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放在我这里放的久了,你不能带走,但是关于上面九五丹的记载,你可以随意处置也算是老道帮你一个小忙。”
道士说着接过书,把关于九五丹的那一页撕下来递给了谢云钦,这是他力所能及帮的忙。
“多谢老道长,这东西可做正午到时候及其证人证言和证据加上这一项物证,那些人肯定跑不了。”
自己掌握的这些东西更加不会让他们逍遥法外,杀了那么多人的性命自得要付出残害那些生命的代价。
“老道是一把年纪了,想也知道提起九五丹必定不会是为了什么好事。可你还是要谨记,这东西用完以后就要销毁,免得有人再做出糊涂事。”老道长说着,不知从哪里拿的棋子,就已经开始摆棋局。
谢云钦连连道谢后转身离开了,他此举就是为了寻找知道那东西的来历和疗效。
现在书的来历虽然不知道,但这一页上的详细记载已经足以说明了,他们人写之要就是为了马元真的私心。
拿到东西的谢云钦正打算打道回府,刚走到路上,准备雇一辆马车,就看到了会,远处的河水里泡着几具尸体。
因为不熟水性,他没有第一时间下去捞取查看这些尸体的状况而是找了一些人把这些尸体从水中捞起。
谢云钦很直接的把这件事情联想到了之前的焚尸案,他一直在想,之前的尸体会在什么样的一种场合下出现,既高调的吸引人,又不会让人知道那些人的真正死因。
这样高调吸引无疑就是为了削弱大理寺在人眼中的威信,他之前没有深入的想过,可是现在不得不把所有的利益链都转移到朝廷上去看的话。
查案的地方不只有他们大理寺还有刑部,京兆尹和县府衙门。这么多方的事例中,谢云钦最怀疑的是刑部除了刑部更官方以外,就是京兆尹和县府衙门没有人敢动,现在是大理寺卿的王爷。
唯一背靠的靠山是圣人,且有能力取代大理寺的就是行步,但是他们一直各司其职,从未起过矛盾,刑部为什么要从大理寺这里夺权?
多余的谢云钦还没想明白,大理寺的人就先一步登场了,他们似乎都空闲着,就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处置案情。
大理寺的人把尸体都扛走了,谢云钦呆在原地没有参与其中。他认真的观察了尸体能够确认的是全部都泡的面容有损,根本认不出谁是谁。
但是对于他们身体里有没有血这一点,谢云钦还没来得及验证,仅看的话他们身上的确没有鲜血溢出。
但是取血不干净,所以口鼻处经过浸泡还是渗出了一点微亮的血迹。
因为这群人浑身上下都没有伤口,谢云钦也不能确认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被怎么样的取血。
初步可以断定的是应该是真一类细小的容易愈合的伤口,但是现在有抽血的工具和抽血方法吗?
谢云钦皱眉,没想到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踏上了去大理寺的步伐,看来他和大理寺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分道扬镳。
谢云钦不知道大理寺卿经过两回的焚尸案,大理寺卿接纳这些尸体会是以怎样的心情。
抱着这样的想法,谢云钦守在大理寺门口,看着他们把尸体抬了进去。
不知道是他速度快,还是这些人抬着尸体速度慢,所以刚好赶到了一块,谢云钦正准备进去的时候。
另一队人马出现围绕在大理寺门口,不知竖着牌子和首尾说了什么,紧接着大理寺卿脸色铁青,步履缓慢走了出来。
门口围绕着的百姓指指点点的,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后在护卫的驱赶下一拥而散。
谢云钦站得远没听清楚,直到对方把尸体都抬了出来,这才开始重视这群人。
大理寺卿全程冷眼看着脸色很不好,但明显在最后一句尸体被抬离的时候,嘴角上扬。
他此刻的想法应该是终于有人把这些祸害给端走了,谢云钦幸灾乐祸的想着。
早在查验了尸体的那一刻,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白磷究竟是怎么被加到尸体上的?
那就必得是大理寺里面有人里应外合,不然刚被从水里捞出来还没干透的尸体是怎么样再染上白磷,被烧了个干净的。
天气阴,太阳也不大,不然早在这么折腾下,尸体就已经被燃烧干净了。
为了不惹麻烦,谢云钦并没有近身检测,仅靠目光和观察细节辨识。
大理寺卿被刑部的人抢了尸体,心中固然有不爽,可是更多的还是松了口气。
大理寺收录的奇案要案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摸不到源头只能被戏耍着,被吊着胃口,蒙着一层面纱,永远看不出真凶的样子。
如果踩了大理寺的颜面,可以让行不尽快的找到凶手解决这件经常出现的杀人案的话,也算是给普通百姓一个交代。
就这么看了一会大理寺卿转身回去却被谢云钦叫住,两人就这样并肩朝里走着。
大理寺卿对谢云钦的突然出现并没有表现差异,仿佛他早就知道谢云钦会出现在这里。
“时间不固定,死法医治出现的河流现在也不固定,现在尸体都被抢走了,会不会因为白磷燃烧更不知道。”大理寺卿叹了口气,不知道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还是大理寺的前途。
现在都有人敢跑到大理寺门前要人了,从今往后若是查不出案子,只会根据这事闹的越来越严重。
“那些是刑部的人吗?他们是根据谁的命令要调走尸体的?”谢云钦。对于大理寺卿列举出来的那些自然也是清楚的,可是他此刻没有精力,也没有完全的证据。
要拿这些东西去揭露皇宫里的马元真,似乎浅显了一些。
“刑部,他们从前遇到解决不了的案子都是丢给大理寺的,现在咸鱼翻身了。就是不知道他们这样的举动算不算给自己找麻烦。”
“刑部和大理寺抢案子,如果并非是不知天高地厚,那就是他们知道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