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共工与祝融争夺天帝之位,共工即起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水淹光明宫,眼见就要得逞之际,幸得朱鸟相助,又有吴回赶来。祝融携着众神各兽击败共工,柳相、黑龙逃窜不知踪影,浮游被杀得神魂不存。共工兵败被祝融追至不周山,怒撞不周山而死。不周山乃是撑天柱子,天倾塌,地易位,引得水从天降,人间顿成水牢。那水祸次之,不周山山倒塌将九渊冥界砸破,鬼魔乘势而出,却成灾狱。
西王母在昆仑虚中,见到此等大祸,那一帮天神慌乱不堪,一下子炸开了锅。天庭诸多宫殿摇摆不定,个个都是惊慌失措,扶宫定殿,忙得焦头烂额。天都塌下来了,这些天神何曾见到,不敢想象?这些天神,没有一个有那个神力可以撑天堵漏的,平日里巡游天下,不过是例行公事,遇到风雨水火的人神世间之事,能够解决则罢,如遇逞强好胜的神魔,自向天帝禀报,天帝自会调遣大神处理,倒也落得清闲没有责任。
如今天帝已经灵化,众神皆指望着西王母,西王母乃是女仙之首,目下镇守昆仑虚,虽然众多仙神唯着西王母马首是瞻,但毕竟不能全令众神。东王公是男仙之首,住在东海赢洲,同西王母一样,也难以号令众神。一时之间群神无首束手无策。
却说西王母见此乱象,正在难为之时,那九天玄女上前道:“此为天地之大变,非我等仙神可以补救,想那混沌虚化之时,天崩地裂,天皇地皇奋力补天,才能让世间万物得以幸存。现在三皇只存地皇女娲,何不去求地皇大发慈心。”
西王母道:“近来天帝灵化之后,帝位悬而不定,再兼祝融共工争帝,诸多事端缠绕繁杂,令我头昏眼花,怎地忘了地皇女娲尚在天界,事不宜迟,诸神赶快随我去请地皇。”
西王母领着九天玄女及英招、陆吾等一班天神驾云腾雾风弛电製来到火云宫,早有碧霞、彩云在宫外等,见一班天神从天而降,连忙迎了上来。
九天玄女上前道:“敢问神女如何知道我等到来?”
那侍女回道:“地皇女娲娘娘早知天下大事,命令我等特来迎接。”
碧霞、彩云领着西王母一番神众进得宫来,见到女娲娘娘端坐正中,仪态非凡。众神拜倒,西王母启道:“自盘古大帝开天辟地以来,三皇定阴阳创万物,循天理顺地道,众多人神得享福泽。怎奈人有七情六欲,鬼神有神三鬼四,故而杂念丛生,祸端百出,前有炎黄之争,后有蚩尤之战,再则刑天弑帝,近有祝融共工争帝,凡此种种,念我天地灾难不断,人神难以安宁,还望女娲娘娘体谅众多人神,援手相助,还给天地一个和顺。”
女娲娘娘道:“天地开启,阴阳善恶相对,相生相克循环,阴盛则阳衰,否极则泰来,万物皆有定数,不可强行,顺道自然,方为本分,汝等切记。那大神是神镇着魔,魔出神收。此次祝融共工争帝,致使天崩西北,地陷东南,业已成形,无法再来改正,如若用力纠枉,天地再陷大难,与事无补。”
九天玄女问道:“若不用神力来纠枉过正,天塌地陷如何去做?”
女娲娘娘道:“苍天倒塌我自有办法。我且去补天,以固天地,不然天地不存。只是此上天窟窿所补之物,需不浸于水,不惧于火,方才可以补天。”
西王母问道:“何物既不惧火又不惧水?”
女娲娘娘道:“道分阴阳,物分五行,五行乃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五行相生,土克水,火生土,那五行之中土乃不惧水火,故而只有土才能补天。”
众神大悟,道:“我等皆是不及女娲娘娘,不知五行之理的精粹,亦无女娲娘娘的盖世神力,世间百神及万众黎甿全赖女娲娘娘惠泽得以立世。”
那女娲娘娘道:“补天之土并非不择良莠,那青天窟窿所补之土需要兼顾五行,加以昧火炼就,待其无色无臭,无遮无拦,看似如同未有,疏而透风漏雨,密则如堵似墙,此非一日之功就可完事,补过之后,复归原来青天模样,方能永世不破。此土天下稀有,一时难找,且待我去四处寻求。”
众神道:“如此则劳烦女娲娘娘费心费力,救赎我等于水深火热之中,我等不吝微力,愿随女娲娘娘去寻找神土。”
女娲娘娘嘱咐道:“五方大地由各方位天神镇守,东方天吴,南方毕方,西方竖亥,北方据比,中央螣蛇和白曦,切勿再生乱像,汝等上天入地除妖去魔,扫除余孽,此等亦是大事,需谨记在心。”
众神听罢喏喏而去。
见众神离去,那女娲娘娘深思道:此次天崩地裂,非同小可,上有青天要补,下有大地来浚通,又兼有妖魔作崇,众神无主,不知所措,还需良策才能万无一失。当务之急将天补救,否则天河之水源源不断从空中而下,那江河湖海已经连成一片,一望无涯,已成泽国。
女娲娘娘飞身来寻补天之石,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历遍乾坤苍山大地到处搜寻,但见大地皆成水国,苍山都成浮石,哪里有合适的补天之石。
这日,遥看天边见彩云映色,神光闪现,女娲大喜,见是城阳姑幕。女娲娘娘按下云头,直落城阳姑幕,但见地上五色之土纷呈,那五色之光直射白云,映得白云彩霞满天。女娲娘娘思道:“我欲寻找无暇之土来补青天,不意寻遍天下,竟然不得,此处五色之土,石质优良,中藏五色,补天乃是最佳,不知补上青天之后,可否有何异样?”
