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经一颂就是一上午,到底是唐皇,架子够大的,愣是把这一千二百僧晾在太阳底下几个时辰,不过这倒正合玄野心意,巴不得他来晚点,最好拖到明天。
直到群僧用完午膳重聚广场,唐太宗才珊珊来迟,对众僧道:“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后功成完备,各各福有所归,朕当重赏,决不空劳。”
唐僧代表众僧谢恩,随后文武百官到来,与唐皇一同听经聆讲,共沐佛光,一直到天色将晚,三斋已毕,群僧退散,唐太宗起驾回宫。
玄野心里急啊,他几次想出手,但时间不知道对不对,始终不敢出手,离他计划中的时间还差几个小时,只好眼睁睁看着唐太宗离去。
这时他听到有宣旨官请唐僧明早升座,并选拔高僧数人,聚众诵经,陛下听讲。唐僧欣然应允。
就是说明天还得诵经,不过用不着这么大排场了,只选几个有道高僧,唐皇来估计也只是走过个场。
玄野不由怦然心动,如果明早行刺,那时间可是刚刚好。问题是只选数人,自己这个新来的野和尚会被选中吗?
不出所料,回驿馆后,唐僧立下名册,选了几名德高望重的僧人,里面没有玄野。
他心中焦急,决定厚着脸皮求求唐僧,能不能明天带自己进宫?虽然知道机会渺茫,但眼下没别的办法了。
他来到唐僧门前时,听到唐僧正在做晚课,正在诵道:“菩萨无妄念,凡夫有妄念,菩萨不著相,凡夫著相。一切法相归纳……”
原来不是在诵经,似乎是唐僧正在解读经书,立马在外叫道:“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唐僧解读的正是《金刚经》,作为一名学历史和中文的大学生,玄野自然是读过的,而且后世对《金刚经》各类解读版本汗牛充栋,便一听就懂。
唐僧听了,不禁开门道:“原来是空衍法师。”又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玄野一听,合着是考较我来着,笑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他和唐僧念的都是《金刚经》中的原文,唐僧的意思是:一切表相都是假象,如果要由“相”见到“性”,其实是较笨的作法。从而对应玄野所提的菩萨众生相。
玄野的意思则是:不要说相了,到最后,佛法都要舍去,你执着于方法,本身就是着相了。
唐僧听了大喜道:“果然是弟子愚顿了,一心舍相才有了执着心,忘了经中早有答案。惭愧,惭愧。请法师入座,弟子诚心听讲。”
玄野也不客气,大喇喇进去一坐,唐僧请教道:“经中有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若法本非法,弟子该以何法求得真性呢?”意思是学法又不能执着于法,要忘掉法,那到底学的过程中用什么法呢?
玄野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思法者,莫如明心见性,随缘欢喜。”
玄野的意思是法都平等的,你管他什么法,只要觉得有用就好。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玄野才读过几本佛经?哪懂什么“佛法者非佛法”?只好和唐僧打起太极。
没想到的是,唐僧却自己解读出另一层意思,道:“法师所言极是。如来所得法,此法无虚无实,一切法因缘所生,刹那变化,无常无实。”
玄野不由心中暗笑,心想我自己都没想到,你倒自己给了自己答案。
这就和一些读者对名著的过度解读相似,比如鲁迅的“门前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一些人就从中解读出这样写法的种种妙处,可弄不好作者当时就随手这么一写。
当然话说回来,唐僧的确是有道高僧,能从虚无主义中解读出实用主义,在当时那种以“超脱”、“离厌”为主要氛围的修持环境下还是难能可贵的。
玄野不由有了几分钦佩,便道:“如来即法身,法身即自性,法身无处不在,尽虚空遍法界,遇缘即现形。唐长老于刹那变化中随缘得法,乃是真性。”
这话一半是指点,一半是拍唐僧的马屁。意思是:你知道万物万法都是变化的,知道随缘得法,不拘泥于相,那么真法也随着佛缘的到来现形,依你的这种见识,自然会得到真法,真性。
唐僧听了不禁喜气洋洋,他修持多年,对佛法的认识自然高远,但总觉得在真义上似是而非,觉得是自己修为不够。玄野是告诉他,你已经找到方法了,缘分一到自然成功,不用着急。就跟普通人说“你很聪明,迟早发财。”意思是一样的。
唐僧合十道:“阿弥陀佛。法师见识高远,不知明日可否随弟子一同随堂说法,以祝唐皇。”
玄野一听大喜过望,但表情当然古井不波,道:“长老位列僧纲,若有所令,无有不允。”
唐僧当即拿出名册,填上他的法号。随后玄野告辞。
就这样,一桩大难题解决了,玄野当晚睡得格外香。
玄野枕戈待旦,皇宫内,尚轩却是寝食难安,他一直暗中保驾唐皇,但不安的预感越来越浓,感觉刺客越来越近,却无迹可寻,他细细感知每个靠近唐皇百丈之内的人,却完全感觉不到妖气,不由心急如焚。
蕊珠看他双眼都熬得红红的,道:“师叔,凡人生死有命,唐皇虽贵为天子,但也是肉体凡胎,若是避不了,便由他去吧。”
尚轩道:“我应允唐皇保他性命,若是失手,颜面何存?”
