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快被说自闭了,那些大臣平时的教导全被刘和给推翻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受到了莫大的冲击,头脑都昏昏的,需要缓一缓。
刘协不得不尽快的结束这次谈话,要不然还不知道刘和要说出什么让他受不了的来。
“如今情况已经如此了,也没必要多说了,明天我会在朝会上当众宣布把权利教给你,现在唯一一个问题是你准备什么时候让我禅位给你。”
“这个位置还是陛下先坐着吧,我现在没这个心思,也不能坐这个位置。”
刘协本来想问他为什么不能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自己的承受力快到极限了,如果再被灌输了什么奇怪的思想估计会自闭的。
“你先回去吧,我也累了。”
刘和也没再说话,今天说这么多都是在冒险了,因为他话里话外都对士族充满了不满,若不是及时刹住车了,估计就要囚禁刘协了,虽然现在和囚禁没什么两样,但至少在这皇宫里还是自有的啊。
第二日朝会上,刘和当众宣布道:“今日朝会我只宣布一件事,封刘和为丞相,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今后的所有政务全部由丞相代朕处理,希望众卿能尽心辅佐。”
刘和出列道:“臣领命。”
众人都想到了这一天,却没想到这么快,他们也想过是不是刘和胁迫陛下了,但是看刘协的样子又不像,不过这都是他们的家事,管他呢。
众人都躬身行礼道:“臣领命。”
然后刘协就让众人退朝了,自己先回了后宫,刘协走后,一帮文武大臣立刻前来恭贺刘和,刘和虽然不想与他们应酬,但是样子还是要做的。
就这样与众人寒暄了大半天刘和才得以脱身,回到自己的官府后,少不了荀彧等人的又一番恭贺,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刘和是丞相了,天子之下第一人,难道还会亏待他们这些跟随他的人吗。
待众人走后,刘和单独召荀彧议事。
“文若先生,如今我们的势力已经算是初成了,我现在也是丞相的身份,跟随我的人也是时候给他们封官加爵,以激励他们。”
“主君说的是,只是主君准备什么时候分封。”
“今年年底吧,召众人回邺城的时候集体分封,不过现在有一事还需要先生出力。”
“主君请讲。”
“我这些时间琢磨了一下,准备重新建立制度,不用以前的三公九卿制度和爵位制度。”
荀彧有点惊奇又有点见怪不怪了,刘和总是要搞点新鲜的东西出来,不过这样才刺激。
“不知主君要采用什么样的的制度。”
“我朝沿袭秦的二十等爵位制,后又加了王爵,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卖官弼爵,天下列候实在不少,而且很多有名无实,并且爵位的继承也造成身上有爵位者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准备重新拟定爵位。
采用周时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每等爵位再分成一、二、三三等,共五等十八阶,再基础上再加上列候为最低等的爵位。
所有爵位除列候外都有爵禄,其中爵位不世袭,第一代的公爵、侯爵可传二代,之后降等袭爵,伯爵、子爵传一代,男爵、列候不可传,爵位只能传一人。”
“主君的意思是公爵可传到孙辈,曾孙再袭爵时就降为侯爵,其他以此类推,降到列候时身死爵消,而且不再有封地。”
“是的,不再设封地,但是增加了爵禄,以后只要有爵就有禄,与担任职务的俸禄可以同时领取,再我的规划中,俸禄分三次,爵禄、俸禄、养廉禄。”
“何为养廉禄。”
“这是另外给的钱,就是要告诉所有的官员,不可贪污,搜刮百姓。”
“如此的话,对财政负担太大了。”
“这点我也知道,不过渤海的盐田已成,钱财应该不需要担心,另外肥皂我也准备纳入官营批量制造买卖。”
荀彧想了下,觉得有这两样应该没什么问题,虽然现在会困难点,但是以后能解决不少问题。
“这些应该都没问题,但是皇子封爵呢,还是和以前一样吗。”
“皇子封爵也要改变,可以封皇子在某一地,但是没有封地,只有爵禄,这个爵禄可以多给,但是没有政权、军权。
