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曰:众人生来本殊悬,半来富贵半贫贱。锦裘玉马宗亲庙,破衣烂衫薄良田。祖上得来不觉浅,又羡鸳鸯又羡仙。谁人自甘身堕落,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些人生而不凡,一生前途坦荡,又成就一番伟业。

而有些人生来平凡,甚至是多灾多难,却依靠自己的努力谱写了一代传奇。

这些传奇人物就像一座座图腾,影响着激励着无数人,甚至影响着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个传奇。

高老太君,就是这样的一个传奇。

高老太君真实的姓名叫什么,已不得而知。当年因家境贫寒,在六岁时就被父母卖给殷州城东街一个三流经商家族高家做童养媳。

因为性格乖巧,又聪明伶俐,高老太君自幼深受高家家主的喜爱,被赐名高金花,并由家主亲自教授她诗书礼乐和经商之道。

高金花十六岁时,正式和高家嫡长孙高明拜堂成亲,至三十岁时,已为高家生了六儿四女,高家家主喜不胜收。但好景不长,后来高家家主因病身故,高家失去主心骨后,如大厦将倾,经营惨淡。

家族之人不愿让颇有经商头脑的高金花掌管家族产业,便联手施计致使高明在北郊仓兽山脉受重伤身亡,接着又将高金花和十个儿女赶出了高家。

那一年,高金花年芳三十岁,最大的儿子才十三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之中。

离开了高家,无依无靠,高金花用了全部积蓄在东街偏僻的一本街街角处租下一个小院,并在街边开了一间绣衣坊,依靠自己从小学成的高超手艺,与人绣衣,养活了十个儿女。

三十年后,这条街角所在的整条一本街三百六十五间店铺,已全部归在金花绣衣坊的名下,而高金花的六儿四女中,有两个儿子位居伯爵,一个儿子成了军中少将,最小的儿子成了霍州最大宗门青云宗的长老,两个女儿嫁入侯爵府,一个女儿官拜翰林院,还有小女儿被燮州雁荡山铁峰观观主公孙大娘收做关门弟子。彼时的公孙大娘已是贤者巅峰境界的强者,在东盛仙洲女修行者中,其实力仅次于东盛学院藏花殿殿主昙花婆婆。

十个儿女个个身份尊贵,飞黄腾达。

高老太君也一跃成为殷州城东街最富有之人。

那年高老太君年近六十,先皇商丁为了表彰高老太君功德,特赐封号万福太君,赦建万福楼,赐龙头金杖,持金杖可不宣而入皇宫。

再过三十年,高老太君九十寿辰,当今皇主商庚亲临拜寿,此时高老太君的十个儿女已是个个封侯拜相,亦或是一宗之主。

整个殷州城满朝文武无不前来祝贺,皇主更御赐封号万福万寿老太君,赐建万寿园。

在这个修道为本的世界里,修行之人比常人要长寿许多。一般不修道之人,六十为老,七十为稀,八十为寿,九十而仙寿。高老太君并非修道之人,能年逾九十还精神矍铄,可谓仙寿之人。

盖因修行之人突破境界便可增添寿命,通常化元境可活九十寿龄,超凡境一百二十岁,贤者境一百八十岁,半圣境两百四十岁,亚圣境可得三百二十寿命,至于突破至圣人境,飞升天界,可得多少寿命,在清明天尚无人知晓。

翌年,高老太君于一本街万福万寿园旁开设一座万利坊,供人消遣娱乐,每日都有无数人前来,万利坊收益日进斗金。

至此,高老太君已经成为殷州城乃至整个大商皇朝的传奇。

大商永和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清晨的艳阳已经冲破冰冷的晨雾,暖暖的洒在殷州城每一条宽阔的街道上。

殷州城占地数十万平方公顷,除西边依靠东盛山脉的皇城外,还分四大区域,南区为六府六部的衙门所在,西区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府邸,东区是商坊,北区是民居。

在整片殷州城商坊区域里,最热闹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永盛街京华楼,一个是一本街万利坊。

此时的万利坊前,两个身穿雪白锦服的青年牵着两匹雪白无暇的骏马驻足而立。

较年轻的白衣青年抬头望着万利坊的牌匾,对着那龙飞凤舞霸气十足的烫金大字叹道,“这三个字气势雄浑,霸气十足,想必是出自帝王之手”。

另一人笑道,“小师弟好眼力,这万利坊三字正是当今皇主御笔亲题。”

较年轻的白衣青年正是商羽,另一人则是百里寻。

商羽又叹道,“能让圣上御笔亲题牌匾的,必然不是一般人家,这万利坊的主人难道是皇亲国戚?”