正在踌躇之际,忽闻空中有一天神道:“女娲娘娘,五行之土,其土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濒海之土性虚燥,尘沙之土性干枯,此土石干而不燥,润而不粘,呈现杂色但是并不繁多,补天最佳。”
女娲娘娘抬头一看,乃是后土大神。女娲娘娘道:“后土大神乃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难以碰寻,何故至此?”
后土大神启道:“自从炎黄之争携手言欢之后,吾风游天下,立志救助苍生,怎奈黎众苦逼,吾夙夜不停,却不参与诸多仙神之争。谁料想神魔心异,祝融共工争帝并起,致使天地徒起祸端,其中以冀州最受苦痛,一路救生于此,方才见到女娲娘娘在此寻找补天之土,我神力不比女娲娘娘补天,但深知土性,故而来言相助。”
女娲娘娘喜道:“天神之中,唯有后土尽力尽为,全为黎众全心考虑,寝食不安,汝五行之中属土,当为乾坤之界大神,日后天下苍生以你为祠,享汝福泽。”
后土道:“女娲娘娘乃是万民之母,继往开来的大神,没有女娲娘娘就没有世人,那些黎众还需仰仗女娲娘娘。我等不过在女娲娘娘之福祐之下,做一些天神能做之事,怎敢与女娲娘娘相提并论。”
女娲娘娘道:“自宇宙中分,天地人三才立世,天地频出诸多祸端,此为劫难,都会殃及黎众,劫难有大祸小灾,吾视天下苍生劳苦多舛,心中不忍故而出手相援,并非偏顾他们,只为他们会是万物之灵,上能通天,下能入地,无所不会,无所不能。”
后土道:“如此女娲娘娘心察寰宇,目观古今,实在令众多天神景仰,我等需潜心修炼,方可得到女娲娘娘功力一二就足够了。”
后土见时候不早,道:“女娲娘娘还有大事未做,后土亦有诸事去帮助黎众,不然他们难逃劫难,在此告辞,他日若有闲暇时刻,定到火云宫去拜见。”
女娲娘娘道:“若是后土来见,定然教火云宫虚礼相待,今日辞别,我送你一样神器。”那女娲娘娘从发标之边抽出一个发胜,扔向空中,那发胜遇风而化,遇气成形,变成一柄天地刀。女娲娘娘道:“此刀是发胜所化,凝聚天地之气,盘绕螣蛇和白曦之灵,汝属五行之土,配以土德,日后以中央位神螣蛇和白曦助你畅行天下,除妖斩魔,涤荡乾坤。”
后土闻言收了天地刀,道谢道:“感激女娲娘娘厚恩相赠,天地大神虽受女娲娘娘恩泽,却没有一个大神领受到女娲娘娘的馈赠,今日得到眷顾,他日必报天地良心。”后土道罢便告辞了。
那后土大神远去。却说女娲娘娘看着五色土,自思道:事不宜迟,取土炼石,炼石之土已有,只是在何处来炼为佳?
这补天之事非为小事,既要费神搜寻补天之物,补天之物并不是找到即可直接补天,还要化补天之物于无形,与那青天一色,方才完美无缺,而补天那五色石是物体形状,要炼成云气之状才可。
而炼就五色石的地方,非水不行,非山不就,非木不能,非金不固,非火不成,要聚集五行,方可开炼,不然炼得不伦不类,反而不美。如果不美那也无妨,就怕补天不成,或者补成不能长久,到时再起祸害,那就功亏一篑。
那女娲娘娘飞身驾起祥云来寻炼石之地。见东南方向乃是形胜之地,直奔而去。女娲娘娘正在奔赶之中,半空之间见一大神高叫道:“女娲娘娘所向何处?”女娲娘娘见是木神句芒,驾着双龙。回答道:“吾已在城阳姑幕找到五色土,将欲寻找炼石之地。”
木神句芒道:“东海仙山众多,数不胜数,连我都不曾全部顾临过,应有女娲娘娘何需之山,且让我带女娲娘娘察看。”
女娲娘娘道:“你且去忙你之事,坐镇东方为主,我自去寻找。”
木神句芒道:“时不我待,女娲娘娘须将海内仙山阅尽。海内共有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其中东海以仙洲最多,女娲娘娘前去或有所获。”
女娲娘娘道:“多谢木神相告,吾现在就去看看那东海的仙洲如何,如有如需,再唤木神前来相助。”
女娲娘娘到达东海,但见碧淘滚滚,仙山隐隐,好一处景致。凡人长生绝胜地,仙神乐居好去处。那东海内有祖洲、瀛洲、长洲、生洲、凤麟洲。洲洲透露出仙气,山明水秀,毓秀天华。女娲娘娘来寻找炼石台,哪得功夫来此欣赏美景,见到这山不可炼石,也不能停留下来。看过祖洲来看瀛洲,看完瀛洲再看长洲,看过长洲再看生洲,看过生洲再看凤麟洲,那五洲虽然甚好,可是不适合炼石之用。
眼见找不到合适之处,女娲娘娘正好准备离开,但看远处有一座仙山缓缓而动,那仙山离五洲甚远,透露出天地的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