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音对于谢云钦来说并不熟悉,但是那一身黑衣标志的,让他找不出第二句形容词。
这就是绑架了他的黑衣人,而且现在又找到他了,问题还是关于案子,只是这一次看上去就他一个。
“新的进展就是有外族人,不知道你们究竟是不是大唐人士?”谢云钦一脸云淡风轻,看不出来紧张。
实则内心已经开始吐槽起自己的运气之路,虽然是随便选的,可是偏走小路撞上了这黑衣人确实是他选择不对。
长安城这么大那么多条路,怎么就他运气不好撞上了黑衣人。虽说谢云卿心里清楚这和运气无关,这黑衣人没查到案子真相之前是不会放过他的。
赵小佳还在他们手上的小心周旋,别让这群人看出他的怠慢,折磨赵小佳才行。
“劳烦先生说的详细一些,我也好回去禀报,我们家公子你已经见过他了,现在还有什么疑惑也大可以疑问,只不过不要和我们耍心眼才好。”
黑衣人说着,拱手手里还拿着匕首,腰间别着鞭子,不知道是不是无声的警告。
他们随时可以用武力胁迫他的手段,未必他做任何事情,绑架他的未婚妻赵小佳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绑定他的手段。
这个估计也是在赌他们未婚夫妻的感情深不深,能不能让他为他们所驱使。
谢云钦在验尸,查案方面就算再厉害,他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
“他们胸口上统一有伤疤,很有可能那个位置的伤疤是为了遮盖异族人图腾。不知道你们对狼图腾可有研究?”
谢云钦问出了这句话,可是对这事根本没有怀抱着任何的希望。假如威胁他的人是大唐人士的话,那算是内乱。
大唐人士对于异族人知道的不多也实属正常,更何况异族人和大堂来往本就处于一种很微妙的情况。
互通有市可以相互买卖东西,可是异族翻脸杀害大唐客商,抢夺财物,甚至派出他潜入长安城。
这些都是有的,所以有时候连谢云钦自己也想不通,这么多的一组,他们的实力并非比大唐强,既然已经选择了臣服,为什么背后还搞这些鬼鬼祟祟完全见不得光的事?
是他们不值得让大唐耗费更多的心理交往,还是它们的野心太大,大到一个大唐都快装不下了,他们不只想要钱,更想要权力。
所以在选择权利的路上,什么人性道义通通被抛到了一边,想做的就是击倒大唐取代大唐。
。
“我家对北方部族虽然没有研究,但也知道他们人烟稀少,就算是有能力也没有这个支撑,他们来此的信念。”
谢云钦听到这话点淘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子嗣稀薄连后代都没有的人抢夺权力给谁。
照谢云钦看来当前对于他们最紧要的事情应该就是抓紧生孩子改善恶劣的生存抓紧生孩子,改善恶劣的生存条件。
他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的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都能够儿孙满堂,如此才能筹划下一步的事,而现在他们还处于没起步阶段。
想到这,谢云钦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醒悟感,“这些异族人的确没有条件和想法对大唐如何,但是有人如果给他许诺了更好的帮他们摆脱生存困境的条件,她们应该不会拒绝。”
不会拒绝,所以来到了长安,所以听着别人的差遣,只是差遣他的人,因为没有消息,所以把他们赶到了那处宅子。
看来这群人要查的也不只是死去的那些普通商人,又或者死去的根本就不是江南陈家的人。
想通了这一点后,谢云钦又看向黑衣人黑衣人只是不知道从哪拿出了纸和笔,在那里默默写着他说的话。
谢云钦被这操作看呆了,赶忙询问,“你这是做什么?这是你家公子让你做的?”
他仅能够判断出那个公子身体不好是个病秧子,而且根据他的生存环境来看,应该是个不能出门的主。
不然他说不准就自己去办案查案了,也用不着透过绑架他达到目的。
“这是我自己的想法,要把一字一句都记清楚,交给公子不能产生误会。”之前跟着谢云卿的两个黑衣人把谢云卿的话一个都没记住,虽说表达的大概意思,但是还是被公子安排一顿杖责。
他自认为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但也绝不会因为一字一句的疏漏被责罚。
“劳烦替我转告你家公子,如果他要查的不是富商陈家的灭门案的话,就应该共享消息。”谢云钦说着动手,他这不是要求而是请求。
对于查案这件事情他能做的很有限,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何况现在长安城乱象频出。
他也不确定是否能在死去大人尸体彻底腐烂之前,查出是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能含笑九泉,死而瞑目。
“我家公子对此时知道不多,若是其他人都是异族的话,安能确定死掉的人不是。”黑衣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随后捂住了嘴,提出了最后通牒。
“我家公子念在你有能力一直对尊夫人及其照顾,可现在你什么都没查出来,我家公子说了,最后期限就在三日后,若是不行的话你就自行来领未婚妻的尸体。”
黑衣人说着脚踩墙壁,几个跳跃间就消失在了谢云钦眼前。仿佛他出现在谢云卿面前的意义,就是为了警告他要么好好查案,要么等着收尸。
“差点忘了,他们是绑架的。赵小佳不是我不想救你,是现在还没有查出案情。”谢云钦对此也很无奈,要是能够胡编乱造一通把人救出来的话。
他说不准能放下职业道德,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那位公子病殃殃的也没暴露出他蛇蝎心肠,心思狠辣。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大理寺上下忙得脚不沾地,这次他们没有迎来新的尸体,但是。全部的人都在整理关于白磷的卷宗,就是最近经常出现在大理寺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