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家乡镇医院里,随着一声大哭,一个新生命降临世间。

是个男娃,偏生哭了一声就不哭了,护士有些不放心,轻轻捏了一下娃娃的屁股,娃娃又吃疼顺势哭了两声,然后一声黑漆漆的亮眸子安安静静地看着护士,莫名的让人心生喜爱。

一个月后,男娃在家里的小床上躺着,不哭也不闹,总是喜欢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发呆。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娃娃不闹不合常理,但如果家里的父母没闲,就喜欢不闹的孩子。

随便看一下家里的摆饰,就知道这家的家境不大好,粗糙的水泥地面,除了一张自制的的木小床和小桌就没多余的家具。

又到饭点了,娃娃看着桌上的奶瓶,里面是已经冲好的奶粉,用温水温着。他没喝过奶,家里是做木工的,母亲月子都没坐完就得做事,再加上家里本来就穷,没奶。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妇进了房间,满是褶皱的老手拿起奶瓶。

娃娃记得这个老人,在母亲没闲的时候就是她给自己喂的,娃娃不喜欢她,道理很简单。

因为老妇老眼昏花,并且不耐烦做些这样的事,所以总是把奶嘴喂到娃娃的鼻子里,这次也不例外。

“这小娃子怕是有点呆咯,奶粉都不喝。”

老妇声音嘶哑,说的乡村方言,听得更是让人难受。

男娃用小手蹭蹭鼻子,继续呆呆地看着天花板上的那只壁虎。

“还是女娃子听话,快喝,都喝了。”

男娃瞪得大大的,看着自己的胞妹用鼻孔喝奶粉,她还在傻乎乎地冲自己笑。

男娃有个同一天出生的妹妹,只比他晚出生了半个小时,胞妹爱笑,据说出生的只哭了一声,接着就是傻傻地笑。

……

一年时光转瞬即逝,好在农村家的孩子命都比较硬,因为不硬的都已经。

男娃已经会走路了,不过他不爱动,喜欢坐在小板凳上看着长得粉嫩嫩的女娃到处爬。女娃还是走不稳,走几步就来个平地摔,摔了不会哭,就瞧着男娃笑,她还是那么爱笑。

又过了小半年,两个娃娃又长大了些,吃得也多了些。

男娃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他学的第三个词是妹妹,因为听得最多的是你是哥哥得让着妹妹。

家里手头紧,好在男娃是个不争的性子,让着妹妹。

妹妹也会叫爸爸妈妈,学的第三个词就是哥哥,因为她听的最多是这是你哥哥让你的。

妹妹更爱对哥哥笑了。

……

娃娃两岁了。

家里生意好,做得是木材生意,经常得加夜班,没人照顾娃娃,而且噪音大,看着娃娃时不时半夜被吵醒,哪个当父母的不会心疼?

打了很多个电话,也走了好几个亲戚,最后,男娃送到姨娘家去,女娃送到一个叔叔家去了。

走的那天,女娃还对哥哥笑,娃娃只当要出去玩。

就这样男娃到了姨娘家里,姨娘家是好几个姨娘住在同一个院子,去年几个姨娘也生了娃,都是男娃,家里把男娃送到这边也是有这个考量。

姨娘家里条件好些,养一个多少要比两个容易,但也没好多少。

相比几个一岁的表弟常常打架,抢东西,没办法只买得起那么多,送来寄养的男娃就显得格外听话,话也就慢慢传开了,一大家子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听说了有个听话的男娃。

女娃传回来的消息让人听了也欢喜,因为女娃爱笑,谁叫她她就冲谁笑,谁不喜欢一个粉雕玉琢又爱笑的娃娃。

但其实女娃笑得少了,因为她好久没见着哥哥了。

叔叔家是个富庶家庭,只生了一个女孩,已经上初中了,家里的玩具都可以给女娃玩,但女娃不大爱玩,明明在家里拿着哥哥让的玩具玩得很开心。

……

又一年了,一年对农村的哪个家庭都不容易。

三岁的娃娃可以上幼儿园,早上送下午接,于是两个娃娃也就接回来。

男娃还记得他的妹妹,只是明显有了些变化,长得更可爱了,笑得更甜了,终于学会走了,见着他就迈开小短腿要和他抱抱。

女娃也记得他哥哥,只不过哥哥黑了点,个子长得比她高了一点,手里还拿着一颗糖要给她吃,嗯,就是哥哥!

在幼儿园读了一年,两个娃娃都很聪明,女娃爱笑,男娃听话,个个老师都夸这一对兄妹。

其中也少不了父母偷偷给老师塞了些钱,说是让两个娃娃放学后在学校多呆一会,没人跟钱过不去,钱不多,就相当于看两个孩子,这钱也拿的顺良心。

这年头很多家里是这样的,忙不过来,多半把孩子在幼儿园多留一会。三岁大的小孩,也说不上懂事,吵吵闹闹就要打架,也是让老师们颇为头疼。

妹妹在学校有个哥哥,没女孩欺负她,男孩是不会欺负女孩的,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和女孩玩。除此之外,男孩和女孩之间闹矛盾了多半要先训男孩的,也不是说老师偏心,男孩一拳打下去没轻没重,怎么都是女孩吃亏。不过这些都和妹妹没关系,因为她有哥哥,和同学说起这个她就笑。

哥哥在学校怎么也吃不了亏,因为在姨娘家见小表弟打架的时候,他是劝架的那一个。

这种吵吵闹闹的情况没持续多久,幼儿园换校长了,新校长开了个课后补习班,孩子可以留到晚上六点,再晚就不行,就算家长来接太晚也得考虑孩子。

补习班当然是收钱的,收的比家长平时送的还少,差的那一部分校长自己掏钱补给老师们,不得不说这样的校长还是少见。

老师们下课就带孩子玩,或者是教点课外知识。

妹妹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校长,一些好老师,还有一个哥哥。

但哥哥的幸运比妹妹少了一点,四岁那年,他从父母嘴里听到了一个不懂得名词,多的,他不懂,这个名词得花上他一个童年才能理解。

总之,他就是多的,在千禧年出生,但是多了,就是多的。

哥哥要被送到另一个村子里的舅舅家,舅舅家有个八岁的女娃,他家一直想要个男娃就是怀不上,正好哥哥是个男娃,又听话,送过去寄养一段时间正好。

哥哥走的那一天,妹妹没笑,她想不明白哥哥怎么又要和她分开。

妹妹笑得更少了。

在学校里,女孩们还会问妹妹的哥哥哪去了,妹妹这时不会笑,她也不知道,不过还是从来没人欺负妹妹,因为她有个哥哥。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