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像咸鱼一样过了好几天,三位大佬终于来信说可以上路了,刘和一天也不想等了,赶紧和三位约好第二天就上路。
第二日一早,刘和就赶到邺城城门外与三位大佬汇合,互道问候后就出发了。荀彧三人所带家仆总共也就二十多人,要知道现在的世家大族多养有大量的家仆佃客,君不见东海糜氏家资巨亿,僮仆过万,嫁个妹妹就给刘备送了二千家仆,二千两黄金。
刘和也表示羡慕嫉妒恨啊,三十多的大叔娶了十几岁的美娇娘,还送人有送钱。虽说糜氏有钱任性,但从这也可看出世家大族蓄养家仆之风了,荀彧田丰审配三位大佬出行只带二十几人可谓是轻车简行了。
刘和一行出邺城行了大半天,到达了梁期县,如果继续赶路的话日落前到不了下一个县城,于是决定住一晚再走,他们可不想露宿野外,受罪就算了,也不安全。
几人以荀彧的名义拜访了一个当地的望族,获得了主人热情的接待,这就是大家族子弟的好处,到哪都不愁吃喝。
刘和只假以审配侄儿身份自据,应付的事都由荀彧三人来,自己乐得清闲。刘和在县城随意逛着,要说这梁期县刘和还真没听说过,但一路行来,刘和也知其地位不低。
临水环梁期县西南东半绕而过,过临水三十多里地就是邺城所在,步兵不需两小时,骑兵奔袭半小时就到了。而梁期县往北是邯郸,往西是并州门户壶关,可谓战略要地。
刘和在梁期县城转了一圈后便回了住处,用过晚饭后招来荀彧三人,说道:“如今我等已出邺城,北上有三条路可选,第一是直接往北经赵国常山国中山国进涿郡回蓟城,第二是经巨鹿郡安平国河间郡进涿郡回蓟城,最后一条是经巨鹿清河郡过平原走渤海郡进去广阳郡回蓟城。不知各位先生认为当走哪条路。”
原本按照刘和的意思是想去常山看看赵子龙,去中山看看洛神的,是的,洛神在中山国,甄氏怎么说也是豪门大族,还是好打听的。但想想好像赵子龙还在公孙瓒那,洛神太小,虽然传说中少而聪慧,但看小屁孩总感觉没什么意思啊,她不是明兰我也不是四叔啊。
三人沉思了会就听田丰道:“黑山黄巾多在沿太行山一代劫掠,赵国常山中山都在其劫掠范围,路途颇为凶险,当避之。至于巨鹿安平一县虽然如今还算太平,但经当年黄巾一役,人口锐减,如今地广人稀。反到是清河渤海一线还算繁华,且道路通畅易行,以此条路线为最佳。”
“元皓熟知冀州,所说应当不差,如此当行清河渤海一线,不知少君以为如何?”荀彧道。
“那就如此吧,明日早饭后我们便转向东行。”刘和道。
说到清河,刘和就想到了后世五姓七望的清河崔氏,便问道:“听闻清河郡有望族崔氏,不知可有可用之人才。”
荀彧审配摇头不知,只有田丰想了下道:“崔氏也算大族,然其族中并无甚有名之士,只听闻有一子崔琰,性格敦实,少年时喜好击剑,及冠后因无事可为才读了论语,如今已前往大儒郑玄处求学,不知其人如何了。”
“到是安平崔氏,可算名门望族了,其祖崔寔官至尚书,著有政论及四月民令两书,只是如今也是人才凋零了,自崔寔以后无有成才者。”田丰又道。
刘和心想还是这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好啊,经三国乱世和五胡乱华四百多年没有没落反而乘势而起了,这就是所谓的底蕴了,于一家如此,于一国也莫不如此,否则我华夏如何传承数千年,而且还在传承下去。
三国乱战,就是消耗的底蕴太多,根基不稳了,否则又有少数民族什么事,五胡乱华三百年,南方从来没失过。自己现在要做的想做的不就是多保留一点底蕴嘛,否则何必劳心劳力。
刘和不得不感叹道:“能得几位先生真是我之大幸啊,人才实在是太过难得了,非是学生贪心,实在是欲成大事,人才多多益善啊。”
“少君不必如此着急,待少君名望传天下之时,自会有大批有志之士来投,少君当下之急是需要站稳脚跟,蓄养名望。”荀彧道。
“多谢先生教诲!”刘和惭愧的说道。
“少君也不必如此客气,我已写书信与我的一些至交好友,只是不知他们会不会前来,因还无结果,所以先前未告知少君,怕少君希望之下复又失望。”荀彧又道。
“如此,多谢先生了,我也不问先生好友有谁了,否则容易滋生心魔,日思夜恋反而不妥。”刘和道。他还是很希望从荀彧口中听到郭嘉这个名字的。
但刘和也知道不说郭嘉这时候和荀彧熟不熟,就郭嘉那性格也不是荀彧两句话能说的来的。后世郭嘉给人的映像是鬼谋早夭,但是为人就说不清了,历史记载其品行不端,后人有说他是小人的,有说他风流成性不拘礼数的。但谁知道呢?
