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曹操撤军了,徐州之围已解,刘和也不想一个人触他眉头,和审配商议过后立即下令步卒和辎重队先撤,骑兵断后,同时还不忘找当地的士族补足了粮草。
而一千降兵刘和也带走了,要是把他们留下来不被莱芜的士族坑杀了才怪呢,毕竟是他们裹挟了县令投降的,以曹操这时候的气性知道了不屠了他们满门才怪呢,就算如此,他们也在刘和走后开始了搬家,以防万一。
刘和马不停蹄的撤出了泰山郡,也没在青州齐国多留,人家也不欢迎,要是等田楷回来了,说不得要做过一场。
刘和没有直接北上,而是往西北而去,既然你刘备都投靠陶谦,并且还领豫州牧了,那平原改留给你干嘛,前面为了救徐州,不好和你翻脸,这时候有便宜不占留着给袁绍呢。
刘和的目标就是直接占了平原郡,他可不想一直被封锁在黄河北岸,于是领军一路往西北直奔高唐而去,要知道这高唐可是重要的黄河渡口,其重要性不下官渡,虽然说千里黄河随处可渡,但粮草运送还是走渡口方便。
刘和留五千新兵驻守高唐,随后渡河向平原县城而去,凡路过县城都直接开城投降,毕竟刘备都跑了,他们还死守个什么劲,再说能守的住吗?那不是拿一城人的性命开玩笑嘛。
没看曹操去年屠杀了多少人啊,并且还放了狠话,说什么固守城池,负隅顽抗的,城破后屠城,他也是这么干的。
虽然刘和没放狠话,但他们怕啊,而且说实话,跟着谁不是跟,郡守都没有,要站队也轮不到他们一个县令来站,刘和就这样一路兵不血刃的收复了整个平原郡,并在平原县又留了五千士卒驻守。
至于平原国相还是等华歆来安排吧,刘和收复整个平原其实也没花多少时间,更多的就是骑兵跑过去告诉县令平原郡他刘和接管了,以后你们就属于刘和管辖了,换队伍了。
平原收复后,刘和让太史慈领五千骑兵和辎重队并一千降兵回南皮,这一千降兵怎么也是要收归己用的。然后刘和与许褚马先快马到南皮,让许定领一万新兵南下平原驻守平原郡,等他到了后让现在驻守的五千虎贲军回太史慈麾下。
以后两人又快马回了蓟城,令鲜于银把许定麾下的剩余一万士卒送到平原去,这么急主要是刘和怕田楷搭错了筋跑来攻打平原,虽然有太史慈能驰援,但还有袁绍呢。
而刘和这么急还有一个原因,前面说发生了两件大事,这第二件就是天下大旱,从三月初开始这天就没下过雨,如今大旱的情势刚成,旱灾打伴随者蝗灾已经开始闹起来了,从五月刘和刚到莱芜开始,天下蝗灾以开始四起,如今规模越来越大。
刘和看天下这情势,今年秋天是要绝收了,这不是一郡一县之地,而是整个天下,除了刘和麾下刚收了小麦或许能挺过去,也只有荆州、益州还有余粮,其他地方没有一个能挺过去的,不知道这次要死多少人。
刘和在吩咐完鲜于银后,立即召集荀彧、徐邈、田畴、杜畿、邴原、应劭六人议事。等所有人到齐互相见礼后,刘和先让荀彧说下现在的情况。
就听荀彧道:“主君也知道现在天下大旱,蝗虫规模越来越大,冀州也是重灾区,而且已经开始向幽州蔓延了,按照这个趋势下去要不了一个月就会蔓延幽州南部地区。”
“有办法消灭或驱赶蝗虫吗?”刘和问道。
“历来使用的方法是掘沟阻隔蝗虫,再驱逐蝗虫入沟,以土填埋,此法可灭一部分不能飞的蝗虫,再有入夜时点燃篝火,可吸引蝗虫赴火,可灭一部分,使其规模变小,最后以人力捕杀,慢慢可消灭蝗虫。但这些都不是几天内就能完成的,当蝗虫被完全消灭时基本当地的作物也被吃完了。”
“如今这些办法安排下去了吗?”
