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当身着防护设备的李和年走出呼吸门诊的时候,院长陈育成及诸多科室专家早就在楼下等候,泰斗南镇岳抵达医院探勘病患的消息众人早已经收到。

诸多专家和院方负责人在这早早等候并非是为了献殷勤装样子,而是想把所有流程的时间降到最低,眼下,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每天都在变化,他们只能竭尽所能的为科研工作留出时间。

探勘调研与汇报听取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让几位医学泰斗更加直观的了解武汉的情况,极为重要。

没用多久,数辆卫生部门车辆在呼吸门诊外停稳,南、李二位泰山北斗率先下了车,王庆阳等人鱼贯而出,极为熟悉的师徒三人眼神一晃就算是打过招呼。

南老还未抵达的时候,李和年便将自己关于武汉医疗力量最不好的推测汇报给老师了,此时在见,并没有什么好赘言的。

如今事态紧急,众人极有默契的将一切寒暄客套全部去掉,李和年身为呼吸系统主任医师,终日奔波于隔离病区和呼吸门诊,对于院内情况最为了解,二话不说带领着在众人前往呼吸门诊。

“就诊病患日益增多,截止到上午十点,我院新增两例疑似病患,正在等候核酸检测的结果。”

李和年短短数语将目前医院的状态全盘托出。

从早七点起,在呼吸门诊外筑起的人流长龙如今丝毫没有衰减的态势,仍是不少人在寒风中瑟瑟颤栗,期盼着人流可以快一点,让医生瞧瞧自己的症状后也能心安一些。

穿着防护设备的李和年走在最前,中年男人这身防护设备可谓是极为惹眼,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着这中年男人身影都下意识躲避,能在这个时候因为初期病症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心里都有不弱的防护意识,都生怕这人是从隔离病区出来的。

众人跟随在李和年身后-进了门诊大厅,但眼前的场景让一直泰山自若的南老眉头紧皱。

四五名穿着防护设备的护士站在大厅里,竭力呼喊道:“请大家不要着急,保持秩序,注意保持距离,除陪同行动不便患者前来的家属外,余下的患者陪护家属请移步门外等候……”

“先生,请您不要插队!”

“请您让开通道!”

……

护士的沙哑嗓音、若有若无的咳嗽声、细密的交谈声汇集在一起,种种声音让人头昏脑涨。

门诊大厅里满是攒动的人头,有经过医生诊断后前往血常规检测和肺部CT造影的病患,也有等候挂号满脸急促的病患。

临时助理王庆阳和头次见过如此场面的唐怡诺满脸震惊,之前去过的几家医院稍显偏远一些,虽说就诊患者不少但远不及如此规模。

更让他们难以想象的是,医院里都已经忙碌成这样,街道上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不戴口罩毫不在意的人?

一个早上的奔波,他们隔着车窗看见了太多太多毫无防护的面孔。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到,门诊大厅里的这些人加一起与整座武汉上千万人口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

李和年心思低沉,这些天门诊承受的压力他都看在眼里,前来就诊人数的递增与交叉传染的风险成正比。

在李和年看来如今的武汉百姓分为两种极端,一种是事不关己满不在乎,另外一种则是草木皆兵战战兢兢。

这些人被普通感冒的微弱症状过度惊吓,才会慌不择路的奔向医院,但他们不知,在医院之中,可能潜在的危险更大。

众人没有因为门诊的状态而多做逗留,争分夺秒才是眼前的关键,没多久,两位医疗泰斗便对医院内的情况了熟于胸,在一众前来踏勘情况的专家即将离开之际,走在人群最前的南老猛然停下脚步。

年过耄耋的南镇岳眉头微凛,凝望着满走廊的就诊患者。

院长陈育成就跟在南老身后,不禁问道:“南老,您……?”

南老目光闪烁,开口问道:“医院目前以什么方式判定病患?”

李和年一愣,“还是以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来进行判定。”

南老肃容道:“目前医院病患增多的态势超乎我们所有人的初期预料,要加倍注意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我建议增加普通就诊病患的专用离院通道,增加疑似病患前往血常规、肺部CT造影等检测专用通道,具有高度疑似性的病患要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护送,要最大程度的减少与普通患者接触!”

