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猴王在南赡部洲参访仙道,花了八九年时间。然后作筏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到灵台方寸山的时候,已经是离开花果山十数个年头了。一个樵夫指点他去找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

灵台和方寸都是心的意思,鲁迅有诗“灵台无计逃神矢”,李清照有词“惜别伤离方寸乱”。斜月三星也是心的意思,心字的笔划就像是一弯斜月三颗星星。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菩提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就是心里面觉悟的意思。猴王是自己开悟得道的,没菩提祖师什么事。灵台方寸山就是猴王自己的心,菩提祖师就是猴王自己的悟。

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禅。猴王二十多年在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的听课内容,全都安在了菩提祖师头上。他有没有去过齐云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听道经?有没有去过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梵净山听佛经?不得而知。但是他听的课很杂,有道有禅。

猴王有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当然有。前面说他在南赡部洲学人礼学人话,这个人礼可不就是儒教。所以他会表扬给他指路的樵夫,为了侍奉母亲而不能修行,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在三星仙洞除了学讲经论道,他还学言语礼貌,习字焚香,这个也是儒教。

既然没有菩提祖师这个人,那么孙悟空这个名字自然是猴王自己起的。这个名字起得好。孙这个姓正合婴儿之本论,这是道教的说法。道德经里就有“复归于婴儿”一句,相当于返老还童的意思,应该是道家能够修炼到的最高境界了。悟空这个名字,打破顽空须悟空,这是佛教的说法,意思是对世间一切都了然于心了。

有人说孙悟空亦道亦佛。也有人说他原来属于道家一派,后来在五行山下见了观音以后才改入佛门。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只是遗漏了儒教文化对孙悟空的影响。

后面坎源山五脏洞的小妖对混世魔王这样形容孙悟空的打扮,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不僧不俗的意思是又僧又俗,俗是俗世之人的打扮,儒家就是俗世之人。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孙悟空集儒释道于一身的特点。

其实猴王在花果山时就说得很清楚,他务必访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释家可以成佛,道家可以成仙,儒家可以成神圣。儒释道都是可以修成正果的,猴王没有偏科。

后面行者在车迟国对付完了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这三个国师,对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这是晓之以理。我保你江山永固。这是诱之以利。行者自己尝到了学习儒释道这三门科目的甜头,希望与车迟国王分享。

给美猴王指路的樵夫说,菩提祖师出去的徒弟不计其数。其实只要是自己开悟得道的,都可以算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包括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放弃家族的荣华富贵出家修行,然后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取名如来,然后涅槃重生。美猴王放弃花果山的享乐天真参访仙道,然后在灵台方寸山证悟菩提,取名孙悟空,然后在森罗殿强销死籍。两个超级英雄的经历何其相似。

古人注音有反切法,用两个字拼起来给一个字注音。用反切法给树注音,就是师父。原来孙悟空的菩提祖师,就是释迦牟尼的菩提树啊。

西游记里出现过几个樵夫,都是隐隐然有仙气。可以这样理解,山里面远离尘世,所以学道之人愿意在山里面修行,可以避免干扰。樵夫长时间在山里面砍柴,不修道也有了三分道气。当然也可以用上面的解释,山里面有那么多树,就是那么多师父啊。开个玩笑,不必当真。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