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昭德二十八年,自高祖皇帝一统天下建立大周王朝已有三百年之久。

昭德一十三年以前,皇帝励精图治,任贤革新,划九州,定蛮夷,修律法,攘外敌,大周王朝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

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马壮,百邦来朝,俯首称臣。

高祖平天下,昭德开盛世!

历代皇帝,也只有当今昭德陛下可与一统天下的高祖相比肩。

然昭德一十三年,佛教大兴,教众万千。皇帝亦笃信神佛,自此清心寡欲,不理朝政,闭了房门,一心求佛。

同年十九皇子问世,被送与大都般若寺作佛子,潜心修行至束发之龄,以示皇帝礼佛之心。

圣州大都,享有天下第一城的美誉,不仅因为那如同巨龙般高大巍峨,绵延不绝的城墙,更因这里是龙兴之地,九五之所,帝星高照,紫气氤氲,是普天万民皆向往的皇城。

大都东南一隅,一座寺庙巍然而立,古朴而大气。庙宇之间青烟不绝,香火不断,不时传来木鱼与击钟之声——这便是般若寺。

作为皇帝钦点天下第一寺,虽偏居一隅,仅守方寸之地,但其内殿阁楼宇却是一应俱全。

藏经阁,天王殿,大悲殿,大雄殿……众多楼宇殿堂虽然面积不大,却个个雕栏玉砌,画栋飞甍。端得是巧夺天工之造化,彰显人间之鸿图。

而在这些建筑之后,一座小楼束之于高台之上,无牌无匾,独立于此,像是与世隔绝。

与诸多殿堂的华丽精妙相比起来,这小楼古朴简单,好像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然而细观之下却不尽然。

楼虽小,四方却拱卫有九十九座台阶,房梁之上雕龙画凤,门栏窗台皆是镂空雕花,戗脊上仙人走兽塑的栩栩如生,飞檐弯翘若鸟喙,无处不显居住之人的富贵。

小楼内,一尊金雕大佛捻指而笑,左右两盏青灯长明。大佛正下方,一位身着素衣,头戴僧帽的少年跪坐于蒲团之上,一手敲木鱼,一手捻念珠,嘴里“喃无阿弥陀佛”的念个不停,颇有几分高僧的风范。

然而仔细看去,少年朝佛却是双眼不闭,直勾勾的盯着前方。整个眼睛看上去木然无神,像是丢了魂魄。

若是有人在此,定会有一股诡异恐怖之感,仿佛面对的是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尸体在诵经礼佛。

这便是大周皇朝的第十九皇子黎修戎,自皇帝诚心礼佛之后,便不事嫔妃,所以,黎修戎也是大周皇朝最后一位皇子。

十五年前黎修戎刚刚出世,便被当作佛子送到寺中,带发修行,十五年不曾踏出小楼一步。

自懂事以来,除了照顾日常起居的小僧与传经颂道的主持方丈,却是谁也没见过了。

小僧从未曾与之多说一句话,来来去去十多年,也只是那一句“阿弥陀佛”。而方丈也仅仅授之以经文,教之读书认字,丝毫不提凡尘之事。

按佛家的说法,这叫不染红尘。一颗纯洁的赤子心,才能对的起皇帝钦点佛子的身份。

“咚咚咚咚咚!”

突然间,黎修戎敲击木鱼的右手猛地加快,劲道也大了许多,击打在木鱼之上,一连五声之后,戛然而止。

望去,只见木杵断为了两节,已不能再用了。

右手拿着断掉的小木杵停在空中,左手中的念珠也不知因何缘由崩裂,散落一地。

黎修戎空洞的眼睛终于闪出一丝的光彩,微微抬头望向大佛,喃喃自语道:“心本不染红尘,静极而思动。”

“佛曾说,万物皆为静,动的乃是心,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弟子自出世以来,青灯古佛常伴,片点红尘不染,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然近日以来,寺中红尘之气不断。”

