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确实是个大问题!”
刘守仁表示认同,说了一半又停止下来,不过依然面不改色。
庞无际看着刘守仁的样子,只能继续等待。
“那这样吧,我多派出十倍的斥候,争取覆盖更多的通道,这样至少情报方面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庞无际连连点头,一旁的孙成武也点头赞同。
“如果……如果他们从通天关外的通道直接越过,那可就不好办了?这么大的阵仗到西林关,我们也有义务保护西林关的安危。”
刘守仁最后说的模模糊糊,庞无际也不好直接问,只能继续表示同意刘守仁的办法。
安排的差不多了,孙成武准备带着庞无际离开。
庞无际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对着刘守仁提出一个请求。
“刘伯伯,这个情报最早是我在东青关外获得的,我来到通天关之后就立即禀告给您之后。我还想要给京中的大世子去一封信,把情况告诉给他,这个是他几个与前去东青城给我安排的任务,所以希望能够刘伯伯安排人帮我送一封信。”
刘守仁盯着庞无际看了一眼,就很自然的答应了。
“可以,等会让成武带你去吧,通天关一般情况,每天半夜会派出快马往京中汇报常务和情报,让他们带着你的信进京送给大世子就可以了。”
“好的,谢谢刘伯伯。”
说完,庞无际跟着孙成武离开了刘将军的书房。
……
“无际,你觉得这两千匹马会不会经过通天关进入宋国?”
“应该不会。”
“那可就不好办了。不过大世子居然也会给你安排任务,倒是没想到。其实你不做,大世子还是会接到这个情报的。”
“刘将军给大世子?刘将军不是一直都是独立与朝廷内政之外的吗?怎么会愿意跟大世子就这么亲密的关联?”
“大世子对于三军有监督之责的,大世子十年前也曾巡察过三军。当然,大世子对这些老将还都是非常客气的。刘将军是以宋国安危为第一要务的,这种事情也理所当然的会通知大世子。”
“不过现在这些情报还都是我的一面之词,你和刘将军就这么信我?”
“你这说得有些玩笑了,你是校尉身份,又是东青军守将庞青山的长子。拥有这些身份的你,说出来的话,自然是重若千钧。”
在京中,孙成武虽然愿意跟庞无际这样的军人出身的公子亲近,却很少言语上有过这样的赞赏。
看来这些身份确实让庞无际不一样了。
庞无际有些反应过来自己的情况了,原来自己是宋国的校尉,也是东青军的传承人。
原来自己的话,在军中竟然有如此分量。
之前还有些担心,自己年纪轻轻,说话难以取信于人,现在这些忧虑完全不存在了。
……
忽然话锋一转,孙成武声音也低沉了许多。
“这两千匹马如果直接从通天关前越过,继续往西走。那可就不好办了,如果说他们会继续越过西林关,那还好说,可是这种话又有谁会相信了?”
庞无际心中暗忖,对呀,这些刘守仁和孙成武都能想到,但是暂时都没有好办法。
不过时间紧急,如果这匹军马越过通天关,直达西林关,这可就不好办呢?
