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刘和一听这么多粮食还沾沾自喜,问道:“那粮草是否够用?”

荀彧道:“百姓家中都有余粮,只要没有战事,还是足够的,现在的消耗主要是官府的俸禄,现在一年大约四十万石,还有士卒的消耗,现在大约有二十五万士卒,粮草按少君所言都是足量供应,一个月差不多三十万石,一年三百六十万石,还有近六百万石的剩余。”

刘和也知道战争的时候另算,粮草至少要多消耗七成。他也就放心了,只要不发生灾荒,粮草是足够的,但这年间可能没灾荒吗?

根据荀彧的调查发现现在幽州治下的百姓经过今年的丰收,家中余粮基本能吃一年,当然了,是按一天两顿算的。而新投靠过来的大约四十万人还需要官府养着。

所以别看储存有六百万石粮草,如果出现一年灾荒需要刘和救济,这六百万石也就够四百五十万人吃三个月的,而给予刘和信心的就是冬小麦,只要冬小麦收成不错,他就不怕一年的灾荒,而连续两年的灾荒那就是天绝人路了。

刘和又对荀彧道:“先生认为明年初的小麦该税收几何?”

荀彧道:“我认为冬小麦当收五成归官府所储存。”

刘和道:“这个税收是否太重了,我大汉朝历来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这一下收这么多,百姓能接受吗?”

荀彧道:“少君不必担心,只是因现在天下动荡不安,我们才要多收税,以囤积粮草在手,不论是为了救济其他灾民还是士卒粮草消耗都耗费较多。且粮草在我们手中,百姓只有一年多一点的粮食才不会让商人趁机囤积贩卖。”

“如此是否会导致百姓懒惰,不愿耕种,反正官府会救济。”

“官府救济只会保人饿不死,但也吃不饱,若想吃饱还是要由自己耕种。而且冬小麦种植后收税五成,看起来税重了,但相对百姓来说和原来的三十税一并无多少区别,主要还是我们去除了多项杂税。”

刘和想想也对,每两年多收一季,多余的税都相当于这一季收成里出,虽然农户相对要辛苦不少,但能吃饱才是王道,至于取消的杂税以及还需要收哪些税刘和现在也不过问,荀彧他还是信的过的。

刘和知道关键点还是处在粮食产量上,现在的亩产只有三石左右,相当于后世的亩产一百六十斤,这产量有多低,其中的转折点就是水车的普及以及犁耙耢的改进,刘和也准备普及这两项,至少让粮食产量翻一倍没问题。

但是呢,什么事都要有个过程,急不来,也不能急,如果短时间抛出的东西太多,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和王莽一样,所以推出几项重要的,其他的给其他人自己研究推广,这叫顺应自然发展。

接着荀彧又说了其他的各郡县情况,官员调用,刘和也就听听,知道就行,毕竟自己对下面的人也不了解。

至于军队方面,太史慈、鲜于辅都没什么特别的情况,只是说了下麾下兵马的大致构成,及训练情况,毕竟军队论的是战功。

许褚的中护军也已经组建好了,班底是原来跟随他的游侠,护军的训练也是结合了军队和游侠两种方式,毕竟护卫和上战场是不一样的。

而田豫方面草原各族也安稳的很,只有刘和交给他打探雁门的任务需要汇报。刘和挑在这场合也是为了让麾下这批人知道自己的未来谋划。

就听田豫道:“据我打探,雁门郡基本还是由我汉人统治,只是郡县各自为政,又没有有效的兵力,整个雁门或者说整个并州都在南匈奴和鲜卑的劫掠之中。”

“也就是说我若从上谷出兵,收复雁门并不难。”

“回禀少君,收复雁门不难,但南匈奴部和鲜卑部已在并州劫掠惯了,恐怕不愿意我们收复,会从中作梗。”

“那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不过短时间内我们是不会出兵的,先等等吧,你继续关注并州的情况。”

说完刘和看向了阎柔,现在他最关注的就是阎柔的情况,说道:“阎校尉,你的兵招募的怎么样了。”

阎柔回道:“回禀少君,经过末将半年行走草原,如今已招募一万八千三百余人。”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虽然有部分部族想要阻止,但在少君承诺的粮草攻势下,都是螳臂当车,不足为惧。”