“已经在冀州全郡发动百姓进行了,而幽州这边与冀州交界处也在准备着了,但如今不止是蝗灾,还有大旱,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今年秋天的收成大概率是要绝收了。”
刘和叹了口气道:“真是天意难测,以如今我幽州之安定尚不能免灾,何况天下其他地方,不知又有多少百姓要亡于饥荒了。文若先生,如今我幽州储备粮草如何,能否度过饥荒。”
“夏初时分,冬小麦收获约七千万石,官府收一半约三千五百万石于库存,可保境内百姓一年之食,而百姓家中余粮尚足一年之食,只是其中粟、豆不多,小麦足够,后面一年需以麦食为主。”
刘和听到这就放下心来了,这就是多余粮食的好处啊,家有余粮心不慌,还好去年推广种了冬小麦。
刘和又道:“既然以后以麦食为主,那么就把麦食现有的吃法推广到民间去,别让人吃麦饭了,那东西太难吃。另外通知麾下所有百姓,蓟城在明年十月底举办一个麦食大赛,只要做出来的麦食做法不在官方推广里的,都可以来参加,只要做出来的麦食做法简单又好吃的,统统有赏,至于做的精致的好吃的也有赏。”
荀彧道:“少君是要以百姓之力完善麦食了,大善,等会我就安排下去。”
“今年的收成估计是没指望了,先把幽冀交界处的农作物砍了做草料喂牛马吧,等到七月初还无雨就把麾下全体的作物毁了,准备冬小麦的种植。”
本来今年因为小麦的收割占用时间,导致粟种的比往年要晚,秋季收获后就来不及种冬小麦了,如今粟既然收不成了,为何不提前推了种小麦呢。
荀彧道:“倒是能够准备小麦的种植,但一怕蝗虫还没完全灭掉,小麦种子被蝗虫吃了。二怕旱灾持续下去,到时候小麦也种植不了。”
这时应劭道:“旱情就要看天了,不过蝗虫不用担心,这我有办法,据氾胜之书记载,用马骨、蚕粪、羊粪、附子浸泡种子,可使蝗虫不生。我们可以用这个办法浸泡麦种然后种植。”不愧是博学之士,堪称资料库啊,刘和感叹着。
刘和道:“文若先生,就按此法去做吧,反正今年粟是没收成了,这个月着重灭蝗,下个月让农户开始翻地,九月准备种冬小麦。”
刘和突然想起来这时候的人好像还不知道蝗虫是卵生的,于是又补充了一句。
“地一定要多翻一遍,这蝗虫也是动物,是动物要不然就是直接胎生,要不就和鸟一样卵生,胎生的我们没办法,但若是卵生的,必然有产卵的地方,而且卵还很小,让农户翻地的时候看看土里面有没有,再让下面的官吏发动百姓注意树上、草丛里有没有。”
荀彧道:“遵命,我等会就安排。”
这时田畴道:“主君,这时候我们不仅要灭蝗,还要注意四周势力的劫掠,如今我幽州麾下粮草充足,势必会引起草原各部、黑山军以及袁本初的窥视。”
田畴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和只想着如何灭蝗,如何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却没想到别人会联合来抢他。
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了,他们会在你想不到的地方为你查漏补缺,并给你提出方案,后世职场不是说嘛,不要给老板提问题,而是在提出问题后给出你的解决方案,刘和连忙问道:“可有何良策?”
田畴道:“草原虽无蝗灾,但今年同样干旱,短时间无问题,但等他们食物不足时,又不愿意以人换,必然会兴兵劫掠,当让田豫将军守好长城并随时出兵草原,再派人前往草原,向草原普通百姓宣传主君的换粮策略。”
“我们可以现在就在四郡的互市点开始实行,如此就算草原入侵,他们的子民大部分也会不情愿,以加上国让的能力,当不至于长城失守。”荀彧道。
“至于黑山军,与我方一直也没有交恶,主君可以先实行招安,怎么说张燕也是先帝封的平难中郎将,如果不行,也可同草原一样拿人来换粮。”
一直未出声的杜畿道:“我有一策,主君可在渤海、河间、中山三郡设赈济篷救济灾民,以吸引太行山以及袁绍麾下灾民。”
刘和道:“此法可以。”刘和以为此法只是为了收拢灾民,他太小看杜畿了。
杜畿接着道:“太行山的情况我不清楚,但袁绍不会看着麾下的百姓流入我们的地盘,那样就算他度过了灾荒,势必实力大损,所以他一定会限制百姓的流动,势必会造成民怨沸腾,而主君一直想攻袁绍,这时候民心可用,主君以袁绍残暴的大义攻打他,天下人不会有意见的。”
刘和道:“若袁绍也赈济灾民呢?”
杜畿道:“袁绍麾下还有近两百万百姓,他若赈济百姓,最多一个月,就要粮草耗尽,到时拿什么抵抗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