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林二山,吴忠义何在?”

“末将在!”

“吩咐下去,着所有人马向北坡聚拢!”

“遵命!”

“白莲,花又娣,东方玉梅何在?”

“末将在!”

“召集本部人马,于北坡外三里处设置铁丝网,要快!”

“遵命!”

不愧是隋末第一女将军,指挥得当,勇猛霸气!

命令下达后,新月娥站在马头坡之上,担忧地望着远处黑压压的起义军。

“不对劲,瓦岗军应该没有那么多兵马,眼下这些至少五千,莫非不只有瓦岗军?”

正在这时放出去的斥候匆匆赶回!

“报!启禀将军,瓦岗军正在前方十里地安营扎寨,想来今晚不会袭击,另与其毗邻的还有一支打着王姓旗号的军队。目测两军合起来至少八千人!”

新月娥还是估算少了,一边不到五千,一边至少八千,而且眼下又是平原作战,四野没有任何地利可用,除非放弃粮草和马头坡据点,返回霓虹关固守城关!

想到这儿,新月娥立即下达命令,趁着敌军还未进攻前,抓紧时间把粮草运回关。

同时,命令全军分兵修整,以防止敌军夜袭。

“立即飞鸽传书去洛城,请求支援!”

……

瓦岗军大帐。

“王首领,你我两军井水不犯河水,你们今日为何掺和进来?”

“本司还没问你呢,大军逼近霓虹关意欲何为!如果有好处,那么我军分杯甜羹不过分吧!”

“王薄!”

“翟让!”

大帐内顿时剑拔弩张起来!

见势不妙,徐世蹟起身阻止:“二位莫要伤了和气,大家同为反隋义士,理应一致对外,还请消消气!”

“哼!”王薄示意手下放下武器,旋即砸吧嘴道:“霓虹关乃冀北到冀东之咽喉,得之则能长驱直入,直捣河西重地,难怪翟兄会打它的注意!但是!”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毕竟河西是关中门户!

上至战国与秦汉,下至魏晋南北朝,关中一直是天下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是因为,这里有十三朝古都长安,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不仅能人志士遍地都是,而且门阀士族盘根错节。

二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有“虎踞关中,控扼天下”的称呼。

前车之鉴!

秦灭六合,就是发家与关中;

汉高祖刘邦,也是在关中建立西汉,后迅速占领三秦之地,再败项羽问鼎天下。

再比如,如今的大隋天朝,就是因为杨坚坐上关陇门阀之首,才得到众多门阀士族的支持,才统一天下的。

这些王薄和翟让心知肚明!

只不过这次进逼霓虹关,翟让本意是想从新文礼和硬气大侠石更的手里讨回点,前几日败阵的场子。

谁承想,王薄半道横插一脚,让试探变成了大举进攻。

翟让现在很头疼,有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感觉。

“既然王兄这么想,那么接下来的战斗,你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我军只盼能在瓦岗军后面喝点甜汤而已!”

哼!想让老子冲前面送死,你个老狐狸好在身后捡便宜,没门,休想!

哼!莽夫!那可是霓虹关,城高关厚,你以为靠这点兵马就想拿下,痴心妄想!

两人各怀鬼胎,你瞪着我,我瞪着你,都在等待对方先入瓮。

就在大帐气氛紧张到冰点时,双方派出的斥候同时赶回来。

“报!”“报!”

“说!”“说!”

翟让一方的斥候左看看右瞅瞅,见军师递来眼色,立即开口汇报说:“启禀首领,前方眼线传回消息称,前段时间霓虹关发生过哗变。据说,新家兄妹在姑爷石更的带领下,主动放弃霓虹关,并于马头坡安营扎寨整军肃纪。期间,叛军意欲抢夺新军三十万石粮食,却遭反杀!现在不知什么原因,双方握手言和,由新月娥暂领全军,并于马头坡下建造防御工事!”

“启禀首领,我方眼线传回的消息亦是如此!”

听完禀报,双方陷入了木讷,哗变、反杀、又言和等一系列字眼雷住所有人!

“三、三十万石粮食!”

有人惊呼一声,双方这才醒悟过来抓住消息重点,也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行军作战的核心!

这时,一阵风掀开大帐帐帘,王薄和翟让相视一眼,顿时放声大笑起来!

“王兄在想什么?”

“翟兄想什么,我就在想什么!”

“五五分如何?”

“行!就五五分!”

看似一拍即合,实则貌合神离,不过为了三十万石粮食,双方暂时合兵,并由徐世蹟这个大军师来指挥。

酉时三刻,天色尚未全黑,西方最后的晚霞正在向人们招手说晚安。

“速速埋锅造饭,半个时辰后进军马头坡!”

……

马头坡。

三十七万石粮食,不是三十七石,光装车就得耗费一个时辰,更不用说还得运回关。

况且霓虹关处在两山之间,属于高地,和地处平原的马头坡之间有着十里坡地。

自下而上的行车,速度明显缓慢很多!

“快!天黑之前务必把粮食全部装上车,已经装好的现在就出发进关!林二山叫你的兵抓紧时间!”

这时斥候跑来汇报消息:“报!启禀将军,敌军正埋锅造饭,炊烟直上云霄!”

“糟糕!敌军要发动夜袭!没时间了!快装车!快呀!”

林二山很清楚,现在大家是同乘一条船,必须勠力同心,于是一改懒惰怠气,卖力地招呼本部兵马抓紧时间装车运粮。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东方大地突然震动了起来。

新月娥望着东方:“敌人来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