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李和年就被门诊外的患者人群震惊了,早上七点对于冬日的武汉来说不过是刚刚天亮,可就在夜色朦胧的时候,前来就诊的呼吸科患者足有三十余人,三十余人在门诊外排起了长队。
昨夜与老师深夜长叹的李和年还以为,在短时间内确诊出的121例会让武汉门诊的患者人数稍有缓解,可事与愿违,一切并没有想李和年想象一般。
在今天还未开始诊断就诊病患之前,传染性隔离病房便新收入四名核酸检测结果成阳性的确诊病患。
一人在今日凌晨由120救护车送至医院急诊,入院就是重症患者直接无创呼吸机,余下三人均是之前确诊病患的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出现相应初期症状,更重要的是其中两人是医护人员。
问询完确诊隔离病房的确诊病患病情之后,李和年心中喜忧参半。
忧的事不必细说,全然挂在了中年男人脸上,昨晚在病原学权威张承亭教授离开南老住所后,南老李和年师徒三人对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一个推断。
按南老的说法,新型冠状病毒起势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出现的时间段,秋冬时节气候温度极不稳定,穿的薄了、一阵寒风都可能成为感冒的源头,咳嗽、发烧不过是癣疥之疾,对于感冒极少有人会真正在意,新型冠状病毒就隐藏在了普通感冒的风潮之中,藏在了一个让群众忽视的角落。
在趁人不备之时病毒加速扩散传播,把这张看不见摸不着的传播大网越扩越大,导致发现病毒存在后,确诊人数越来越多不断增长。
按照南老的推断,如果在短时间内确诊人数没有一个明显的停滞,那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的风浪势头,可能会超过零三年的SARS事件。
南老一语点明了李和年的担心之处,最近的几天李和年一直守在门诊,每一天的病患增加人数都在持续增高态势,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再有就是成立感染病隔离区和应急医疗小组之后,在确诊病患持续增多的情况下,医疗小组的资源也有些捉襟见肘。
昨天五十九岁的确诊病患病情加重之后就是给所有应急医疗小组成员敲响的警钟,病患从轻症转入重症后情况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加上本身身体素质差,又有多年的基础病史,每一样都是可以随时加重病患病情的巨石。
李和年害怕病人的情况会持续恶化,从医疗应急小组中抽出专人,时刻注意病人情况的进展,所有隔离病房内的医生都要随时待命高度警惕以防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
如此下来,让原本就工作量极为庞大的医疗小组越发喘不过气,两班倒的工作强度让一些医护人员筋疲力尽,事态越发展,重症患者就越多,李和年便越担心医护人员的安全。
虽说医护人员有防护设备的保护,但在传染病隔离病房里病毒是无处不在的,医护人员的乏累势必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如此下来会对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李和年心里升起了扩大应急医疗小组的念头,要针对目前的态势,下重拳下猛料才能最大程度减小风险,最大程度救治患者性命,这也是老师南镇岳关于加大隔离力度的想法。
这个念头既然在李和年心里有了眉目下一步便是要通报医院申请扩增,李和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时间,还早,毕竟临时再次增添人手需要院方决议后才可施行。
虽说一切都在朝着增长态势走,但今天的李和年紧绷的心思稍稍舒缓了几分,在今天问询完所有确诊病人的情况之后,李和年发现包括童凡在内三名病患的情况都有所缓解。
这三名患者都是年龄较低,没有明显的其他慢性疾病,三人的发热、咳嗽等表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童凡,看来这丫头的心病被齐延一场求婚给治愈了,积极配合治理、良好的心态、逐渐回暖的免疫力都是良药。
如此看下来,目前医院所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和疗法还是有些作用,这也让一直紧绷心弦的李和年松了口气。
虽然比起现在的增长势头,这几例好转的病情算不得什么惊喜,但无论如何这也是希望,是这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迷雾里摸爬滚打的医学工作者的希望。
记录完今天的确诊病患查询记录,李和年想起了妻子和儿子拍摄的公益视频,李和年这几天太忙,当所有人都在为视频的传播做贡献的时候,他身为当局者不尽力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李和年点选视频和文字,在通讯录里筛筛选选挑了十数位好友,依次发了过去。
叮……
转发的视频和文字刚才发送,李和年的手机便响了起来。
“老李啊老李,你这也太慢了,孩子这视频老王都给我发了。”
听筒中传出一道有些粗旷的男人声音,男人似是有些疲惫嗓音沙哑。
“我都要忙晕了,斌子你这嗓音沙哑的挺严重啊。”
李和年按着屏幕无奈说道。
粗旷声音的主人是李和年的大学室友,谭斌。
谭斌,东北人,比李和年小两个月,专攻感染性疾病学科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凭借过硬的职业素养进入一家三甲医院。
大学时,李和年所住的是间四人寝,谭斌、于丙民、王庆阳都是其中成员。
几人从大一开始便朝夕相处,磨牙拌嘴吵吵闹闹,有脸红脖子粗的争执也有举杯笑谈人生的畅快,可谓是死党。
谭斌苦笑一声,“这哈尔滨的温度跟你们武汉可是没法比,天寒地冻,这嗓子能这样都不错了。”
嬉笑了几句后,谭斌切入了正题,沉声问道:“我听老王说武汉的情况有些严峻。”
李和年叹气道:“嗯,有些扩散的迹象,哈尔滨怎么样,有没有疑似感染的?”