“很好,你要注意管束好他们,别让他们骚扰百姓,如有违反的,军法处置。”

“末将领命,另外,鲜卑部首领柯比能听说幽州现在由少君主事,想在明年年初前来拜见少君。”

“他想来就让他来吧,正好,我也没见过草原各部的首领。”

接下来刘和又问了农学署的田河,医学署的李承,匠造署的郑举一些情况,他们要出成果都比较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

只有匠造署已经造出了简易水车,现在在部分农田试用,比农户挑水要好多了。

现在水车出来了,刘和就可以选个机会推出筒车用以让水车向前再发展一个阶段。

接下来就是刘和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大学了,问徐邈道:“景山,我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徐邈回道:“回禀少君,千字文经过我等半年的挑选,已基本完成千字的目标,只是还需要琢磨更改,里面的一些用词还有典籍出处还需要更改。”

“你们也不要闭门造车,可以把你们的初成版给其他先生看看,给你们参考一下。”

“少君说的是。在下等会就把初成版抄录给几位先生。”

“小学如今办的怎么样了。”

“如今各郡县都建立了小学学馆,请的都是当地的士族子弟为教师,只是由于能力有限,一位教师只能教授四十人,现在孩童普及率只有一成不到。”

“这也没办法,幽州毕竟还是偏僻了,而且也说明了我儒家经典传播的不够,还需要努力,让天下所有人都能够受到圣人的熏陶,可以不知经,但不可以不知四书,不知仁义礼智信。”

“少君贤明。”荀彧等人集体一礼道。

这里也就荀彧知道刘和的用心之险恶,其他人还都以为刘和是真心为了传播儒家文化。

刘和又道:“在这里我再宣布一件事,大学小学包括以后有可能成立的中学女子皆可入学,另外鉴于此,我定一条律令,女子不得参政,但可为其他属官,此令废除的前提是天下百姓平均一人耕种所出可养活百人。”

荀彧等人面面相觑,虽然刘和限制了女子参与朝政,但也放宽了女子不少约束,不过他们也没反对,毕竟他们有子女也会让他们读四书五经的。

而刘和也不想搞什么男女平等,现在是什么社会,农耕社会,百姓随时面对天灾瘟疫,这世上绝大部分人,不论男女,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承。

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还有生命的传承,生命如果传承不下去,那汉人还有未来吗?人口不能大幅度增长最后就是被草原各部侵略的命运。

所以说古代女子命苦,最主要的不是生活不好,而是她们必须生孩子,是非常危险的,至于孩子照顾到四五岁就开始放养了,可不像现代那么精细,至于不能生育的都被社会淘汰了。

但古代男子不苦吗?也苦,他要负责养活一家老小,在古代可不像现代,要养活一家老小是真的要下田地埋头吃苦的。

其实从古到今也没什么不同,真正能享受的还是上层那一小撮人,只是现代的物资条件比古代要丰富的多,效率比古代要高很多而已。

而且要论女子地位低下也是明清两朝那三百多年,不信你们看汉朝唐朝宋朝都有女子因才能名流千古的,而明清两朝能留名的不是皇后就是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

可见明以前女子读书的并不少,风气也算开放,要不然李清照的诗怎么写出来的,从明以后才禁锢了女子的思想,开始读起了什么女四书。

最关键的是女四书还都是女子写的,你说气人不气人,也可以说明清时禁锢女子思想,这些前面写书的女子也是出了很大力气的。虽然他们开始的思想有可能不是这样的,但架不住后世的人把几本书放一起让你读啊。

荀彧也是见怪不怪了,只是疑惑刘和为这一条律令设置的废除条件,这个条件与永不废除没什么两样啊,可怜的荀彧,他哪知道现代化机械耕种是什么啊。

接下来刘和让审配给大家说下如今天下各路诸侯的情况。这天下情报都是由审配汇总再交给荀彧的,荀彧再挑选其中紧要的通报刘和。所以说到天下诸侯情报,审配最是熟悉。

审配道:“首先是冀州袁绍,袁绍去年在少君手上吃亏后,又剿灭了太行山里的大部分黑山军势力,其他势力全部投靠了张燕,之后从七月到九月两方大战了一场,张燕兵马损失了不少,但还有数万兵马。”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