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黑龙乘着女娲娘娘补天,众位天神正在忙乱之时作恶。女娲娘娘大怒,将黑龙喝出黑水潭中,正准备惩处之际,巨鳌却在翻江倒海惹出祸事,又兼天地四柱不稳,女娲娘娘哪里管得上黑龙,赶去剑斩巨鳌四足,化为四极的撑天柱子,故而丢下黑龙,没有再去管它。
黑龙逃过了一劫,心里好一般庆幸,赶紧躲进了黑水潭,心里思量着如何下一步如何是好。可是黑水潭内随着苍天被补好了,天水不再下泻,大地之上的毒水被芦灰吸取了,已经渐渐地减少了,水浅难以容身。要知道天龙地龙不管还是什么烂龙,龙遇水才能够舒展筋骨,大展宏图,水浅了只能屈膝盘身,不能乘心如意。
还有,黑龙一直在污秽脏毒的水里过了多少年岁,身体皮肤内脏经过苦水毒液浸渍,已经藏污纳垢,一旦浸没在碧水清液里,体内剧毒外溢欲出,哪里受得了!
黑龙准备逃出冀州而去。冀州是苍茫大地,水少山多地多,绝非东海北海广阔浩淼可以任着天龙跃飞。那黑龙思想着回到阳山或者到达冥渊地带,那里水寒山毒,算是个绝佳的好场所了。正欲起身,见一个九头大神当道,说道:“黑龙欲往何处?”
黑龙见是九头大神,道:“此处非我久留之地,我欲回归阳山,如果阳山的涧深还不能畅意我怀的话,就到北海冥渊沉底修炼。当今地皇在世,天神无不唯唯诺诺,谁敢违背她的指令。”
那九头大神道:“天地诸神之中,真正与三皇有缘相识者寥寥无几,那寥寥数个还是正神。似你这样竟敢忤逆地皇,敢与正神对抗者绝无仅有。”
黑龙道:“此话怎讲?请大神明示一番。”
那九头大神道:“天地鸿蒙之初,你遇到地皇遭到削翼之痛,是祸也是福,近得三皇,得到三皇神气相照,便可胜过万年修炼,这是你由化蛇摇身褪变而成黑龙,并非是你潜心修炼的原故,此是天劫。若是靠你修炼,到如今也不过角龙而已,只能在大江大河里称王称霸。”
黑龙道:“听得大神一番言辞,顿开迷雾,如今我再何去何从?”
九头大神道:“你遇毒才能兴起,集合天下的寒水毒液方可增加百倍神力,水清则无用,方今天下毒水横流,正是大展身手之际,又何必退而求之。”
黑龙道:“地皇已经撑天补天,天神亦各就各位,有道是苍天补,四极正,毒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我徒留无用,反而戕害自己。”
九头大神道:“你退回老巢就会功亏一篑,千年修炼化为无用,不知道那年才得出头之日。那地皇女娲经过补天之事,神气大减,无力再管天地的闲杂之事,你只要得到寒水毒液浸泡,再起神力,那冀州变成冀海,不输于东海北海之大,可为一方海霸,天庭天神均不敢动你,何不趁早冲破芦灰,再得神力,天庭天神无敌了。”
黑龙被九头大神说到心里痒痒的,道:“你所说的言之有理,芦灰为祝融的三味真火灼烧而成,一旦冲破便是地劫,过了此劫便成大神,到时候水火不浸,可以力压众神了。只是你为何助我,要知道如果事不成功,就会灰飞烟灭的。”
那大神道:“我乃是共工大神手下的一员大将,自从共工大神争帝触山死后,水神不存了,手下败将全部被禺强收编而去,只剩下我一个誓死不从,无处藏身,只得游荡天地的角落。倘若这一次天地安宁,众神归位,你我何处可据?哪有容身之地。即使偏居一隅,委屈求全。倒不如孤注一掷,拼死一搏,或许有着一线生机。”
黑龙道:“为何你不兴风作浪趁机行事?”