李和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目前门诊大厅内的秩序难以维持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流太繁杂密集,前来就诊患者所佩戴的防护方式在近距离很彻底难抵挡住病毒传播,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中掺杂了一例以确诊的病患,那后果会十分严重。

将人流分化,既可以减少门诊大厅内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在较大程度下保持前来就诊病患的安全距离,病患之间保持足够大的安全距离就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

南老的这条建议对于目前就诊病患增多的医院极为重要,应该在短时间内各大医院都会实施。

没有丝毫的逗留,南老等人不让分秒的奔向下一家医院,李和年也跟着陈育成等院方高层一起商议专用通道和医疗应急小组扩增的事宜。

-

一辆警车穿插在一片棚户区内,主驾驶的年轻干警极力分辨着面前模样差不多的道路。

手握方向盘的董云路行驶在一片路况极为颠簸的乡村土路上,随口问道:“卫生部门的同事到了么?”

坐在副驾驶的韩华茂翻着手机里任萱发送来的信息,回答道:“到村口了,吴山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已经通知了。”

乡村可是不比市区内,村路四通八达曲折小路居多,再者就是村民所自建房屋的外貌差不多,给公安干警执行任务带来一些难度。

对于辖区内各社区、乡村熟悉的民警可以将目标地点精确到极小的范围内,但具体哪家哪户有时还是需要本村村委会熟知情况的工作人员进行辅助,特别像现在这种情况,各方面的工作人员都不可少。

查看接触者信息的韩华茂突然一愣,呢喃道:“吴志成?这名字好熟啊。”

手握方向盘的董云路也一愣,恍然道:“是这几年一直闹着上访的那个吴志成?”

韩华茂确认了一遍,“就是他。”

吴志成,吴山村人,承包了不少蔬菜大棚,因为蔬菜大棚与村委会发生冲突,双方各执一词,说不上是怄气还是怎么回事的吴志成接连上访了三五年,是辖区派出所的常客,董云路二人对他极有印象。

二人谈话的工夫,警车开到了吴山村村口,一辆喷绘着防疫字样的车辆已经等候多时了。

见警车停稳,吴山村的工作人员迎上前,来人是吴山村的村支书吴锐利,因吴志成的关系与董云路较为熟悉。

“董警官、韩警官。”

吴锐利上了警车向二人依次打了招呼。

“我问过周围邻居,吴志成在家呢。”

董云路将警车停在防疫部门车辆旁边,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便带着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驶向吴山村内部。

董云路开口道:“辛苦了吴书记。”

吴锐利叹了口气,“你们才辛苦,这志成前些年因为句气话闹了这么多年,前前后后没少添麻烦,这么多年始终记恨着我,总感觉是我坑了他害了他,眼下又赶上这么个事,诶。”

吴锐利又问道:“董警官,像志成这种密切接触者会怎么样?”

董云路轻轻摇头,“我也不了解,应该会隔离吧。”

吴锐利话语里忧愁更重,“志成这人哪都好,就是太倔了,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想要劝他去隔离,恐怕要费些口舌。”

韩华茂无奈道:“费力也没有办法,像他这种密切接触者都有一定的危险,要是放任他游荡在外面,万一传染了别人可就难办了。”

吴锐利又是一声叹息。

因为工作多年相处下来,董云路了解吴锐利的为人,吴锐利这人性格不错,做起工作也是兢兢业业,百姓之中的口碑不错,当年与吴志成结怨多半也是因为吴志成脾气倔强,才闹了这么多年。

警车和防疫车辆驶入吴山村可是引来了不少目光,不少不明就里的百姓私下呢喃着说不定又是谁谁犯了事。

到吴志成家时,众人扑了个空,按照他妻子所说,丈夫去大棚看客户去了。

若说吴志成家董云路能找到,可提起蔬菜大棚的位置年轻干警可是犯了难,好在有吴锐利这么个本村人在车上。

经过一番周折,警车与防疫车辆终是到达吴家的蔬菜大棚,几人刚一靠近,就听见一阵粗旷嗓音从大棚中传出。

“王老板,你看,我这菜都特别新鲜,你今天定明天我就能给你运过去。”

“价格保证你在整个武汉找不出第二家!”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