谭斌略作思衬,叹气道:“暂时没听说,但愿没有吧,眼看要过年哪哪人都多,商场、车站全都是人,要是在其中真有感染病例,恐怕后果有些严重。”
“现在推广了什么防护措施么?”
谭斌又是一阵苦笑,“这离武汉十万八千里,就算有关部门推出防护标准,市民也不一定听话。”
两位好友谈及目前的情况均是一阵悲春伤秋的语气,因为他二人比谁都要了解这种呼吸性病毒一旦扩散之后的结果。
跟程斌聊天的缝隙,李和年开始寻找下一批转发的目标,正当李和年指尖划过聊天记录的时候,一个名为‘武汉呼吸专家组’的群聊引起了李和年的注意。
‘我院呼吸科室主任罗老师已经确诊了,还望各位同仁注意防护。’
李和年眉头紧皱,“罗成平?”
李和年满心疑窦的点开群聊,映入眼帘的事一大段文字,文字是由备注为城南医院王济献发出的。
‘经过确认,我院呼吸科室主任医师罗成平于1月19日凌晨被确诊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罗主任在1月14、15两日在门诊接触过以确诊病患,后在1月18日出现疑似症状,经多方面排查与专家认定后,已经确诊。’
‘目前罗老师已经进入隔离病房接受隔离治疗,诸位同仁切记同意防护’
罗成平,年过六旬,武汉市呼吸系统内老一辈的权威专家,与程远志等人曾在零三年一同抗击SARS,退休后经医院返聘坐诊,对于呼吸系统极有见解。
李和年与罗成平同为呼吸系统权威早年就相识,二人虽说年龄差了不少,但一谈及专业都相谈甚欢,李和年细细回忆起这几天的点滴,自打出现不明肺炎开始的所有会议罗主任均未参加,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事出紧急,李和年忙碌之中也没有注意,如今接到罗主任感染的消息,李和年大惊失色,又一个恐怖的想法浮现在李和年脑海。
“医护人员……”
李和年嘴唇蠕动道。
目前,肯定整个武汉的医疗机构都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来就医患者增多的情况不会只针对于一家医院,每有一个医护人员因新型冠状病毒隔离,所在医院的医疗力量就会削弱一分,甚至更多。
罗成平、童凡等人只是个开始,还有更多未知的风险存在于正在医学观察中的医护人员体内,这些因素本来就对医疗力量产生了冲击,所以才导致各大医院的门诊手忙脚乱。
若是以后的确诊患者越来越多、就诊患者也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各大医院都需要将更多的医疗力量填充到隔离病房中去维护确诊患者的生命,会不会将已经手忙脚乱的门诊冲击得摇摇欲坠?
如果事情真的这样发生,那么武汉所有医疗力量都将进入负运转状态。
长此以往持续下去,李和年怕在以后的某一天,武汉的医疗系统会瘫痪,到那个时候,多方压力汇集向医疗机构,事态可能会更糟糕。
坐在主任医师办公室的李和年脸色铁青,眼神变幻不定,细密汗珠浮现在中年男人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