那大神道:“连共工大神都不能翻天覆地,我的功力又怎能作妖,你得先天之灵,又兼得修炼至今,出手就石破天惊了,何乘此机会一飞九天,褪皮化角,成为一代天帝。我助你一臂之力,好落个水神留世。”
黑龙听罢顿时利令智昏,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向芦灰筑成的巨坝而去。
女娲娘娘见黑龙冲来,大怒道:“我本来就不准备放你的,你罪孽深重,机缘凑巧,让你得到一条生路,谁知道你听人挑唆,觑觎高位,贪心不足,以为三皇虚言,还是让你来去无形。”
女娲娘娘奋起最后的神力一剑斩去,黑龙虽然敏捷,可是没想到女娲娘娘还没到任它猖狂的一步,逃避不及,可怜化蛇修炼万年最后身散形灭。那九头大神本想等着黑龙成功之后趁势作乱,见到一股黑气散开,情知投机无望,怕女娲娘娘寻他新帐旧帐一把算,赶忙收敛形体逃窜而去。
女娲娘娘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寒水。苍天补好,四极端正,寒水涸止,冀州平复,狡虫死,颛民生。那些禽兽蝮蛇怪物鬼魔,见到黑龙猖獗一时被女娲娘娘杀死,自知没有那个本事,无不收起它们的爪牙,藏匿住它们的螫毒,不敢有攫噬的贪心。
女娲娘娘正天地,扶万物,天地这才顺畅了,众天神及黎众感恩戴德,欢喜而去。女娲娘娘正准备回火云宫,忽见天台山在东海之中漂浮无所着落,那些羽人们惊慌失措,无计可使。
女娲娘娘来到了天台山,羽人求拜道:“自从地皇斩杀巨鳌之后,天台山没有了巨鳌驮扶,随波漂流,逐渐下沉,地皇如不援手相救,他日沉入东海深渊,令我等居无处所。”
女娲娘娘道:“如今巨鳌不复存在,亦没有鳌鳖可以来承受如此大山了。”
羽人道:“东海广大无边,天台山漂离他山甚远,我等众多羽人仙力不足,飞来飞去找不到回来之路,求地皇想个万全之策。”
女娲娘娘道:“东海极深,天台山无根可扎,在海中漂浮不是长久之事,吾神力已尽,最后一搏把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如何?”
羽人道:“如此最好,免得仙山无所着落漂流之苦。”
女娲娘娘环视东海,见到偏僻海隅之处,风平浪静,是个好地方,便托起天台山,放罢在琅琊之滨。
大事已定,女娲娘娘自回火云宫。闲话少叙,一日,女娲娘娘召集西王母和东王公而来,对侍女道:“三皇之中,天皇先已灵化,而后泰皇转为炎帝,如今我已完成天地大任,已经没有法力来正天地了。三皇自此只存名世,后世的人神只知上古神灵即可,其人神各有所托,汝等不必在意,所谓薄古厚今,是其本性。”
西王母道:“三皇先后灵归,当今天帝之位尚无天神继任,吾与东王公如何把持住三界?”
女娲娘娘对西王母和东王公道:“天帝之位久悬不进,天庭天神众神无主,汝等神位不足摄政天地人神鬼,当今世上,唯有东皇太一镇住天地,汝等可去东皇太一那儿,迎他居在本位,免得神魔异心,再起祸隙。”
那地皇女娲娘娘吩咐之后,神灵居在火云宫,不再问道天地之事。自此,三皇皆都灵化在宇宙之间,成为世间的传闻,人神再也难觅三皇,或有异事偶传三皇现身灵验,则是灵根通识,千万中之一罢了。
后世有诗赞地皇女娲娘娘道:
名声披后世,
万物重光辉。
故事从来说,
人间立竿威。
自此,开天辟地创世之神均都不显真身,化在天地之间,世间只有耳闻。
那开天辟地创世天神有:
盘古大帝,又称盘古氏,盘古真人,又称元始天王,浮黎元始天尊。
混沌大帝,世间万物心智未开,混沌大帝灵化,万般物种善恶哀乐才显。
帝倏,时间之神。
帝忽,穿越之神。
天皇伏羲,三皇之一,又称为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伏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
地皇女娲,三皇之一,亦称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女娲氏。
泰皇神农,三皇之一,又称人皇。神农氏,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朱襄农皇,神农大帝,五榖神农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