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言大禹治理淮水之后,辗转到了各地,天下水患基本平定。这日大禹见水势已缓,遂回平阳向尧帝禀报。一路之上,黎众扶老携幼前迎后拥来送大禹,绵延不绝,直至平阳。虞舜及百官远远相迎。
虞舜引着大禹朝见尧帝,大禹拜道:“臣禹自从尧帝授命治水之后,尔来已有一十三年了,禹遍及海内诸州,不辱使命,业已平息水患,特来向尧帝复命。”
尧帝道:“大禹治水一十三年,辛苦之极,三过家门而不入,股无胈,胫不生毛,臣虏之劳苦不至于此。此次治水劳苦功高,当为奖赏。”
大禹道:“臣禹只是景仰尧帝的大业,效仿尧帝一心为民为众,为苍生解难除患,从未想过有什么好处,只要百姓安宁就足够了。”
尧帝听罢大禹之言,深为所动,百官皆是齐赞大禹。
废话不提。却说大禹治水之后天下太平,黎众乐享长治久安。尧帝已将政务交予虞舜,禅让王位于他,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允执厥中。不期尧帝并非神人只是人帝,不能长生不死,让位二十八之后,崩于谷林。
虞舜待尧帝崩了之后,让位于丹朱,尊丹朱为帝,并行臣子之礼。那丹朱虽然聪颖号为帝王,但百官皆去朝拜虞舜。三年之后,百官皆推举虞舜为帝王,虞舜百般推辞不得,遂成天下之主,号称舜帝。
舜帝即位,命大禹担任司空,掌管治理水土之事;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舜帝在位四十八年,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却言舜帝年老,欲传位于能人,四岳皆举荐大禹,舜帝便禅让于大禹。舜帝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十六字心传亦是后来的东方中华心法。
舜帝传位于大禹之后,这日乘车南巡,途经苍梧之野,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
大禹在舜帝崩后三年,避居在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大禹。三年之后,大禹百般推辞不得,只得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为夏。分封帝尧之子丹朱于唐,分封舜帝的儿子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禹王走遍天下,阅尽山川河海,深知各地黎众有异,便以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物品,负担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政令就行。荒服,根据其习俗进行教令,随其所欲。
昔日颛顼划分天下为九州,禹王根据遍及所至,又将天下九州重新规划,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思起从前黄帝功成之后铸鼎,以镇外乱,就将各方诸侯的献金,铸造成九个大鼎。那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大地。
禹王坐镇九州,天下无事,不言其他,这日忽报昆仑之北柳相作怪。大禹道:“柳相已死,我三仞三沮才将柳相掩埋,何来作怪。”
来人道:“柳相被诛之地常年阴雨风号,鸟雀不敢飞过去,走兽不敢停下来,想必是柳相自鸣不平,怨气冲天鸟兽惊怕。”
大禹深思道:“柳相自比于共工,一朝显身作怪却死于我手,故而愤懑不平,我不能时时在旁边镇守,其他人等均不能奈何,此须帝王之气才能压制。”
后稷进言道:“昔日禹王三仞三沮,撅出之土血腥不可以种植五谷,故而以土为台,不如将土台祭为帝台,以帝王之气来镇住柳相的邪气。”
禹王道:“此言有理,众帝乃是神人,邪鬽不侵,就以众帝为台。”
