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家里。
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总算完成了第一个动作。
花费的时间,超乎陈知的想象。
即使有灵气的辅助,打熬身体也不是简单的过程。
可以想象,普通人,要吸收灵气进入身体,再通过灵气打熬身体。
吸收灵气,本就是耗时的事情。
陈知试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仅靠身体吸收周围的灵气,也就能吸收8~10缕。
关于这点,陈知问过王琦。
王琦告诉他,这还是他天赋比较好,像天赋比较差的,一个小时,也就能吸收1~2缕。
这就是差距,从速度上就已经甩开普通人好几倍。
打熬一次身体,消耗差不多要4~5缕的灵气。
收获和消耗是不成正比的。
再加上用灵气拓展经脉,也是有消耗的。
灵气和经脉的薄壁相互碰撞,是一个相互消磨的过程。
普通人家,靠自身的努力,光是起步阶段就已经很难了。
除非天赋异,灵气亲和度比较高,吸收灵气比较快,进步自然就不会太慢。
如果家里比较有钱,可以买补充灵气的物品,进步也不比天赋高的人慢。
总之,这几天陈知也了解了,修炼就是一项耗费资源的事。
天赋高的人靠自己获得的资源,勉强够修炼。
而天赋低的人,但是家里资源比较多,那就消耗资源,只要父母舍得投钱,也能修炼。
修炼的第一层境界,被成为锻体。
关于这一个境界,《体术基础修炼》有提到,是修炼的开端,身体能储存多少灵气,主要看身体的容纳程度。
经脉主要起到运输灵气的作用,相当于通道。
灵气通过特定的经脉路线,被运输到身体各。
再通过骨骼,肌肉,皮肤施展出来。
如果身体太弱,承载不了大量的灵气,实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能有个三四成就差不多了。
正因为了解到这些,陈知不再只专注于经脉拓展,而是要做到,双向发展,只有都强才是真正的强。
接下来的时间,陈知通过和同学进行各种比赛,也获得了不少灵气。
不过也只够维持收支平衡,拓展经脉和打熬身体这两项,每天都要消耗近40缕的灵气。
可以想象,一个天赋平平的人,如果不是从小就开始修炼,几乎很难通过灵界院的考核。
……
4月28日。
星期五,下午第一节是物理课。
这一节课,物理老师说做一次摸底考试。
考完后他会给打分,也会做一次排名。
物理老师说:“算是让大家知道自己什么水平,都是他根据往年高考,自己出的一套题。
差不多,这次考什么水平,不出意外,高考也就是这个分数。
前提是,大家都能自觉不查资料,不问不偷看旁边同学的试卷。”
经过物理老师这么一说,班上大部分同学,都似乎干劲满满。
甚至还有的同学,专门把关于物理的书,都收了起来。
试卷下发,班里也没人说话,大家都开始专心答题。
物理老师在班级过道里来回走动,算是监考。
陈知拿起试卷,大概看了一下,经过这几天的复习,对于高考,陈知也多了几分把握。
有些知识,虽然不经常用,感觉都忘了,但只要真正拿起来,你会发现,他们依旧存在你的脑子里。
知识只是被尘封了,只要再看一遍,理解其中意思,就不难。
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很多学习不好的同学,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自然就不会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解题。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
从最后的同学开始,大家把试卷一份一份的往前传。
期间,物理考试告诉大家,月末的时候,学校要进行最后一场摸底考试。
希望大家好好复习,摸底考试的成绩,差不多也就代表了高考的成绩。
对此消息,大家也都见怪不怪。
摸底考试也不是一两次,再来一次又何妨。
而且,这还是整个高中学期,最后一场大型考试,有些女生,还比较伤感,感叹道高中生活就要结束了。
在最前排收集所有试卷,物理老师就走出教室了。
陈知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激动。
或许可以通过这次摸底考试,自己能获得大量灵气。
说实话,现在进行的这一场班级考试,也就只是小打小闹。
陈知都怀疑自己能不能获得灵气。
毕竟考试不是太正规,有的同学或许根本就没当回事,也就没用心做题。
甚至有的同学都有可能偷看同桌的答案,或者翻看资料。
这一场考试,很难做到公平性。
陈知猜测,自己只能从那些依靠自己的实力答题,并且把它当做一场真正考试的人身上,获得灵气。
暂时也不再纠结这些,等老师公布名字的时候,就知道能获得多少灵气,
关于即将要进行的摸底考试,陈知可能要花几天时间复习,到时候,修炼的事情就要耽搁下来。
不过权衡了一下,陈知决定先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只有获得大量的灵气,自己才能毫无顾忌的修炼,这样速度才会加快。
下午放学。
陈知几个人骑自行车一路回家。
李伟和老刚他们几个说要去市中心转一圈。
水城市虽然说不上繁华,但市中心还是有几个大商场的,人流量也不算小,每天进进出出的,差不多有3万人。
陈知想了想,没和他们一起去,之前他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工作,见过了太多繁华。
深深的明白,繁华的表象下面,其实都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那种地方,是有钱人的主场,根本就不属于穷人。
回到家,陈知没有拓展经脉,也没有锻炼体术。
而是开始安安静静的复习。
理科里面,陈知最头疼的是英语和语文。
这两科需要大量的背书。
英语需要背海量的单词,如果连单词的意思都不懂,怎么会懂一段英语句子的意思?