“弟子自知佛缘将尽,从此远离我佛踏入世俗,高坐庙堂,身不由己,心中日渐惶恐。”

“我佛眼中自有大千世界,亿万众生。更有万千若弟子一般虔诚的信徒,而弟子的一生却只有佛!我佛有大神通,定知弟子心中所困,还请我佛不嫌弟子愚钝,大发慈悲,引我西渡,登临极乐世界常伴我佛左右。”

黎修戎一脸认真的盯着眼前的大佛,半晌不动,恭敬而虔诚。

诡异而静谧的气氛持续了不久,忽然,黎修戎微微勾起嘴角,轻放下手中木杵与念珠,双手合十,笑道:“多谢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黎修戎脱下僧帽,拿起一旁的剪刀,抬手剪去了一头青丝。

紧接着双眼一闭,却是西去了。

佛像身后,一声叹息传来,无尽悲凉。

……

万安楼,大都第一酒楼。与寺庙的低调奢华不同,整个酒楼磅礴大气,金碧辉煌,门前高挂的牌匾黄金镶边,嵌有一十六块鸡蛋大小,通体翠绿的宝玉,两座镀金,足有成人高低的守门貔貅,以及紫檀木铺就得地板,镂空雕花的门窗,极尽奢华,光这门坊就能让九成九的客人望而怯步。

而这万安楼的价格也自然高的离谱,就算普普通通吃一顿饭,也能让腰缠万贯的员外财主心疼的直抽抽。

不过这仅仅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若是朝廷官员来此,却是可以享受优惠。

按照官阶大小,九品官员只需支付九成费用,八品官员八成,以此类推,若是位居一品官员,则只需要支付一成费用便可。

当然,在以前,四五品以下的官员在这里少见得很,毕竟俸禄摆在那里,就算只需要四五成的费用,理论上这些官员也是掏不出来的。

而自从皇帝朝佛,不理朝政之后,就连九品官员在这里也随处可见,更别提那些大官,更是恨不得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来彰显自己的贵气。

此时,万安楼前,数十位侍卫一字排开矗立于此,个个面容坚毅沉着,一动不动原地待命。

不多时,一位身穿绫罗绸缎的中年人在侍女的护卫下缓步走出了万安楼。

此人面净无须,皮肤白嫩,完全不似中年之人,身上还带着一丝贵气与娇气。众侍卫见之,不言一语,皆单膝跪地,俯首相迎。

“都起来吧!”

中年人束手而立,缓缓四顾之后淡然的说道。声音细致尖锐,听着能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曹不四,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总管,不过四品官职,但却深的皇帝喜爱。自皇帝修佛之后,也只有他能随时朝见皇上,不需要通报传达。

除他之外,就算是代理朝政的太子想见皇上,也是难上加难。由此可见皇帝对他的偏爱与看中。

是以,曹不四便成了朝中众臣与各皇子所拉拢的对象,便是太子也要给他三分薄面,可谓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今天是迎十九皇子回朝的日子,皇上对此事可是看中的紧呐!都给咱家放机灵点儿,要出了什么意外,可得当心你们的脑袋!”曹不四眼睛微眯,斜睥着众人。

