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初二,九龙关,将军府……
沈墨端坐主案前,气定神闲,静静翻阅着一本从系统中兑换的书籍。
即便在触及书籍时已经将内中所载内容尽数映入脑海,沈墨依然对这其中有着浓厚兴趣。
“启禀军长,诸葛神机求见。”
“有请。”
沈墨合上书本,嘴角浮现一抹淡淡微笑。
不多时,诸葛神机入厅:“在下见过军长。”
沈墨:“先生无需多礼,今日先生到访,如果在下没猜错,想必是为了北屿十三宗的事,向本军长游说交出伏羲神鉴?”
诸葛神机笑道:“真是瞒不过军长,的确,军长这等手段,让北屿十三宗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我朝有规,武林宗门不得参与朝堂之事,尤其是军务一块,更是禁忌,因此北屿各宗听闻军长所开条件,一时间也是难以抉择,
特意让在下劝说,求军长交出伏羲神鉴。”
沈墨冷笑一声:“武林宗门不得参与军务之事?先生莫忘了,半年前,镇守九龙关,各宗门弟子可是出了不少力。”
诸葛神机:“那是陛下亲自下旨,今时不同往日,江湖各派无圣意介入军务,实乃大忌,
更何况,军长此举真是让在下都大感意外,居然以伏羲神鉴为诱饵,逼的北屿各宗骑虎难下。”
沈墨:“那他们大可以拒绝本军长提出的条件,放弃索要伏羲神鉴,回到各自宗门安然度日。”
诸葛神机苦笑道:“北屿各宗表面同气连枝,实则各怀鬼胎,谁都不愿意看着对方坐大,
弈剑阁虽然在十三宗之中实力最为雄厚,但其余十二宗同样底蕴不可小觑,北屿目前处在一个微妙平衡,
伏羲神鉴的出现,让各宗之间潜藏在暗处的矛盾,势必一次引燃,军长,你此举真是让在下佩服,
如此城府,真是天下少有。”
沈墨淡淡回道:“听到先生夸赞,本军长该感到欣慰么?不过,若要我白白交出伏羲神鉴,那是绝无可能,
边镇十郡,就是最合理的交换条件,谁能替本军长收复失地,谁就有资格一窥伏羲神鉴真貌。”
诸葛神机:“军长一心为国,想要收复失地,在下心生佩服,但是有个问题在下想要请教军长,军长可以选择不回答。”
沈墨:“先生请讲。”
诸葛神机:“敢问军长,伏羲神鉴真的在你地方么?”
沈墨眉头一皱:“先生为何有此一问?”
诸葛神机笑道:“只是感到好奇,军长既然已有伏羲神鉴,为何不借助伏羲神鉴当中的夺天之能收复失地,
而却选择拿出来作为跟北屿各宗交换的条件呢?这点,在下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在下十分怀疑军长手中的伏羲神鉴,究竟是真是假。”
沈墨:“所谓夺天之能,借助的不过天时地利以及人为能力,此书再奇,也不过一部奇书而已,
内中内容再如何惊人,去实施者依然是人而已。”
诸葛神机:“我明白了,军长手中缺少足够的战力,所以才需要借助北屿十三宗去收复边镇十郡?”
沈墨:“这对先生而言,根本不算是什么秘密,如今边军士卒多是操练不足三月的新兵,
无论士气还是战力,正面都无法跟骁勇的狼朝铁骑抗衡,本军长自然要借助可用力量,
北屿十三宗享誉武林多年,拿伏羲神鉴换取如此战力,本军长觉得这笔交易十分划算。”
诸葛神机:“军长真是老谋深算,城俯之深,令在下思之惊悚,那么伏羲神鉴是否真的在您手中,现在看来已经不重要了。”
“先生也可以回复北屿各宗,就言我手中根本没有伏羲神鉴。”沈墨淡淡回道。
诸葛神机摇摇头:“人内心一旦被欲望占据,那他就会失去应有的理性,即便在下将军长所言如实回报各宗掌门,
他们就一定会信么?甚至会生出疑心,认为在下跟军长串通一气,独吞伏羲神鉴,
看来,这一趟我真的不该来见军长,真是失算。”
“先生名号神机,这点小事又岂能料不到?先生今日来见本军长,想必不单为了伏羲神鉴而来吧?”沈墨平静地问道。
诸葛神机点点头:“的确,其实今日在下来见军长,另有一件事想询问。”
沈墨点点头:“先生请讲。”
诸葛神机手中羽扇一收,问道:“如今边镇局势动荡,请问是否为军长的杰作?”
沈墨轻吟一声:“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诸葛神机:“看来,军长这么说,等于是承认了?一本杜撰的书籍就引起狼朝内部矛盾激发,军长,你的手段真是让人心生胆寒!”
沈墨:“兵者,诡道也,本军长不认为我的手段有什么不对。”
诸葛神机:“军长可知道,你所布这一局,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
沈墨起身单手负背:“为将者,为胜利当不择手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绝对的胜利,本军长不会因为顾忌同胞性命而踌躇不前!”
诸葛神机神色黯然:“军长,这场战争会让至少百十万无辜之人为此丧命,你,当真心中无愧?”
沈墨傲然回道:“我是军人,收复失地,何愧之有?妇人之仁,如何带兵!”
诸葛神机深吸一口气:“军长,你的个性让我佩服,今日再会,不虚此行,在下告辞了。”
“先生留步!”
诸葛神机刚转身,就被沈墨唤住。
“军长,还有何事指教?”
沈墨缓缓拿起桌上那本厚厚书籍,对诸葛神机说道:“近日,本军长偶得一部书籍,内中详细记载了自周朝至今的一切历史,
其中有一段,本军长觉得很疑惑,希望诸葛先生能替在下开解一番。”
诸葛神机回身说道:“军长也对历史感兴趣,正好在史书方面,在下也略通皮毛,不知军长想要知道那一朝历史?”
沈墨说道:“正巧我看到武朝末年,天下三分之际,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出岐山,途经天水之际,
巧遇一少年挡关,少年文武双全,武侯大军一时间竟是无法将其击败,最后以诱敌和离间之计,方才捕获少年,
武侯见此天资聪颖,自此便将自己一身本领尽数倾囊相授,而少年在武侯感染下,
为恢复武朝光辉,倾尽一生心血,即便武侯离世,他依然顶着巨大压力,辅佐后主,创下九伐中原的战绩,
虽然最后壮志未酬,功败垂成,但这位少年的功绩依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一笔,
而这位少年,便是有麒麟儿之称的姜维!”
诸葛神机闻言,顿时脸色一沉,体内真元无风自动,将眉角间的发丝尽数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