刘和一行人经过近二十日地赶路,从梁期经广平馆陶清河一直到眼前渤海郡城南皮,舟车劳顿,决定在南皮城休整两日再行上路,来到南皮路程过半了,再走十多天就能回到蓟县,按照脚程来说二十来日的赶路怎么的也要出冀州了,怎么才到南皮呢。
这就不得不说我们的刘和同志为了装逼,哦,不对,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好学以及关心民生疾苦,一路不断地向三位大佬请教学问,每经一地都要问下民众生活状况,于是有的时候明明能赶到下一个县城休息的,他在这个县城偏不走了,荀彧三人也只能随他。
要说这南皮城身为渤海郡治,袁绍初来冀州之时就驻扎在此,袁绍迁往邺城后,命公孙范为渤海太守,青州黄巾攻渤海,被公孙范连同公孙瓒打退,反而丢下了数万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现在渤海郡还算安宁,只是刘和一路行来,沿途所见难民太多,大部是从青徐二州迁徙而来。
听难民述说青徐二州黄巾为祸甚烈,到处劫掠,不事生产,从众愈百万,攻略渤海被灭的只是其中一部,得益于刘和的便宜老爹治理幽州有方,青徐二州之难民听闻幽州牧治下安居乐业,陆续往幽州迁徙之民络绎不绝。
现黄巾又被公孙瓒灭了一部,普通民众如何知道公孙瓒和刘虞不和啊,只知道公孙瓒将军是幽州牧麾下的,治下安居乐业,又有足够的武力能保护他们,谁不想去啊,迁徙的人就更多了。
刘和不得不感慨,大汉宗室人才还是很多的,但都只是牧民之才,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扬州刺史刘繇、兖州刺史刘岱无不是汉室宗亲,也都治民有方,然天下乱世,却无安天下之能,若能五州举兵齐出,以当时韩馥陶谦王匡张扬张超徐邈鲍信乔瑁孔伷曹操等忠于大汉之臣为辅助攻伐董卓,何愁天下不平。
如今韩馥孔伷乔瑁等忠臣死了一大批,刘表刘焉加上个刘和的便宜便宜老爹刘虞拥州自保,刘岱信袁绍的,曹操现在名义上还是袁绍的下属。
如今看关中诸侯就他兄弟俩势力最大,兵多将广其他人要不以他俩为主,要不依附于他们。刘和越想越感到有点不对劲,身为现代人看三国都知道曹操刘备孙策三分天下,汉朝灭亡除了天灾最主要的就是董卓之乱,王朝体制彻底崩坏在于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怎么都和他袁绍联系不到一块去,为什么偏偏现在得利的就是他袁家兄弟,事出反常必有妖。
刘和怎么也想不通,也就不再想了。在南皮城休整几日,也到处转转,顺便打听下各种情报,想要玩争霸天下,情报怎么能少,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吓的刘和冷汗下来了,赶紧回了客栈找荀彧等人去了。
要说发生了什么大事,能让一个穿越的人惊慌失措?得知道刘和出长安是为了什么,他是奉了小皇帝的密令出长安召集关东诸侯讨董勤王的,只不过仗着知道天下大势敷衍了事而已,知道反正不能成事。
但现如今刘和听到河南尹朱儁在中牟县传信各州郡,召请部队讨伐董卓,这不是抢他饭碗嘛。而且徐州刺史陶谦响应了精兵三千,其他各郡出兵不等,已聚兵万余。这让刘和该怎么办?他的大义快站不住了啊,看人家都兴兵了,你一个奉了黄命的不仅不去,还要回去练兵马,你是要勤王啊还是要造反啊。
刘和等荀彧三人到了后连忙把朱儁之事和他们说了,并问道:“三位先生,如今朱儁在中牟聚兵,我是否应该立即前去,助一臂之力?”
三人沉思了一会审配答道:“现如今既然有人牵头出兵勤王,我等确实应该前去的,但此事成与不成目前还在两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