禹王以柳相深坑之边的四台为祭,分别是帝尧台,帝誉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台四方阵形。隅角之处令一个虎色大蛇盘居,蛇头冲着南方。禹王以四帝台镇守,那柳相之坑的怪象才得以平复。
禹王百年之后,禹王的儿子启继承大业,就此人间帝王俱是子承父业,传承百世,此间不再赘述。
不说那人间如何如何,单说这日勾陈大帝向东皇太一禀报道:“自从大禹荣登帝位之后,传子于启。我等甚觉不安。大禹乃是人皇之后,与天皇、地皇之后均是位尊显赫。而那大禹又是神人,虽然不同于仙神与天地同寿,但法力无边,鬼魔难近,只恐日后人间帝王有此仙力,一旦邪入魔侵,仙神难制,黎众受殃。”
东皇太一道:“人帝是人皇神农之后,天地人三才并立,不可擅废,只是你所忧虑我已知之,世间欲成仙神者甚多,昔日共工断绝建木天梯,虽然有过现在看来亦是断绝人间所欲,也是大功一个。天下宝山灵地众多,你等天神要择选有缘之人,方可渡他,至于其他一概人等,可以予以神力和智勇,不可予以神术。”
勾陈大帝道:“谨听东皇之言,自禹之下,不再予以神术。”
东皇太一道:“禹王传世,共有十四代,十七后。其后帝王更替,看其造化如何,如若暴虐不行天道,你可择机而换,勿使人间遭殃过度,你心系之。”
勾陈大帝道:“谨听东皇之言。”又禀道:“自从黄帝成为人间帝王,尔来帝王之数不计其数,那人帝有贤有愚有谦有骄,不一一而论,唯其位尊,觑觎者甚多。那人帝不能正当更替之时,天下震动,血流遍野,如何禁得住?我自与紫微大帝亲察。”
自此之后,人间帝王更迭频繁,那求仙拜神者无数,哪得轻易得到,不入其门的甚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恍然便是几多世间。这日,东皇太一召集众位天神来紫宫。众位天神不知何事,欣然而往,却见东皇太一端宝座。开口惊动各位天神。
那东皇太一道:“今日召集各位天神,有事相告,只须劳心无须劳力。”
众天神道:“东皇尽管安排,我等全力以付。”
东皇太一道:“今日的要事是各位天神推举一位天帝,来带领九天的仙神。”
众神大惊,道:“东皇在位,并未遭到先天天帝帝俊的劫难,何出此言。”
东皇太一道:“万物应劫而生,应劫而灭,仙神亦是不可避免,我已应劫,只不过是藏于九天之内,不问世间万事,不闻环宇诸物,退居云霭之间,虽隐若现,虽现若隐,众位天神无须惊慌,此亦是推陈出新,往复更替罢了。”
东王公道:“应劫而生,应劫而灭,劫数我等皆知,只是我等仙神还有什么劫数冥灭?”
东皇太一道:“世间万物历经三劫。三劫为形劫,相劫,仙劫。形劫,一劫为神纪年,十万八千年,得劫者化成空明云雨,那形劫分为三劫,分别是天劫,地劫,泰劫。
天劫,又称为乾劫,那诸物原来是空虚飘渺的,为一团云气相聚,无中生有,得到山石树木鸟兽诸虫,从而成形,有着诸般生命。地劫,又称为坤劫,鸟兽诸虫得到天地灵气,以生灭轮回转化,不脱灵性者得以转为人形,是为地劫。泰劫,又称为人劫,那山石树木鸟兽诸虫,修得天地灵性,脱得那古怪兽体形状转为人形,是为人劫。
二劫为相劫,相劫亦分三劫,神劫,魔劫,鬼劫。一劫为一万八千年。神劫,那世人得到神灵佑护,神魂便可出入天地,眼观身前身后,得到便可洞悉世事,明了万物,若不过此劫,便是愚钝无知,终日苦长。魔劫,那世人过了神劫,便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却不知天地无边,不能穷尽,此时若是不能自已,便坠入魔道,轻则灭形归于山石树木鸟兽鱼虫,重则复归宇宙化为乌有。鬼劫,那世人过了魔劫,还有鬼劫,那人轮回生死,为鬼超生凌渡,不失本来面目,复归为人,十世而升天为仙。
三劫为仙劫,此劫为成仙成神的所劫,若比前劫则轻多了,那一劫为五百年,雷灾,火灾,风灾。此为大劫,每一劫又分为三小劫。
总有三三大劫,共计九数,应得此劫之后,或居于天庭,或隐于仙山景洞,或坐于福海水宫。琼浆玉液任你饮,仙果奇珍凭他吃。倒也逍遥自在,可以与天同寿,与地同年。”
东王公道:“东皇与我等均已历经三劫,何来东皇再来劫数一说?”
