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刘福带着几个族卫走了进来。“家主,是否禀报京州府衙。”刘福问道。
“不了,你们几个将这几具尸体处理掉吧。”
“是。”
在他们搬运尸体之时,姜云仿佛下定了决心,“不能再担搁了,我现在就去面圣。”说着便向门口走去。
“姜子尘!给我站住,现在皇帝已经睡下,你凭什么叫起他。”姜宇一把拉住了他。
“还有,这次的事也可能和……他有关。”说到后面那句话的时候,他的声音低了下去。
姜云听了,愣了愣神。就在他愣神的一瞬间,姜宇却一把抢过他腰间挂着的族长令箭。
“没用的,族长令箭只是一件死物,我这个活人还在这里,族卫们难道还会听你的吗?再说,如果不是怕轻易动手伤了你,你以为你能从我手里抢得了东西吗?”姜云反应过来,冷哼道。
“如果没有这东西,你去得了皇宫?恐怕在朝天门就拦住了。你以为我不知道这令箭还有另一个作用吗?”姜宇手握令箭,塞入怀中,好像生怕姜云抢走似的。他脸上的表情要多得瑟有多得瑟,满是一副“你的想法我早猜到了”的欠收拾的样儿。
秦朝太祖皇帝晚年痴迷于寻长生之法,立求道宫,令历代姜家家主兼任宫主。同时也给了历任姜家家主一个特权,无论何时,只要有长生的消息,都可以直接入宫面圣。尽管自文正皇帝登基后,这项特权一直未曾使用,但却并未废除。
然而姜云却浑不在意,脚步并没有停住,依旧向着大门走去,“正好,你带着族卫去控制住姜志一脉的所有人。”
“喂,你该不会想……”姜宇想到一种可能,刚刚那小人得志一般的表情倾刻间变了,“哎,小云,大哥跟你开玩笑的,这,这,你把令箭拿走,快拿走。”
“家主,请三思啊!”刘福这时也猜出了姜云想要做什么,跪下道。
姜宇向旁边的族卫头领使了个眼色,在他们身后站着的众多族卫便也一起跪下,齐声道:“请家主三思!”
大秦第一任宰相萧梁曾给皇帝曾上过一道奏疏,提议设立通天鼓。
当时秦朝周边游牧民族莽夷发展壮大,大举向中原王朝进攻。当带着军情的骑兵到达京城时,却已经夜深,皇帝睡下,无人敢惊扰。待到清晨,皇帝才得知消息,急忙调集兵马粮草驰援。然而,却是晚了一步。驱莽关已经被攻破,那是秦朝建立到现在唯一一次莽夷进关,一夜之间,尸横遍野,雁州,归安,太犀,三座城市被屠城。朝廷经过三年苦战,皇帝亲自登临前线,终于将莽夷军队驱逐出了关外,并深入大漠,杀向了莽夷的老巢。
那场战争,耗费了秦朝大量国力,太祖皇帝赢离麾下开国六骁将战死三位,重伤一位,朝廷最精锐的乌甲军建制几乎被打残。而赢离本人,也因为带兵亲征,而落下不少隐疾,尽管不断追求长生之法,却并未有用,在几年之后便撒手人寰。
在那场战争之后,朝廷做过分析,认为若是那时军情得到及时奏报,援军便可及时到达边关,御敌于国门之外。由此,萧梁提议置通天鼓,用于传递紧急军情,后又增加了申诉重大冤情的功能。通天鼓一响,帝王百官俱上朝。若是他们认为你上报的情况不够紧急,那你就相当于得罪了整个朝廷。因此,基本上无人敢于乱敲鼓。
所以,在他们看来,姜云如果这么去做的话,无疑是在作死。
“放心,我没那么傻,我有正当理由。”姜云一脸风轻云淡的转过头来,“家中就交给你们了。”说着也不等他们回话,便施展轻功跳了出去。姜宇和刘福对视了一眼,相互抱以苦笑。
“罢了罢了,都是劳碌命。二老爷,我们就按家主吩咐行事,还是……”刘福向姜宇问道。
“还能怎么办?走吧,去给那臭小子擦屁股吧!”姜宇骂骂咧咧道。
“二老爷,您相信大老爷会做出这事吗?”刘福忽然问道。
“我只会相信我自己的判断,尽管他是我亲哥哥。”姜宇的眼中充满了与平常的慵懒完全不相符的锐利。那后半句话虽未说出口,可刘福却已然明白了他家二老爷的决心。
今晚的月光犹为的明亮,映照在京师的街上,昏暗中透出了一丝别样的华贵。
幽深的巷口,姜云伫立于此,好似在等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