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曰:

百死一生商贾志,三台重臣合浦珠。

河阳玉镜何以求?上蔡当悲扫贪污。(l)

忠王脸色一沉,得月楼之事乃机密。太常寺卿怎么知道的呢?李灵七也未泄密呀!此事太怪了。李玙向户部尚书李尚隐投去救助的目光。

李尚隐会意,浓眉一竖。抖了抖䄂口,出列对道:“太常寺卿大人,先不说忠王殿下是否经商。我就问你哪条法律规定皇子不可经商?”

太常寺卿一愣,这人不合常理出牌呀!正常人应该找证据反驳呀!然后我再拿证居打脸呀!这,这。。。

礼部尚书杜暹急忙救场,挺直腰板。目光炯炯的盯着李玙。李玙心中发悚。

杜暹说到:“古来四民士农工商,不管士是兵士还是读书人,商者居下等。商者也是与贱奴籍最近的阶层。皇子,龙者也,掌世间万物,代表着皇室之威仪!皇子为商不仅使自已自降身价,还抹黑了龙脉之尊贵。孰为放荡形骸者也。”堂下一众官员纷纷点头。在士子眼中,儒之道一直把商视为下贱。

李尚隐看着杜暹如此抹黑商人,还有一众官员有同样的想法,十分气恼。李尚隐是户部官员,深知商人之好坏。李尚隐问杜暹:“商人倒底为何下贱?”

杜暹回道:“商人使百姓弃本逐末,农民本来就少,贫民又多。那此百姓好不容易得到几亩田,辛苦耕耘。得来的粮食犹贱卖给商贾……汉书云: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商人无本万利,不劳而获。天下干旱,农民好不容易混几口饭。商人却趁火打劫,一顿忽悠。廉价收购,高价卖出。使工人,士子,士兵,其他不务农的百姓吃不了饭。这些你都不知道?你李尚书是户部官员这些都不知道?你当初是怎么当上这职位的?几年官俸吃到狗嘴里去了?”杜暹由于是军人出生。声音十分洪亮。李尚隐有些被唬住了。

杜暹乘胜追击:“皇子经商,与民争利!难道忠王殿下山穷水尽了,困难到一定要赚百姓的血汗钱吗?还是说殿下平时奢华骄纵到没钱了?那忠王殿下在得月楼当股东到底是为何呢?”

李尚隐也是古稀之年的人,被杜暹这一通吼吓住了,双眼渐渐的模糊了,有些喘不过气来。“你!你!”

杜暹一脸得意,讽刺地说到:“李尚书,你怎么了?要叫太医吗?”

这时皇商大总管李灵七从队末走了出来,反驳道:“先说四民之理:众所周知,四民乃是管仲提出的概念。管仲在提出“士农工商”说的时候,士还是士子书生。他虽然将商放在最后,但不是看不起商。他本就是商贾出身,而在他变法期间,极度重视商业的作用,还颁布了许多促进商业发展的国策。因此四民之理更是无稽之谈。”

杜暹冷笑一声:“你个皇商不够格跟我说话。”

李灵七心中大骂:“你哪里来的优越感?”可在朝堂上也不敢妄为。

李尚隐也缓过来了少许,补充道:“杜尚书,我够格了吧!再说商人割韭菜。天下大旱,在长江黄河流域的农民或许还有些收成。但在甘凉,陇右,闽地,蜀川的百姓是颗粒无收。而商人的出现,从江南北,河南北收购粮食。然后一路西行,南行,将粮食卖给那些不食之地的灾民。那些地区的人民可都是箪食壶浆,夹道相迎。如鱼见了水,狼见了肉一般,把粮食一抢而空。而且商人长途跋涉那么.远,一路上各种关卡士兵要钱要税,真正的没有赚到多少。再加上容易遇到马贼,可谓九死一生。你以为边疆军人出身,以为那些贫瘠地区的粮食都是军队屯田制种出来的吗?”

杜暹说:“有上面发下来的赈粮!”

李尚隐大笑:“赈灾粮?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克扣灾粮赈金!层层盘剥下来,百姓到手的钱粮又有多少?”

杜暹之前的确干过这种事。有些心虚的发了冷汗。小声说:“剥削能剥削多少?反正百姓能活着就行。”

在杜暹身旁的张公一听,十分生气。大声说到:“开元二十年以来,御史台共弹劾刺史贪污一百二十九人,县令七百八十一。克扣总款达九千万两!因没有收到赈灾粮而饿死的殍民达三十五万人!”

台下一片哗然。三十五万人!一个州左右!

李尚隐乘胜追击:“忠王殿下经商属实。但前年大灾,捐款一百万两黄金!这些钱哪来?你们一个个官员,很多人拿着官俸不做实事,还有贪污的。有何权利指手画脚忠王殿下?”

李林甫见情形不妙,给杜暹使了个眼色。可杜暹火气很大,并未理会李林甫。强词夺理说道:“商人就是下贱,李玙就是犯法。”

李林甫暗叫一声不妙,杜暹这头倔驴。看来今天又要闯祸了。

台下官员一片哗然,杜暹竟公然称李玙名讳!李隆基脸色变得十分阴沉。杜暹全然没有了官员的矜持与庄重。李林甫疯狂使眼色。

杜暹看到同僚投来的鄙夷的眼神。与李隆基阴沉的脸。才恍然意识到刚刚自己做了什么。杜暹饶是在沙场胜也没见过如此阵仗。伴君如半虎,杜暹顿时吓得噤若寒蝉。杜暹语气须弥的问李隆基说到:“臣,臣言语过激。愿令罪!”

李隆基脸色没有好转,冷冷的注视着杜暹。

见形势不妙,杜暹向李尚隐一脸歉意,又向李玙磕了两个头。说到:“二位大人有大量。我一时没忍住,向二位赔罪。”

崔琳与太常寺卿也劝李隆基:“杜尚书军人出身,心直口快,得罪了几位。我们愿替杜暹领罪!看在杜尚书年老的份上。饶了他吧。”

李林甫派下的官员也急忙下跪。

李隆基脸色好了许多,“此事罢了吧!”

李林甫急忙转移话题。向皇上说道:“圣上可知道忠王殿下在被刺杀前正干什么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一:诗译文:商人们九死一生回调,官员们投入工作。这才能建立像河阳这样的乌托邦。那些因为贪污被抓而感叹当官真难的人,实在可笑。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