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阿格斯的提问,苏泊不慌不忙,“主教大人,敌方人多势众,我当然呼叫了近卫队支援。只不过,”
他遗憾似的摇了摇头,“在他们赶到现场之前,我和敌人的战斗就已经落下了帷幕。他们只是抓了一些吓破胆子的俘虏,和清理了一下现场罢了。”
苏泊看向格里和格列,但说出的话还是给主教听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两位祭司大人才会产生了这样的误会,请务必不要自责啊。”
听到苏泊的辩解,两位实地考察过的祭司先是露出些许错愕。但在苏泊说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们开始有了愤怒、不满以及尴尬。
在场的都不是一般人,听到苏泊口中的“误会”和“自责”,大家都对这里面的真实含义心知肚明。
“误会”,什么样的误会?难道是比如“不信任苏泊、对他提供的情报产生了怀疑”这样的误会?
“自责”,为什么要自责?莫非是因为两位祭司疑神疑鬼、犯了错误,所以才要自责?
苏泊用简单的“误会”二字,就巧妙而隐晦地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
而因为他不刺耳的遣词造句,既没有撕破脸面,也没有直接将矛头指向主教,只是淡淡的表示自己对主教发问背后的原因一清二楚,证明了自己的智商。
而“自责”二字,则体现出了他的锋芒。
被冤枉了,不能就这样含含糊糊地过去了,必须让冤枉好人的家伙得到惩罚,还社会一个朗朗乾坤。
君可知,公道自在人心!
主教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了,但仍然还是一副慈悲为怀、教化众生的面容,“苏泊眷者,格里格列一时疏忽,我在这里向你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苏泊连忙摆手,“主教大人言重了,我苏泊也不是不识抬举的人,为了伟大的洛维达,我一定尽全力配合。”
其实,苏泊之所以做出明悟和不满的这种反应,并不是因为想要真的追责他还是有点廉耻之心的。在人家说了真话,而自己出言欺骗的情况下,他可不会真的把自己都洗脑了。
即使要做一件普遍意义上的坏事,苏泊也不屑于粉饰正义,要么坦然示人,要么不以为意。
而他之所以在这里表现出一副要讨个公道的样子,伪装成一个被冤枉的好人,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有着另外更加重要的目的。
阿格斯淡淡地注视着面前的苏泊,一双看遍世事沧桑的眼睛里波澜不惊。与这位信仰虔诚的圣者对视,能让人感受到直抵灵魂的安宁,若隐若现但却深入内心的敬畏。
主教默默思考着,对于苏泊,他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在过去几十年之中,阿格斯以一个伯爵家族旁系成员的身份为起点,历经坎坷,红尘炼心,修成正果。
被父母无视过,被歧视过,也决绝地冒险挣扎过。爱过,被背叛过,也曾看见过死神。做过旅者,做过贵族,大战小斗,阳谋阴计,互相倾轧。加入教会,他渐渐明心见性,照见真我,皈依神灵,直至今日。
可以说,他是真正见闻广博的学者,虽然吃的盐没有别人吃的饭多,但走过的桥却是真的要比绝大多数人走过的路多了。
这样的阿格斯,拥有一双足以洞察人心的眼睛,而在他主教身份的强大光环之下,备受压力的其他人就更难隐藏自己的想法了。事实上,自从阿格斯晋升到主教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撒谎了。
主教,这是一个让人一听就能联想到神灵的名词。而实际上,到了主教这个级别,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所侍奉的神祗了。
身处在信仰如此浓厚的世界,又深信地狱和天国的存在,人们还怎么敢在主教面前撒谎呢?
诸神是那么的伟大,无所不能,万一因此而导致自己死后升不上天国,那可就真是作死了啊。
但苏泊嘛,他既不相信死后的世界,也有一种不同于土著的勇气。面对阿格斯这位神的代言人,苏泊仅仅是忌惮于他的力量罢了,至于其他的,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况且,苏泊还有一个眷者的身份呢。要论地位的话,受到洛维达注视的他也并不比主教低下啊。
而正是因为两人各自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才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方向。
苏泊特意展示自己的不满,而阿格斯果然上钩,由于认为以自己的主教身份而不会受到欺骗的惯性思维,和苏泊冷静的表现,以及苏泊那合情合理、似乎坦坦荡荡的言语反击,主教被蒙蔽了。
看他的表现,大概是真的心里没鬼吧。
主教有了初步的判断,既然很有可能不是敌人,就不能再如此明显的提出疑问了。
他咳了一声,“苏泊眷者,其实格里和格列发现的信息有限。如果不介意的话,请你把莱特小巷的事情简单说说,尤其是关于异端莱尔的。”
苏泊呵呵一笑,尽管主教言语之中还包含着试探的意思,但能不提出具体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缓和安抚的态度了。
他知道,自己刚刚动的小心思有了效果。虽然作用不大,但也证明了自己小胜了主教一场,意义重大。
首先,能够挫败老谋深算的大佬,无疑是对苏泊自己的一记强心针,让他心中因为忽视了地道这一点而产生的阴霾一扫而空。
除此之外,这也间接表明了,自己至少在心智谋划方面是和主教差不多的,而这样一来,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就更有可能瞒过去了,他怎能不喜?
于是,苏泊就按照早已准备好的故事,开始了自己的讲述。
“当时我赶到那里,首先遇见了一个壮汉,就是现在还在那里场唯一一具完整的尸体,相信两位祭司大人已经看过了吧。”
他看向格里和格列,两人默默点头,而阿格斯主教还是一脸沉稳,让人看不出他到底是震惊还是无感,是之前就知道了还是刚刚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