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对于怎么解决春运扩散问题苦思无解的李和年将餐盒中最后一个包子填入口中,咀嚼着家常滋味的中年男人不禁长叹一声,与其思考那些想不出结果的事,不如将眼下的事情做好。

李和年翻起了昨晚最新转入隔离病区的重症、危重症病患人数记录,昨晚共有两批从其他医院转来的确诊病患,其中每一位患者的资料都极为详尽,无论是年龄、身体状况、原有基础病情况还是出现初始症状的时间,都记录在其中。

根据昨天武汉市成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武汉市内各大医院特别是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要对每一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单独细致的治疗方案,所以按照他们现有基础病的情况酌情安排治疗方案和相应药物的使用极为重要。

一会还有几场会议在等候李和年,一场是各学科专家对新转院来的重症患者进行基于患者自身情况的方案敲定,二是一场全市各大医院及相应学科专家的视频会议,交换各自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意见,以求让众人互通有无,高度知晓武汉市的情况,以便于疫情的整体统筹。

李和年笔尖在资料上刷刷点点,对涉及本学科的病患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化,规划出相应病症的基础方案,具体用药的剂量等到查房后在酌情增减就可以了,以李和年的专业性来说,这些都算是手到擒来的小问题。

但是中年男人的性子跟老师南镇岳如出一辙,说未雨绸缪也好防微杜渐也罢,他们都爱先将工作先处理完,在用余下的时间去研究其他的问题。

分析完各病例的基础方案,李和年的思绪又放在了院内确诊人数上,新入院的病患加上院内原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人数达到七十余人,几个隔离病区已经趋于饱和态势。

但还是那句话,新型冠状病毒还是处于刚开始的爬坡阶段,以后如果态势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以现有的隔离病区和医疗力量很可能还是不够看。

昨天入睡之前李和年给王济献发去了一条询问消息,一是想询问城南医院病患转院后的情况,二也想了解一下罗成平主任的目前的状况,本以为要今早才能有回复,可没想到当时便接到了这位一同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端同僚的回复。

城南医院哪位在医疗行业奋战了一辈子的资深专家罗成平老师的情况并不乐观,罗老师上了年纪,原本就有基础病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的身体状况不尽人意,就在昨天,罗成平的心脏基础病加重,各方面的原因掺杂下,让老人病情恶化,已经上了呼吸机。

另外,城南医院的医疗力量情况也差不多是处于饱和的边缘,无论是隔离病区的床位还是呼吸机这类生命支持的机器数量都有些吃紧,最主要的是,城南医院所储备的防护物资数量并不充足,按照王济献的回答,或许在几天之内,防护服、罩衣、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这些重要的防护物资可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这点,让李和年也极为担忧,前天在老师南镇岳前来调研探勘武汉各医院情况的时候,中年男人也听说了医院内防护用品和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但根据院长陈育成给出的消息是,关于防护用品数量的问题发现较早,从供货商和各种团体内补充了一些,所以目前临床和相关科室的防护物品现在供给充足,虽然比起城南医院还是要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

因为现在的各种从态势上来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问题可能是一场持久战,所有医护人员都身在一线,这些防护物品数量消耗之快是难以想象的,此时临近新春,以后要是想及时补充大批防护物品是更为困难的。

医疗资源压力大,医务工作者也很疲惫,城南医院的医疗应急小组已经是第三次进行人员扩充,但只能说是堪堪够用,这点两家医院是出了奇的相似,李和年第二次敲定的应急医疗小组的增添人员名单,如今已经全部投入到隔离病区工作了。

今天隔离病区内的收治还未开始,但是经过高强度的病患转移之后,李和年隐隐感觉医务人员又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中年男人心里盘算着如果要进行第三次人员增添的话,大概可以为应急医疗小组缓解多大的压力,为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缓解多少压力。

再有就是,从开始组建医疗应急小组,到第二次、第三次,可能以后还会有第四次增添人手,如果以后,医院内出现增无可增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其实,李和年一直守在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之间,所有的情况他都看在眼里的,目前来说,现有的应急医疗小组内的成员,往往都是身兼多职,从病患的抢救到物资设备的运送和接收,因为进出的都是隔离病区等高危地带,往往都需要医护人员进行。

多层次高标准的消毒,来回路上的时间,都是耗费医疗应急小组医资力量的问题。

自打昨天开始接收第一批转院来的重症患者之时,李和年的心里便滋生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

志愿者!

