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谈及郑先生,大汗图尔腾显得心情极好。忙跟着阿里肯,阿里木二人前去寻郑先生去。

京都皇宫御书房内:

皇帝朱熠辰阴沉着脸说道:“李七夜,你说的那个捉刀-牧十七是不是当初守梁战中不退营失踪者?!!你甲司不是说不退营的所有人都已经死在梁城了吗!怎么还会有他的名字出现!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有谁?”

“回陛下,知晓这件事情的是山海关骠骑将军,甲司暗子张振东。此人是十年前我安排进边关监视靖安王朱炆的暗子,五年前的梁城之战他也参与在内。算是自己人,此次是他偶然之下发现这块木板的,可能见过这块木板的还有定国公刘茂麾下青竹亭的暗子梅娘。此次梅山贼子被杀疑似就是张牧之出手。“

“午司怎么样?这老家伙还没死吗?自诩什么文人风骨,朕要他死,他还不是不得不死!”朱辰阴恻恻的开口道

“据甲司暗子汇报,午司张贺仍在天牢中,不过看样子时日不多了,到目前为止午司清缴行动已经结尾,除了这个张牧之当初梁城战役后列为失踪,现在又重新跳出来外,其余午司从上到下共二百一十七人皆灭口了。”

“朕知晓了,李七夜,朕派你....算了,京都还需要你,派....暗卫去吧,三日之内,把这个张牧之,还有那个梅山暗子杀了,如果有其他人知晓的话,也一并杀了吧。朕的大明,绝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暗卫,是先皇留给他的一柄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刃。一些不方便出手的事情都是交给暗卫去处理。暗卫总计一十二人,没有名字,自幼养在深宫之中习武,满十二周岁就送往到边关之中,完成所有任务方可回归京都,从此销声匿迹,行走于黑夜之中。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子,丑,寅,卯,辰,巳...以十二地支为代号。

开封府:

“张大人,此中缘由接待我细细说来,近些年来我开封府倒也是来过两三位甲午司人员,只不过他们的信物腰牌确实与张大人的不太一样,正反皆为金铜材质,马捕头未见过大人此类腰牌,所以才一时误以为张大人是那些小蟊贼前来坑蒙拐骗的。我代马捕头向大人陪个罪。”一进内屋李牧便对着张牧之小声说道。

“言重了,李大人,不过...你说,近几年来从见过佩戴这类腰牌的甲午司人员?”

“嗯,张大人可能平时繁忙,对这类事情没注意,不过自我任职以来十数年间,前几年倒还是见过这类甲午司腰牌,可近几年来,就只见过双面皆为金铜材质的甲午司腰牌,张大人还是我近年来看到的第一位持此类腰牌的人。”李牧沉吟开口道。

“对了,张大人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无妨,李大人,我张某人出身行伍,一介糙汉罢了,有什么话只管开口。”

听闻张牧之的回答后,李牧像是下了决心一般开口道:“张大人,可以的话,就不要在外显露此类腰牌了,我也只是听闻,还是一位朋友写信告诉我的,他在扬州城时偶然知晓了一件秘闻。说是疑似甲午司内部出了什么事情,那天他和他一位挚友喝酒时突然谈及了一件事情:那人看见几位甲午司内部人员在追杀一名逃犯,而逃犯被杀前喊出了一句话,令他事后回想起来冷汗直冒。“吾乃午司李忠,入营八载,杀敌五百有余!从未做过叛国之事!未想到今日载在了尔等这群猪狗之辈手中,哈哈哈,狗皇帝,死后我也会在天上看着大明如何毁在你的手中!贺公!我来了,黄泉路上我等陪你!"

#34;......"长久的沉默过后,张牧之缓缓开口道:“谢张太守相告。我还有事,先行告退了。今日之事,希望张太守不要对外提起一个字,就当我从未来过。”

领了赏金出门而去的张牧之走在街上,人来人往他都仿佛没有看到一样,只是漫无目的的游荡着。他知道这个李忠,永安五年入军,永安六年入虎扑营,同年与自己在边关一场战役中相识。永安十一年加入甲午司,只比自己晚入了两年,一个大大咧咧的糙汉子,因为脾气相投所以是自己在甲午司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想到他死在了甲午司自己人的手中,张牧之只觉寒意自内向外贯彻全身。

“他说贺公也出事了。甲午司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被盯上了?梁城之战为何迟迟不见援军?午司人员全部销声匿迹,是全被灭口了?李牧又为何告知自己?“张牧之心中无数个疑问,仿佛冥冥之中有一条线,贯穿起来自己就能知晓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但...他始终摸不到那条线。

京都,御书房:李七夜走后,一名身着蟒袍的中年男人走进御书房。

“小王朱明熠参见陛下!

“熠明啊,这次召见你是因为你正好在京都,所以朕有一件要事需你帮朕出个主意。边关战事想必你也已经有所耳闻了,虽说瓦剌匈奴败退,但边关将士也死伤无数。前几日你二哥靖安王给京都传讯要粮草三百万石,你说现在青州,扬州,荆州,三地大旱,灾民无数,如何是好?”

一听大哥朱熠辰开口便知绝非善事,果不其然,感情这一趟召见自己是来要钱要粮来了,开口就是三百万石!朱熠明只觉得这次不放血怕是不行了,大哥这是逼着自己向江南道施压啊,一个回复不好,怕是自己就要在兄长这里落下坏印象了。朱熠明不自觉的想到了当初几位皇子争位时,自己这位大哥的手段,只觉的冷气直冒头顶...

“回陛下,小王在江南道耕耘数十年,倒是也攒下了些积蓄,既然如今三地大旱,那江南道的百姓豪绅自会出力,不如陛下给小王个机会,这三百万石粮草江南道由一力承担。”

“哈哈哈,熠明啊,你果然没让朕失望啊,找你还真没找错,一来就替朕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不像那帮大臣们,一个个锦衣玉袍的,一说到要出军粮都开始哭穷,今天早上户部尚书还特意穿着他那套找人修改的破烂朝服上朝,气的朕都想把他脑袋给砍了。”

“陛下言重了,能为陛下分忧是小王的福气。”朱熠明低着头不敢附和刚才略显调侃的话语,只是小心地开口道。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