“是!曹公公!”侍卫们皆沉声喝到。

“走吧!都跟紧着点儿。”说罢,曹不四抬脚便向前走去,目标正是般若寺。

在这个全民信佛的时代里,上至九五,下到百姓,不管你要去做甚,有何急事,在进入般若寺周围五里范围内,都不允许乘坐马车轿子这些交通工具。要徒步而行,以示诚心。

虽然曹不四对此律法嗤之以鼻,却不愿意因为这些小事而节外生枝。能得皇帝如此信任,他比任何人做事都要小心谨慎。

更重要的是,曹不四非常懂得审时度势,揣测人心。当初皇帝不理朝政,一心修佛时,满朝文武大臣都纷纷上谏,表示强烈反对。

整个皇宫只有曹不四鼎力支持,并提出让太子暂理朝政,文武大臣辅之,遇到重大的事件再请皇上的建议。

这样各退一步,加上皇帝执拗,退隐之心强烈,才让大臣们勉强答应。

而在那之后不久,曹不四又言佛教大兴,皇子出世,是与佛之大缘。提议将刚出生的十九皇子送于般若寺修行,以示皇帝礼佛之诚心。

皇上闻之大喜。

就这样,黎修戎还未来得及见自己父皇一眼,也顾不得吃几次母乳,便被送与般若寺,与世隔绝十五年,最后随佛而去了。

曹不四缓慢的走着,今天是功德圆满之日,迎接十九皇子回朝后,他在皇帝心中也将更加重要,朝中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这本是件高兴,可他此时却有些心绪不宁,昔年的事情又浮现在脑海。

“大人,大人!给点赏钱,给点赏钱吧!”一道怯懦的声音传入曹不四耳中,打断了他的沉思。

“嗯?”曹不四眉头一皱,不喜的抬头看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人,整个人瘦弱不堪,浑身脏兮兮的,消瘦的脸上也布着些漆黑的污泥尘土。一手拿着破碗,有些颤抖的站在那里。

“咱家不是让你们提前观察打点好嘛?这个乞丐是怎么回事!咱家说话不管用了是吗?”曹不四阴柔的说道,语气缓慢柔和,嘴角微微翘起,却把旁边的侍卫吓得不轻。

“扑通”一声,一个侍卫腿一软跪了下去,额头冷汗大冒。

“大,大人饶命。这是属下失职,请大人恕罪,恕罪啊!”侍卫匍匐在地颤抖地说道,额头不停的叩在青石地板上,没有几下便流起了鲜血。

“大人,这事是我交代下去的,小五也确实听命,提前打点交代了这条街。只是,我观此子目容呆滞,怕是个傻子。这傻子做事,谁能料得准,也不能全算是小五的过失,您大人有大量,这次就原谅他吧。”见曹不四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侍卫头子暗道不好,连忙拱手向曹不四求起情来。

这侍卫头子是曹不四的狗腿之一,对曹不四也算比较熟悉,性子也摸得住一二。而那小五平时与他关系也不错,两人常出去吃酒玩乐,所以这才出面替他求情。

“既然是这样,咱家也不是不讲道理。这次的事情就罢了吧。下次再犯,可轻饶不了你。”曹不四摆手说道。

“是,是!谢大人,谢大人!”小五闻言感激的望了侍卫头一眼,便连忙叩首谢恩。

“行了行了,还跪着干嘛。还不把这乞丐给我轰走。真是晦气。”曹不四皱眉说道,这乞丐身上的气味可是熏的他连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

“是,是!”

小五当即站了起来,恶狠狠地朝小乞丐走去。

“臭乞丐,给老子滚远一点。”小五一边说着话,一边伸手把乞丐往旁边推。心中正恨这乞丐让他差点丢了性命,手上力气也大了几分,直把小乞丐推倒在了地上。

“大人,大人。求求你,我求求你给我点吃的吧。我已经饿了好多天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却说这小乞丐也真是憨子,挣扎几下爬了起来,又颤颤巍巍地向那曹不四走去,不停的弯腰乞求。

“臭乞丐,你是听不懂人话是吧!给大爷滚远一点。”小五见状慌忙又将乞丐推了出去。这要是再让他靠近曹大人,估计侍卫长也保不住他。想到这,手中的劲道也大了许多,小乞丐本就瘦弱不堪,直接磕到了墙边昏了过去,手中的破碗也甩飞了出去,摔得粉碎。

“大人,请!”见乞丐晕了过去,小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赶紧弯腰恭敬的说道。

“嗯。”曹不四鼻间发出一声不大的哼响,继续领着队伍缓步向般若寺走去。

而那小乞丐也犹如大海上的一卷浪花,瞬间归于平静。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