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梁国雎阳,典农校尉府。于臬和卫恂、邓忠坐在一起。邓忠道:“世叔,不想此次到摩陂,陛下赏了游县令。受了世叔瓜果,却不赏世叔一丝一毫。”

卫恂笑道:“不是明年可以去课试吗?”邓忠道:“我等在此历尽辛苦,却不得一丝封赏,我是为世叔不平。”于臬笑道:“这有什么,无过便是功。况陛下本想赏我,但为董司徒阻止,是想考验于我呢。”卫恂道:“于将军不以功过而影响心境,此乃真君子也。”他却不知道,于臬是得了司马懿等人指点,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当年,邓艾共得粮500万斛。于臬上交粮后,除去正常开支外,在常平仓存粮150万斛,常平仓共存300万斛。官民各得其所,大悦。于臬便又忙活播种冬麦,再兴水利。

234年春二月,汉中,诸葛亮行营。自上次北伐,吴班、陈式、关兴被斩,张嶷受箭伤,折军一万余人,诸葛亮回师,发现李严粮草督办不力,被贬为庶人。如今时间过去了三年,他费了好大的劲,调和了蜀中本地士族矛盾,提拔了蜀中本地将领句扶、柳隐。

李严之子李恢进帐:“丞相,粮草已运至斜谷道口,我等该如何进兵?”诸葛亮召集众将:“此次北伐,有兵十万,分成五路,从斜谷进兵,早占北原,按五方方位,下五个大寨。魏延、马岱为先锋,王平、张嶷为后应,廖化、张翼为左翼,姜维、马忠为右翼。高翔为接应,句扶、柳隐为左右护卫,邓芝杨仪为中军,一同进兵。”

于臬手握八棱追魂凤点头,在后花园习练。于诠笑道:“大哥听得战事起了就坐不住了?”于臬道:“在这典农任上,干了一年多,是有一些了。”于诠道:“如今新收小麦,诸屯田兵民正在休息,过二十余日才种其他粮食。某正闲得无聊,使几路把式,有何不可?”于诠道:“我和邓将军,陪你练练吧。”于臬道:“如此最好。”

就在这时,夏侯蔷哭着走了进来:“夫君,我姐姐过世了。”于臬大惊,该来的还是来了。于臬放下长槊,走进内厅:“娴容,你且说说,姐姐是怎么过世的?”

夏侯蔷道:“太初哥哥来报,说是瘟疫流行,姐姐不幸染上了。可怜姐姐才二十四岁啊,还有五个女儿,唔唔……”

于臬道:“唉,人死不能复生,深为可惜。你就带了宏儿,让于诠护你去洛阳吊唁吧。”

摩陂行宫。魏明帝召集群臣商议抵御东吴之策。

魏明帝道:“满宠上表,请求派中军和屯田休息军士,集中击退孙权,诸卿有何计策?”

散骑常侍刘劭道:“孙权号称十万之众,士气旺盛,对新城志在必得,满宠因为人少,又是防御作战,若主动出击,必不能制敌军,请求援军,也是情理之中。”

魏明帝道:“那刘爱卿有何高见?”

刘劭道:“可先派步兵五千,精骑兵三千为先头部队,扬言从数路进军,骑兵到达合肥,疏散队伍,多布旌旗,多擂战鼓,在城下展示兵力,然后带领部队从敌人背后出现,占其退路,扼其粮道。敌人听说我大军前来,骑兵截断了后路,必定震惊而逃,不战自破。”

魏明帝大喜。正准备派兵,外头有人来报:“满将军有奏疏到。”魏明帝接了,看毕,道:“满宠欲转移新城守军,引敌人到寿春,然后聚而歼之,众等以为如何?”

五兵尚书孙礼道:“不可。从前汉光武派遣部队占据略阳,终于攻破隗嚣。先帝在东方设置合肥,在南方把守襄阳,在西方固守祁山,贼兵一来就在这三城之下被击败,其原因正是因为它们处于必争之地。新城坚固,即使孙权亲自攻打肯定不能攻下。请陛下亲征,进军寿军。坚守城将士这心,孙权必然退走。孙权一退,则西路诸葛亮无所凭借,亦不长久。”

曹爽道:“大将军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恃已有数月之久,”魏明帝道:“准卿所奏,即刻摆驾寿春。”

散骑常侍王肃道:“陆逊进逼夏口,此人善于用兵,陛下能否请梁国典农校尉于臬,进至襄阳,协助夏侯儒守城,以壮声势?”

魏明帝道:“就如卿奏。若击退陆逊,东吴气沮,诸葛亮必然心惊。且令刘劭引一军救江夏,田豫引一军救襄阳,以为后应。此外,王爱卿,崇文观和秘书监已建好,你就以散骑常侍身份兼崇文观和秘书监祭酒吧。”

于臬正在屯田校尉府中与于诠、邓忠习练刀枪,家仆来报:“有天子送诏书至。”

于臬大惊,忙命开中门,迎接天使。天使读道:“典农校尉、驸马都尉于臬,明于军事,多有辛劳,已通五经。今东吴入寇,西线陆逊,威名远震,特诏:加于臬为偏将军,助都督荆豫诸军事夏侯儒,抵御陆逊。”