其实医院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志愿者也可以分为很多种,医疗救护、秩序维护、后勤运输等等等等,可以根据志愿者的个人条件为医院缓解压力。

可是现在不比以前,以往医院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还算简单,现在是新型冠状病毒对群众造成恐慌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群众对于医院可以称得上谈虎色变了,前天相识的外卖小哥程百涛所说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李和年思想前后,志愿者是对未来可能发生事情做出的准备,既可以避免以后出现医疗应急小组无人可增的场面,也可以极大程度下分担医疗应急小组关于后勤方面的压力。

虽说困难,但为了大局考虑,深思熟虑后的中年男人还是决定将这件事写成申请报给院方。

笔走龙蛇,在纸上划出一道道飞扬痕迹,李和年的字比起其他同僚的随意笔迹要规整的多,虽然说不出什么颜筋柳骨,但是看着字体方正遒劲有力,与中年男人如出一辙,将心中规划关于志愿者招牌的详细情况一字不落的写下,也写出了关于相应的原因。

李和年越写越顺,特别是写到志愿者以后可以起到的效果、缓解的医疗压力时,中年男人心中莫名的舒畅,不知为何,他总是默默感觉,志愿者这事看似凶险,但不一定就无人敢来。

这个经历了五千年风霜雪雨的泱泱大国之中,在有艰险困难之际,总会有一些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逆行而来。

已经所经过的那些波折和磨难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总有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而来,毅然决然替这座汪洋巨轮扛起压力。

在这座泱泱大国力,一方有难八方来援,这句话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嚓……

一阵笔尖划破纸张的声音蓦然响起,李和年手中的钢笔猛然一抖,笔尖划破纸张,墨迹连成一片。

“八方来援……来……去?”

中年男人猛然抬起头,眼中写满了震惊,喃喃自语的呢喃着。

做事轻易不会分心的李和年心中突然响起老师昨晚在《新闻1+》节目中所说的那句‘没有特殊原因不要前往武汉。’

一直想不出来老师会如何处理春运带来病毒扩散的李和年好像突然间顿悟了,一个让惊心动魄的大胆想法凭空出现在他的脑海。

“这……”

李和年重重的甩了甩头,震惊道:“这……这种处理方式的影响太大了吧?”

-

早上八点。

这个时间段的武汉迎来了真真正正的早高峰,路上的车流丝毫没有因为昨晚国内医疗权威的视频连线而减少,路上依旧车水马龙,时不时还会因为拥挤的车流响起几声喇叭的低鸣声。

武汉病毒研究所。

这段时间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可谓是通宵达旦,自打医疗泰斗南镇岳深夜奔赴武汉开始,这座国内最顶尖之一的病毒实验室一直没有停止过忙碌。

病原学实验室内。

挺拔身躯稍有几分弯曲的庞亦与满脸倦色的国内病原学权威教授张承亭并肩而立,张承亭一双泛着红血丝的疲惫双眼死死的盯着面前屏幕中的数值变化。

自打那夜,张承亭教授与南镇岳、李青宛两位泰山北斗深夜长谈之后,同样年过半百的沧桑男人一直守在病原学实验室内,将休息时间压缩的极短,只为尽快挖掘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更多的信息。

屏幕上树枝变化不停,昨夜一夜未眠只为更早得出结果的张承亭一双大手紧紧攥在一起,防护服下的双手已经满是汗水。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