语文就是要背古诗词,还有四字成语,陈知不讨厌诗词,反而觉得他们很优美。
只是背诵的过程太痛苦,不像数学,只需要记住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解题。
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这几科陈知也还算有信心,所以就把重点放在了另外两科上。
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陈知哪儿也没去,一直关在家里复习。
有时候背诵单词,有时候背诵古诗词。
……
星期一。
正好早上就有物理课,陈知期待着老师念出考试排名。
没一会,物理老师走上讲台,手里抱着一打试卷,应该就是上个星期五做的那一套试卷。
也没让大家等太久,很快,李老师就念出了第一名的分数。
李晓霞100分。
班里一阵惊呼,满分,虽然李晓霞是班里的学霸,考第一名,也正常。
不过没想到,竟然考了100分。
就连李晓霞自己也没想到。
不过能拿满分还是很高兴的,走上讲台领过试卷,匆匆回到的座位。
随着物理老师念书后面同学的名字,陆陆续续有同学上去领自己的试卷。
直到念到了第5名,还没叫到陈知的名字,陈知有些心急。
照他的预测,自己的成绩,应该在5~8名之间。
不过很快,陈知的名字就被念到了。
陈知,92分,第七名。
这个名字,陈知也还算满意,至少后面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为自己贡献灵气了。
走上讲台领取自己的试卷,陈知发现有好多同学都抬头看自己。
甚至能看到有的同学,看着自己偷笑。
什么意思?
之前念李晓霞得100分,大家好像也就这个反应。
怎么到了他这里,考了个第7名,大家也会有这个反应?
回到座位,李伟拿过他的试卷,“你怎么考这么高?
是不是作弊了?
或者偷看我的答案了?”
陈知没好气,骂道:“滚,你才作弊了。
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排第几名,好意思说我偷看你?
考试我就坐你旁边,作没作弊你不知道吗?”
李伟若有所思,陈知的确没作弊,记得以前陈知的物理没那么好。
在班里也就排15~20之间。
怎么现在一下子排到了第7名?
想想还真不可思议。
陈知没再管李伟想什么,因为他发现,塔内已经有不断的灵气涌入。
随着名次不断被念出来,灵气的数量也是不断的增加。
班里一共有46个人,除去陈知和前面的6人,排在他后面的,有39人。
直到最后一位同学上台领完试卷。
陈知大概数了一下,塔内的灵气,足足有368缕,这可以说是他收获最多的一次。
可能有的同学,并没有被计算在这次考试内,所以就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气。
368缕灵气,出去作弊的,和没当一回事的。
大概也就36个人真正用心的把这当做一次考试。
不过这已经很好了,陈知满意次的收获。
现在的灵气,差不多够自己修炼一段时间的。
再过几天,就要进行真正的摸底考试,到时候,自己获得的灵气应该会更多。
整个高三的同学,差不多有400多人,让每个人贡献十缕灵气来算,自己都能获得4000缕了。
不过这要求陈知对考试成绩,拿到全校第1名。
陈知自认还做不到,比他成绩好的人也不少。
光是他们班,陈知觉得自己也就能排个9~10名。
毕竟有英语和语文这两科拖后腿,就算他理科再好,也不可能拉平成绩。
算下来,这次摸底考试,自己获得3500缕左右的灵气,就差不多了。
这3500缕灵气,应该够自己修炼到锻体境了。
等到灵界院考核,凭借段体一段的实力,差不多就能过。
当然,这只是陈知的猜测,具体到时候,灵界院要求,陈知还不知道。
但是把实力增强,总归是没错的。
有了大量灵气,接下来几天,陈知又可以放心的修炼了。
按每天消耗20缕的量来计算,368缕灵气,应该可以支撑个十四五天。
再说了,自己这几天又不是一直闲着,肯定还会有灵气陆续进账。
也不用太担心,灵气不够用。
通过这场考试,陈知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是高考,参加的人更多。
考完之后有没有可能,自己会获得海量的灵气?
毕竟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据说有1000万人。
想了想,陈知觉得不太可能,按他的经验,想要获得灵气,首先要让别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一场比赛。
而且比赛的对象是陈知。
考试在每个同学的潜意识里,都可以算作一场比赛。
是全国有这么多学生,他们都不知道有陈知这个人,自然也不会想到和他比赛。
所以,陈知不太可能从全国那么多学生里获得灵气。
甚至,水城一中里,这400多个学生,知道陈知的也不多。
有可能,自己连3000缕灵气都很难获得。
想到这,陈知很沮丧,美好的幻象一下子泡汤了。
除非全校列一个名次表单,放在公告栏里面,让大家都能知道自己的排名,自己才有可能获得灵气。
要不然,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资料就没有灵气进账。
还有另一种方法,如果自己能考到全校前几名,自己的名字肯定会被公布到学霸榜上。
到时候,大家自然也就知道了。
可关键是,让学校做一个全校学生的排名,也不是太现实。
毕竟人数太多,几乎把整个公告栏都占满才有可能。
还有一点,像这样排名,对于还在全校后几名的同学来说,影响也不好。
所以为了保护成绩差的同学,不至于让他们丢了自尊心,学校是不可能做这种排名的。
想了想,还是考到全校前几名,有点希望。
到时候,只要学霸榜上有自己的名字,大家一看,就知道自己考的分数比那些没上班的同学高。
全校一共有10个高考班级,每个班级40多个学生。
也就是说自己要考到全校前20名,还有机会上学霸榜。
这想想都很难,以陈知目前的成绩,能考进班级前5,都有点难度。
除非把语文和英语成绩提上来,要不然这两科太拖后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