
“那么热的天气还要在学校补课,这要怎么活啊。”
“学校不都有空调?”
是啊,上了高中最大的变化不是……而是教室有空调。
谁说的来着,空调简直是人类史上最伟大发明,没有之一!
“有是有,但人那么多,就余疑你那个位置最好,而且也只有刚进去的时候觉得冷。”
额,空调什么的,不都是进去的时候觉得好冷好凉快,然后马上就变成水了?
所以,大热天什么的,空调风扇同时运行。
如果是大冬天里的热空调,也就进去的时候热一下。相比下面,上面更加热。因为,因为衣服脱掉了嘛~
当然是上铺啊!想什么呢,高中地理的热空气上升没学么。上铺什么的,热的都受不了,开始脱衣服了。
,关于变成水的意思是变圆滑了,变的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
“有空调已经很不错了,一中二中的教室都是没空调的。”
当然,宿舍还是有空调的。
终于,百里复先杨书鱼一步没忍住。于是,华又函不说话了,彻底不说话了,因为压根就不知道该说点啥来反驳?
或者二人转。
所以,将话题延续下去的重任就扛在百里复肩上了。
“那里有我的初中同学,一直在说什么宿舍很烂,浴室花洒就一根管子,厕所门都没有之类的,总之有好多,我忘了。”
“就记得这些。”
看,百里复都有点小心虚的揣手手了。哦不,是捂手手。
是啊,建校有几十来年了,又是老一辈的技术,所以就很烂了~可至少不偷工减料,牢靠啊!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只有我才能说母校的坏话?”
也不知道苏紫是怎么想的,突然就这么说了一句。为了让大家知道是谁说的,苏紫还专门举手了……
哦不,是小食指。
“咳咳,是毕业生,不是我。”
不用苏紫解释,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是毕业生。
至于毕业生什么时候说母校的坏话和和谁说,因为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吧。
“对。所以,这边已经很好了。”
而且学费也便宜。那些买进来的不算,那是他们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尽可能的能力内,混一个尽可能好的文凭才买的。
大专什么的,也比中专好。因为中专给人的感觉有点不务正业。虽说大专给人的感觉也差不多。
这个社会,对大专的恶意……不是对大专生,而是对人。于是被引申为对大专了。
然后那些父母的那些孩子,不出所料的……
“红高还要差。”
这个差,特指宿舍楼教学楼什么的,而且小。
红林市高级中学嘛,聚集着红林市最顶尖的学生。里面的学生再差也能考一个985211吧。
关于区别的话,就用数学老师的一句话吧。你们说我算错了,大概率是你们算错了,那边的学生说我算错了,那基本是我算错了。
是的,数学老师是从红高转来的。
“我听说红高边上就是职高,真的假的?”
“真的,就一墙之隔。”
准确来说是一个铁栅栏。
“那岂不是随意串学校?”
“应该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