百里寻说道,“非也,万利坊是高老太君所建,而高老太君既非皇亲国戚,也非达官贵人。”

“哦?”商羽有些惊讶,说道,“那这位老太君必是有大功德之人!”

百里寻点了点头,说道,“整个东区甚至殷州城,如果说谁能担得起活菩萨的名号,非高老太君莫属,你可知她这万利坊生意多火爆?”

“师兄您说。”商羽回道。

“万利坊每日的收益,抵得过东区绝大多数街区整条街商坊收益的总和。”百里寻说道,“但是这些收益没有一分钱进入高老太君的口袋。”

“为何?”商羽又问。

“因为都用在了殷州城其他需要用钱的人身上。”百里寻似乎带着骄傲的语气,缓缓说道。

在两人说话间,突然从万利坊大门里跑出来三个伙计,一人嘴里高声喊着,“客官您里面请。”说着便在前领路,另外两人则哈笑着牵过白马。

商羽和百里寻跟着伙计往里走,伙计哈笑道,“两位客官,您是搭班还是开店?”

百里寻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既不搭班也不开店,我们是来做生意的。”

那伙计眼神一亮,随即依旧笑道,“我们这是赌坊,不知道客官要做什么生意?”

百里寻说道,“一本万利的生意。”

伙计又问道,“客官来自什么山?”

百里寻说道,“万福万寿山。”

伙计听罢,转身朝右,拱手弯腰对着两人说道,“老板请这边走。”

百里寻点了点头,示意商羽一起跟着领班的伙计绕过一处走廊,来到一处宅院门口,宅院大门上写着万寿园三个烫金大字,这字体与万利坊相似,也出自当今皇主商庚之手。

接着两人跟着伙计进入宅院,又来到一座阁楼前。

商羽抬头看了看楼上牌匾,上面写着万福楼三个大字,与前面两幅锋芒毕露的题字不同,这三个字圆润饱满,笔尖藏拙,可谓大巧不工。

“好字!”商羽忍不住叹道。

伙计在旁边朝着楼里高喊一声,“贵客到。”

顷刻从楼里走出一个身穿华服的中年管事,那人一边走,一边抱拳笑道,“贵客里面请,贵客里面请。”

百里寻带着商羽走进阁楼,那中年管事问道,“贵客今日来做什么生意?”

百里寻右手一翻,亮出一块玉色的牌子,上面篆刻着一个勋字。

中年管事看到这个牌子,顿时大惊失色,忙弯腰抱拳,说道,“勋亲王莅临,小人惶恐,快里面请。”

百里寻收起玉牌,笑道,“无妨无妨,敢问老太君今日可在?”

中年管事忙道,“在万寿园中,请勋亲王移步万福阁,小人即刻禀报老太君。”

百里寻点了点头,跟着那中年管事走到一间异常豪华的阁间。中年管事毕恭毕敬的请百里寻和商羽坐了上座,然后说道,“方才小人已和老太君玄晶传讯,老太君吩咐小人定要好生招待勋亲王,她老人家即刻便到。小人是万福楼新晋的管家,名叫高宣,勋亲王有事尽管吩咐。”

百里寻笑了笑,说道,“老太君亲至,我得相迎,还有劳高管家引路。”随后站起身来。

高宣惶恐道,“岂敢,岂敢。”话音未落,房间外已响起爽朗的笑声,一个身穿锦缎鹤发童颜的老太婆在两个妙颜侍女的搀扶下疾步走了进来。

那老太婆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已明显,但身形挺拔,步步生风,看起来十分硬朗。

百里寻忙迎了过去,口里说道,“高老太君,别来无恙。”

来者正是万利坊的主人,人称万福万寿高太君。

“托勋亲王福,老身的身子骨还算硬朗。”高老太君笑着说道,转头看到商羽,老太君眼神一亮,又问道,“这位小哥是?”