“孙成大哥,现在宋国各地的军队驻扎情况,你可知道?当然,主要是北方,擎天山脉这一带,我的话也就只清楚东青关,大约守军五万。”
“其实这些在军中,到了你校尉这个级别,也很容易知道一个大概。因为最近的一场战争是发生在东青,所以东青关的守军也是最多的,当然其实也有东青关最难守的原因。
另外通天关守军三万五,其中骑兵两万。西林关守军三万,能够获知的信息是其中骑兵一万,毕竟从北边过来,西林关最难进攻,而且也难以大规模使用骑兵。
再就是京城周围的四大营,扼守四周,每营三万人,都配备了战马。虽然通天军名气远大过四大营,不过装备确实远远不如,不过实战所积累的经验也不是装备可以直接获取的,当然装备有时候也不是经验可以弥补的。
然后就是南边,一些靠近天玄大江的城池有少数守军,其中还有水军。不过我们本来与沧蓝国就有兄弟之盟,同宗同源。朝廷给予每个郡城的两万编制实际都没有用完,我个人估计南边郡城一万守军都没有。”
这样宋国大概的军队情况,庞无际也知道了一个大概。
庞无际连连点头,表示受教:“看来最关键的还是京城和北方三大雄关。”
“对呀,如果是县城的话,朝廷规定守军不超过一千五,而实际人数更少,毕竟宋国历来并不尚武。”
庞无际点头表示同意,忽然又脸上露出异色。
“不对呀吗,成武,这宋国军队只有这么点,可是北边的天仓皇朝和东耀国,过往每次入侵都是率几十万大军,甚至百万大军进攻,敌我差距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呀。”
孙成武听完问题,脸上有些莫名其妙地回应道“你这句话,就说的太外行了。可别说出去,别人要是知道你是庞青山将军的儿子,肯定会嘲笑你的,说不定庞将军也被连带。”
庞无际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这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我在军中时间不长这也是事实。”
“这些面上的情报信息都没有错,里面的数据也没有错。不过北方的人口较少,那种超大数量军队都是他们拖家带口对我们进行侵袭,平时的军备素养远远不足。
不然我们过往是如何击败他们的呢?当然他们的尚武本能远高于我们,而且他们又坐拥这一带最好的马场,拥有最漂亮的战马。所以每每交战,我们都好像处于弱势,但实际我们的将士们的素养是超过他们的。”
庞无际边听边点头,这样听起来就合理多了,看来情报里面的数字虽然是真的,但是也挺糊弄人的。
……
庞无际暂留通天关,每天都随军士们一起操练。
这也是庞无际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是一名军人,虽然自己在东青军有军职,但是跟这边比起来好像有些糊弄事。
自己在东青军,父亲不管自己的操练的话,自己完全就是一个文官或者说是情报官,实在没什么军人气质威势。
不过庞无际是校尉军职,所以训练的科目相对较少。
在孙成武的带领下,庞无际来到了通天关的藏书楼,这里有通天关的各类兵书,包括过往的军事纪要、兵法战法,军事器械的制作书籍,军事器械使用维护书籍等等,还有一些宋国军中的陈年旧事,当然都是军队旧事。
无论是当故事看,还是作为学习,庞无际都乐此不疲。
当然跟那天问错问题,被孙成武提醒也有一定关系。
要说出门在外,说错话而被人笑话,其实庞无际根本懒得往心里去,不过因为自己导致父母被嘲笑。
这,庞无际就忍不了了,也实在不好意思,身为将军之子,对于军事了解太过浅薄也是丢人。
通天关的藏书楼正是学习的好地方。
同时每日跟孙成武见面,庞无际都会询问北面斥候的情况。
庞无际估算过,自己骑红马过来,只用了三天,这速度着实太快了。
而通常骑马行军都需要七到十天的距离,加上北面并没有专用的军事道路,而且还带着这么一大批马匹,行进速度定然很慢。
所以庞无际估计他们少则二十天,多则三十天才会到达通天关附近。
当庞无际算完这个数字的时候,忍不住渠道马圈里面好好了摸了摸这匹红马。
这马也太厉害了,给自己争取到这么多时间,真是不容易。
……
当然也因为庞无际来到的时间过于超前,斥候出去的前十天根本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个时候,刘守仁已经改变策略,主动把斥候往北往东派,这样主动接近这批军马,或者能够更早的获得有效情报。
在第十八日的时候,孙成武带来了消息。
“斥候追查到了这批军马,估计至多还有五天时间就会到通天关附近,不过根据他们现在的行进线路推测,他们会从通天关北边三十里所有的地方通过。
正常情况我们是不会侦查那么深入的距离的,所以他们肯定也是有意避开通天关。”
之前的猜想,还有现在的推测,都在验证着这批军马的去向,不过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去向。
庞无际有些好奇:“那怎么办?”
“将军已经给国主发去了信函,把这边的情报都传到了军部和国主手里。接着就是等待了,时间应该来得及,毕竟通天关到京城,一个来回也只要两天左右。”
“才告诉国主吗?”
“这是自然,宋国跟东耀国刚刚签订两国盟约。虽然将军和我都相信你,不过作为军报上报,确实需要实在的证据的。将军如果只是呈上你的一面之词,或者说是一个模糊的情报,那自然也是不行的。”
“也对。”
说完,庞无际继续读书,不过这批军马越来越靠近,庞无际确是越来越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