皇子封亲王,皇女封公主,位在公爵之上,亲王和公主子女中各一人封郡王和郡主,同公爵,其他子女男封侯爵,女封县主,县主之后男封伯爵,女子不得封。”
“爵位我大概清楚了,主君可还有补充的。”
“郡主、县主由天子首肯也可封给其他女子,但是王爵非皇室之地不可封,若要封王爵,除非在原本的大汉国土之外占领土地,比如谁若攻下并占领了高句丽,可封他为高句丽王,他打下的土地就是他的封地,失去封地失去王爵,此类王爵同亲王,但是由其子继承时只能封郡王,其领地改为郡国,由朝廷派人治理。”
荀彧心想这刘和是坚定了要开疆拓土的决心了啊,这王爵就是那些统帅奋斗的目标啊,不过貌似没自己什么事。
“爵位制度就这样,要简单点,文职官员的爵位册封也相对简单,但是武职的册封要繁琐一点,主要在于无论士卒还是将领,在军功达到后可以选择爵位晋升还是职位晋升,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士卒他的爵位甚至可以达到公爵,不过这个可能性无限为零就是了。”
荀彧也不意外,秦爵制度就是这样的,谈完了爵位,接下来就是官职系统了,刘和也没想着一下子就确立完善,他只负责框架,其他的都要荀彧和其他人去填充完善了。
然后刘和拿出了几张纸,这上面是他对官职机构的规划,他对荀彧介绍道:“官职机构我准备以尚书台为基础,设立各部、司、院:
吏部,掌管文官的选拔、晋升或降等;
兵部,掌管武将的任用、兵役、武器装备的制造,其尚书以及左右副手需要有从军的资历。;
民部,掌管全国土地、百姓户籍、卫生署;
财政部,掌管税收的收支、钱币的铸造以及俸禄、爵禄、养廉禄的发放;
刑部,掌管刑法的制定实施以及牢狱。
工部,掌管工程、水利、屯田、道路以及工匠。
礼部,掌典章制度、国家祭祀以及对外接待以及政策实施;
翰林院,掌藏书楼、国子监、大学小学等涉及教学事物。
都察院,掌案件复审、监察天下百官及刑名,只有监督权限,无执行权限;
理法院,原廷尉,掌全国案件审理以及审核;
军机院,军事处理、对敌策略方针。
研究院,主一切涉及研究的事物;
太常司,掌乐、舞、宗庙祭祀;
太仆司,掌马、牛、羊等牲畜的饲养以及政令;
光禄司,掌大型宴会筹办。
宗正司,掌皇室族谱、皇亲国戚的管理。
钦天司,掌卜算、天文、历法。
共七部五院五司,他们互不统属,只向天子负责,由尚书令辅助处理政事。
各部以尚书为主官,以左右两位侍郎为辅,各院以院正为主官,设两位副院正为辅,各司以司正为主官,设一位副司正为辅。”
荀彧看了半天之后道:“这样官职名称、品阶都要重新拟定,需要不少的时间,而且这样的制度容易造成尚书令专权。”
刘和很欣慰,荀彧能提出尚书令专权这个问题,他说道:“现阶段只能这样,等以后各部院司都运转后我会对尚书台进行改革,以避免这一问题。”
“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改呢。”
“一个是我们现在势力初成,也没有这么多人才,分权反而容易出问题,第二个是文若先生的人品我还是信的过的。”
“主君谬赞了。”
“官府的基本机构就这样了,至于官职定品我也决定推行新的制度。”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制度。”
“我叫他九品制,是参考官爵制度而来,官分九品十八等,比如各部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从二品,十八等一下为小吏,具体的品级划分以及俸禄还要先生费心。”
“这是我份内之事,我看主君这还有纸张上是什么。”
“这一张是地方官职的规划,未来以州为单位,设三司,分管政事、刑狱监察、军事,只不过现在还不能实行,但是品级可以先划出来,我的规划是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降低郡守的品级为从三品,升刺史为从二品。”
“这样的话现在的郡守会不满的。”
“我需要重新划分郡,每郡下辖八县,最多不超过十县,这样会增加郡守的数量,分化权利,也可以降低郡守的才能需求水平,就算现任的不满又如何,有才能的就向上走一步,没能力的抱怨又如何。
不过这所有的规划都是建立在天下一统或者我们所辖的势力再扩大的基础上,现在首先是搭建各、部、司,地方暂时不要大动,在定品时先稍微降低一个品级,等以后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