“老太君洪福。”商羽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说道,“我是百里大哥的师弟,商羽。”

“原来是勋亲王的师弟,好,好,果然一表人才,和你师兄一样,都是人间俏玉郎。”高老太君欣赏的点了点头,说道,“两位快请上座,快请上座。”

百里寻伸手搀着高老太君,笑道,“老太君请先入座。”

高老太君慈眉善目,笑容满面,右手拍了拍百里寻搀着她左臂的手,笑道,“上次见你还是老身九十大寿的寿宴之上,转眼三年过去,听说勋亲王如今已是东盛学院的常席长老了。”

百里寻说道,“这三年我一直忙于修行,没有回来看望老太君,还请见谅。”

高老太君笑道,“你人虽未到,但每年在老身生辰的时候,都派人送来亲手炼制的固元丹,老身已是欣喜至极,何需见谅?勋亲王言重了。”

两人话语间落座,高老太君吩咐侍女备茶,又对百里寻和商羽笑道,“两位玉郎今天来的正巧,老身这里有云笙那丫头昨天刚从雁荡山带回来的极品玉楼春,你们好好品尝品尝。”

商羽笑道,“我向来口福都不错,看来今天也不例外了。我听师兄说过这玉楼春乃大商皇朝第一茶,一直未曾尝过,甚是馋嘴。”

高老太君笑道,“今日便好好尝尝。”那厢两个侍女已经端上茶盘,斟好了茶。

“两位玉郎请。”高老太君伸手说道。

“老太君请。”百里寻和商羽齐声回道。

三人各捧起一盏茶,品了起来。

“好茶,极品玉楼春,名不虚传,当真是我喝过最好的茶。”商羽啧啧叹道。

高老太君笑道,“玉郎可知现在坊间流行一句,京华楼的酒,万福楼的茶,都比不过殷州城的俏玉华。”旁边的两个侍女听闻,咯咯直笑。

商羽忙问道,“哦?俏玉华又是何人?。”

“你不知道你师兄字玉华吗?”高老太君有些吃惊的问道。

商羽摇了摇头,说道,“我只喊他师兄,不曾知道师兄还有小名。”

“殷州俏玉华。”高老太君旁边的黄衣侍女红着脸说道,“可是整个殷州城所有少女的梦中情人。”

另一个绿衣侍女咯咯笑道,“那不也是你的梦中情人了?”

黄衣侍女面色羞红,瞪着绿衣侍女说道,“难道不是你的吗?”

两人都面色通红,百里寻一脸淡然,倒是让商羽忍不住笑了起来。

高老太君说道,“两位不要和她俩一般见识,都是被我这老婆子宠惯坏了,没大没小无法无天。”

商羽笑道,“无妨无妨,倒是直爽可爱。”说完,捧起绿衣侍女重新斟满的一盏茶,喝了起来。

高老太君也陪了一盏,随后放下玉盏,问道,“勋亲王今日前来,可有他事?”

百里寻手端着玉盏,问道,“昨晚京华楼的事,老太君可有耳闻?”

高老太君点了点头,说道,“听闻朔州孙小侯爷和蜀州诸葛家的千金在万春阁共处四天,昨晚两人意欲私奔,被诸葛风清拦了下来,并将两人软禁了。”

百里寻又问道,“老太君可知这两人为何突然要私奔?而诸葛风清为何又反对他俩?”

高老太君笑道,“勋亲王可知道那位诸葛家的千金已被许配给了富国公府的三公子?”

百里寻神色平静,摇了摇头,说道,“倒是不知,既然蜀州诸葛家和富国公府有此婚约,怎又让诸葛毓秀冒充京华楼的花魁抛头露面?”

高老太君说道,“这也是老身想不通的地方,而且诸葛风清因此就囚禁孙小侯爷,多少有些牵强,毕竟孙小侯爷是朔州侯爵府的公子。”

商羽点了点头,说道,“都是侯爵府的公子,诸葛风清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因为这件事就囚禁孙少茗,自然是有人示意这么做的。”

高老太君看着百里寻,说道,“勋亲王的意思是?”

两人眼神交汇,百里寻点了点头,说道,“朔州孙家是当朝孙贵妃的娘家,孙贵妃的二皇子近来军功颇丰,对有些人来说,不是好事情。”

高老太君会意,说道,“如今能够调停几个皇子关系的人,只有三公主,勋亲王是想让老身去见见三公主?”

“有劳老太君。”百里寻站起身,抱拳行了一礼,铿锵有力的说道。

高老太君轻轻拍着百里寻的手臂,说道,“好。”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