这尚轩终归还是修为不够,也不想想,你已是方外中人,还理这凡尘俗事,本来就已自堕身价,还记挂颜面这种东西,更是舍本逐末。
蕊珠本来见他生得俊俏,心中极有好感,但见他这般作法,又觉得这人见识不过如此。可他毕竟师叔,只能轻叹一声,你爱咋咋滴吧。
次日,唐僧再次于皇宫内升台讲法,连同玄野在内的十三名僧人围坐圣坛前,双手合十,诚心为唐皇祈福。
至辰时,唐皇欲至法坛听讲,尚轩只觉眼皮跳得更急,上前劝道:“陛下,贫道有感今日大凶之兆,陛下还是留在后宫,以防不测。”
唐皇笑道:“经真人提点,朕已层层防卫,又有真人亲随护驾,朕何惧之有?”
尚轩还想再劝,但唐皇也是久经战阵的人物,自信满满,“朕乃天子之身,若惧妖邪而潜藏深宫,岂非为万民所笑耳?”执意去了广场,尚轩只好紧随其后。
终于,一直坐在群僧中的玄野看到了唐皇,正走向法坛,与唐僧见礼。
“就是现在!”他正要催动大剑,不料一下看到紧跟在唐皇身后的尚轩与蕊珠。
“不好,他们怎么在?”他自忖难以抵敌尚轩,何况这深宫中能人异士不少,动起手来不知能否全身而退。
果然如他预料的,唐皇只是来走个过场,听了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就与唐僧见礼起驾。
“混蛋!死就死吧!”玄野知道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催动大剑,将全部力量蓄于掌心。
这一催动神器,尚轩立马感应到法力萌动,大喝一声:“有刺客!”挡在唐皇前面。
这一喊,四方侍卫急忙列阵将唐皇团团围住,唐僧正与皇帝见礼道别,一下也被围在中央。
“杀!”在纷乱之中,玄野看准一个空档,一剑掷出,“万象俱灭!”
前文提过,墨门剑法中以防守为主,进攻的招数只有两招,一名“万相俱灭”,一名“十方俱灭”,分别为单体攻击和群攻战术,正因为墨家进攻的招数少,所以不攻则已,一攻威力巨大。
何况为了一击成功,玄野将“万象回春”的法力也凝于剑身,可谓使尽平生之力。
这一剑如白虹贯日,快疾无伦,尚轩待发现剑身来势,为时已晚,他仓促应战,感受巨大法力,知道若是强挡,弄不好是神形俱灭之祸,心下终于是怯了,微微一侧躲过剑身。
沙的一声,唐皇被一剑命中胸口,如此威力下,不要说是个凡人,就是神仙也要炸得粉身碎骨,当下轰然巨响,剑身威力炸开,血肉横飞,居然炸成一团碎渣。
本来玄野的目标只是唐皇一人,不料飞剑余势不衰,在皇帝后面不远的唐僧也一下穿透身体,一直冲出十多丈,“叮”一声钉在宫中石柱上,哼都没哼一声就气绝身亡。
“哎哟!”玄野惊叫一声,这下他可始料未及,居然把唐僧给杀了,他脑中不由轰的一声,这可是书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一死后续会有多大影响啊。
他这一愣神,尚轩已反应过来,虽然玄野伪装了,但一看大剑就知道是谁,喝道:“妖人,是你?”蕊珠也是一愣。
好在“叮”的一声,系统提示:“唐太宗进入地府,任务完成。是否接受奖励?”
玄野看都来不及看奖励是什么就点了是。尚轩已经宫中护卫扑了上来。
“御风!”他不敢恋战,腾空而起,瞬间已是数百里外,尚轩驾云追赶,但玄野御风一跃九万里,速度仅次于孙悟空的筋斗云,尚轩不以速度见长,一下将他甩得无影无踪。
尚轩立在云头,四面张望不见人影,怒吼道:“该死妖人,我与你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