于臬大喜,即命厚侍天使,又赠以重金,打发去讫。即命郭配摄典农校尉事,和夏侯蔷安排好家事。又令邓忠守府。自引州郡兵三千,往荆州而来。

襄阳城内,夏侯儒和荆州刺史毌丘俭,还有镇南将军殷署、江夏太守闻聘、南阳典农中郎将、参军事邓艾,偏将军于臬等人商议。夏侯儒道:“陆逊世之名将,又兼诸葛瑾谨慎,不如坚守不出。”闻聘道:“某当坚守江夏,但陆逊用兵,向来诡诈,向者刘备,即是中此人之计。”邓艾道:“不如坚壁清野,加强巡江防哨,以防东吴强攻。”夏侯儒即令毌丘俭守襄阳,闻聘守江夏,自引一军向宜城而来。

合肥新城外。孙权夜间正在营中观书,忽然听得鼓角震地,杀声震天,原来是满宠引军杀出,孙权侄儿孙泰来救,早被新城守将张颖看见,一箭射来,翻身落水而死。魏明帝所派五千军先到,四面火起,烧毁战船器械无数,孙权兵多,依然不肯撤退。

宜城,夏侯儒都督府。夏侯儒正与殷署、邓艾、于臬等人商议,忽然有人来报:“满宠将军击退孙权,又击退诸葛瑾,现捉得东吴陆逊心腹人韩扁,有陆逊书信在此。”夏侯儒拆视,书略写道:“吾当作表申奏主上,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能相顾,必可破也。”夏侯儒道:“陆逊真将才也。若如此,满宠危矣。”一面命令即斩韩扁,一面派人将书送魏明帝。合肥新城内,满宠将陆逊表文送至魏明帝。魏明帝笑道:“既然截获书信,吴军破胆,孙权必退。”

宜城内,小校来报:“东吴陆逊日日在营前种豆,并与诸将弈棋、射箭。”邓艾笑道:“此陆逊之计也。”于臬道:“何以知之?”邓艾道:“陆逊书信为我所获,吴军虚实尽知。今陆逊种豆,弈棋,是骄我也。夏侯都督,请速出击,并令江夏太守闻聘,严防其撤退时趁机劫掠。”夏侯儒道:“陆逊善能用兵,须防有诈。”于臬道:“邓士载所言,亦有道理,不如我与士载出击,你亲自守城,镇南将军殷署至江夏,报与闻将军,预作准备。”夏侯儒道:“不可,如此分兵,正中陆逊之计,不如坚守。”于臬、邓士载苦劝,夏侯儒只是不允。忽听人来报:“陆逊以诸葛瑾亲督战船,沿沔水而上欲攻襄阳。”夏侯儒道:“若襄阳有失,荆州危矣,不如退保襄阳。”

邓艾道:“襄阳重地,有刺史毌丘俭驻守,后有樊城守将李偕为后卫,可说是万无一失,陆逊必是虚张声势以进为退。须严守江夏被袭。”夏侯儒不听,只是要回救襄阳。于臬道:“岳父在宜城,若陆逊真进击襄阳,毌丘刺史阻其前,我等袭击后,陆逊必败。不若听士载之言。”夏侯儒道:“既然如此,我退保襄阳,留镇南将军殷署守宜城,你与士载邀击陆逊,也好有个照应。”

汉水,陆逊在船上步行,以示从容,忽报夏侯儒领军,从陆路回救襄阳去了。陆逊笑了笑,道:“夏侯儒果然胆小。传我命令,令诸葛瑾鸣鼓而进,待夏侯儒过后,便调转船头。徐徐退军。”

船行到白围,陆逊下船上岸,陆逊道:“某在此射猎,令大军就地驻守。宣周峻、张梁来见我。”不一时,二将来见,陆逊道:“我等退兵,江夏必然无备,你二人各引三千兵,去袭江夏,也让魏国知我东吴之威。”二将正欲领命,忽然听得鼓声震天而来,左有邓艾,右有于臬,各引五千人杀来。东吴猝不及防,早被两边乱箭射来,及至陆逊令以盾牌抵挡,于臬马快,持槊早到,早将张梁刺于马下。那边邓艾,如猛虎下山,枪起处,周峻早已人头落地。

陆逊命军士分成三队,一队上船,二队整军,三队迎敌。于臬和邓艾于陆逊军中左右冲突,杀死吴军无数。陆逊在船上,命士兵乱箭射下。邓艾和于臬不得近船,又见吴军严整,只好停止追击。此战,杀死吴兵三千余人,夺得马匹器械旗帜无数。陆逊奇道:“不想魏国竟然有人识破我计,诚为可忧。请问是何人?”左右回报:“是于臬,邓艾。”陆逊道:“可是先前斩杀西蜀大将陈式、吴班,射伤张嶷之人?”左右道:“正是。”陆逊叹道:“魏国人才辈出,不可伐也。”

邓艾望着陆逊船只远去,叹道:“陆逊善能用兵,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于臬道:“不如趁势取江陵,以扬我大魏国威。”邓艾道:“不可。江陵城险,我军又无船只,如今陆逊已退,我等又各斩一将,不如且回。”

“启奏陛下,东吴三路大军已退。偏将军、梁国典农校尉于臬,南阳中郎将邓艾,追击陆逊,斩杀吴将张梁、周峻而回,夺得马匹器械无数。”魏明帝大喜:“如今东吴三路兵皆退,诸葛亮必然破胆,吾无忧矣。诏至寿春,朕将论功行赏。”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