东皇太一道:“诸位有所不知,万物皆是阴阳同根,阴阳互体。相感替换,不可以执一而来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而仙神历经三劫之后,便是仙神泰顶,随道而变,不可逆行。”
众位天神听罢默默无语。勾陈大帝道:“敢问谁可为继任天帝?”
东皇太一笑而不答。西王母道:“昔日天帝帝俊仙化,天帝之位炙手可热,天神争先恐后求得这个帝位。今刻反而没有天神问津。”
火神祝融道:“此事莫提了。位高则权重,权重则势危。”
木神句芒道:“不提也是天下皆知了,如何忘得了。”
金神蓐收道:“且莫说笑了,我等还未参透谁可成为天帝。”
众神朝着东皇太一看去。水神玄冥道:“东皇有语皆是明知,那推陈出新就是。”
众神听那玄冥之言,却看东皇太一隐然不见。留下言辞道:“今后天地三界由勾陈大帝作主,紫微大帝为辅,汝等切记。”众位天神大惊,道:“东皇太一果然应劫而去。”
西王母道:“东皇归隐而去,新天帝宜早早继位,不可使九天空阙。”众位天神遂系道:“恭迎勾陈大帝继任天帝。”
勾陈大帝凛然上前,俯视众位天神。众位天神齐来拜见勾陈大帝。
东王公问道:“东皇即帝位,有东皇太一称号,敢教勾陈大帝日后如何称呼?”
紫微大帝道:“前者,三界之内由天帝执掌,天帝是尊号,后有东皇统管,宜有所区别,东皇乃是以皇为称,以天辖地,以帝统率三界,东皇太一为天帝之号。今有勾陈大帝继位,不若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区别往来的天帝。”
众天神道:“此等称号极显尊位,天帝已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当位,我等天神是大幸。”
那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道:“吾既即位,有赖众位天神的帮衬,自从天帝帝俊和东皇太一在位之时,仙神互战争名夺位,下界也是纷纷扰扰,不得安宁。继往开来,众天神各司其职,勿谓言之不预。”
众位天神道:“天皇大帝所言极是,我等慧眼视察天地,怎能忘记其位和其职。”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心安道:“自今之后,紫宫虚位,各位天神有事则到勾陈宫,吾与众位商榷。”众位天神应喏。
次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在勾陈宫召集众位天神。那勾陈宫不同于紫宫,光明耀美,耀魄宝华。众天神齐拜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礼毕。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道:
“往昔东皇太一在位,众天神各司其职,后有众位天神建功立业,宜有所名分,今宣各位天神来勾陈宫,分定位次,司其天职,以顺天地之道。
大羿射十日诛六兽后功成仙化,为宗布神,但宗布神却思人间帝王,不想为万鬼之王,化为夷羿,为家臣寒浞所杀,已经冥灭了。
那十方救苦天尊,度一切不幸堕入地狱的亡魂。救度群生,救拔幽苦;教化众生、超生脱死。又化为太乙救苦天尊。敕名青华帝君,掌三界救苦之事。那三界为仙界长生、人间救苦、冥界度亡。居东极妙严宫。
东华帝君弟金虹氏,有功于人间,敕令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东华帝君四子,分别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紫微大帝,协助治理九天,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统率诸星。
瑶姬,助禹治水大业,为巫山神女,治所巫山神女峰。
人间帝王,自从黄帝起不计其数,择其五位佼佼者,让世人景仰效仿,不可为一己一族私欲者而家天下。敕令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后天五帝。”
众皆称善。
自古以来,各位仙神列表:
元始天尊盘古大帝,混沌大帝,帝倏,帝忽。
三皇:
天皇伏羲,地皇女娲,泰皇神农。
天帝:
帝俊,东皇太一,天皇大帝
女仙之首:西王母
男仙之首:东王公
先天五天帝:
东方天帝:太昊,西方天帝:少昊,南方天帝炎帝,北方天帝颛顼,中央天帝:黄帝。
先天五天帝辅助大神:
东方木神句芒,西方金神蓐收,南方火神祝融,北方水神玄冥,中央后土大神。
五大方位天神: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螣蛇白曦。
后天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岳帝君: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其他仙神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