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这两人并不硬碰,而是采取迂回战术,想消耗韩滔和宣赞的体力。”公孙胜心想。

比武台上的韩滔和宣赞又如何不知?两人也是身经百战的人,只不过这两人的脾气暴躁,尤其是韩滔,平日里上阵习惯猛攻,如今在台上明知对方诱招,却依然故我。手中大锤恨不得将对方一下击倒在台上。

耶律国珍双钩向前平刺,韩滔将锤柄横过来格挡,顺势以上示下,“呼!”的一声,泰山压顶般朝对方头上砸来。

“当!”大锤砸到双钩上。

“嗖!”耶律国珍双钩脱手而飞。

韩滔力大,一见对方武器被震飞,胜券在握,大锤向对方平拍过来。

却见耶律国珍大喝一声:“转!”那双钩在空中,两个尾端相接,随即如风车一般,飞速旋转起来!

“咻!”在飞速旋转的双钩之中,激射出一道寒光,朝着韩滔射来。

韩滔略一惊讶,随即哼了一声,倒也不惧,将大锤举起,正好挡住寒光的照射。

“呼~”宣赞打了个冷颤:“从锤柄到手腕,怎么忽然有一股寒气传来?”而且这股寒气居然迅速流窜到体内,一时间,身体感到冰冷。

“寒光钩!”虚靖真人在台下说道。

“这双钩之中激射出寒光,倒不稀奇。可这寒光还能通过武器传递到体内,确实有些本事。”公孙胜惊奇之余,不由暗自赞叹。

“噗!”此时耶律国珍已将双钩拿在手里,对着韩滔的双腿,“啪!”将其钩倒。

韩滔倒在地上,身体还是不住打着冷颤,不住抱着肩膀,身体蜷缩。

与此同时,比武台上另一边,宣赞与耶律国宝也正在激烈交战。

“呼!”耶律国宝将长枪舞动起来,长枪两端伴有火光冲起。转眼间,竟旋转成一条巨大的火轮。

“唰!”宣赞举起锯齿飞镰刀,朝耶律国宝打来。

耶律国宝大喝一声,枪头一甩,将舞动出来的火焰,朝着宣赞甩了过去。

“呼!”如一条火蛇,直冲过来。

宣赞蓄力,将能量汇聚刀头,双手举刀斜劈。

“砰!”刀光与“火蛇”碰撞到一起,凭空炸裂,起了一小团烟雾。

比武台下引起了部分人的惊呼:“宣赞真有两下子!不像那个百胜将,空有虚名。”

“噗!”烟雾还未散尽,称赞还未结束,宣赞的手腕已被刺中。

当刀光与“火蛇”碰撞激起烟雾的瞬间,耶律国宝抓住这个空隙,一枪刺过去,刺中宣赞手腕,随即枪杆一翻,宣赞跌落在台上。

看着倒在台上的韩滔和宣赞,这对兄弟面带微笑,收起兵器,对着两人道:“多蒙两位承让!”

很显然,第一局胜负已分!

“第一场,大辽胜!”那名辽官朗声道,语气中自然满是得意。

韩滔与宣赞站起,互相搀扶,看着此时再台上春风得意的耶律兄弟,瞪了一眼,跌跌撞撞回到台下。

“末将失利,感受责罚。”韩滔、宣赞两人打败了仗,低头道。

“你们两个,平日里这个号称百战百胜,那个号称能征惯战。可今日这第一场便折了大宋的颜面!”高俅对二人指责道,很是生气。

童贯倒不敢说高俅的手下,只是摇了摇头,一摆手,示意宣赞退下。

此时蔡京低头喝着茶水,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作战讲究一鼓作气,这第一场至关重要。如今折了锐气,如何是好?”

“这对兄弟,双钩寒冷,长枪灼热,正好我的风火蒲团能派上用场,待我去会会这对兄弟!”公孙胜心中思索,便要踏步向前,开口说话。

虚靖真人将手背在后面,轻轻摇了摇。

“这第二场,哪位上来赐教?”耶律国珍此时在台上,高声道。

耶律国宝也朗声道:“怎么,这第一轮就令众位如此了吗?大宋的精兵良将都在哪儿?”

这对兄弟,依然在台上享受着首战胜利的喜悦,言语中已经开始有轻蔑的意思。

蔡京、高俅、童贯、宿太尉正在商议,接下来要谁出战。

“太师,末将愿往!”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了过来。

几人一齐看来,只见那人极为英俊,眉宇之间透着凌厉,一身盔甲,不带头盔。两杆护背旗迎风招展,分别写着:“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此人正是童贯手下,双枪将董平!

“哦?”蔡京看着董平,微微点头,道:“董将军要上台一试吗?”

“正是!”董平抱拳道。

蔡京环顾周围,道:“还有哪位,愿与董平将军共上比武台?”

“太师,我愿随董平将军,一同前往!”

从众武将之中,走近来一人,这人身披雁翎甲,手提一杆钩镰枪,枪头隐隐有金光闪烁。

“他是金枪手徐宁?”公孙胜凭着感觉暗自猜测。

果然,蔡京道:“是徐将军。”

“我愿与董平将军一同上台,与他二人比试。若不能取胜,感受责罚。”徐宁一抱拳,言语恳切。

几人对徐宁的实力倒是有所了解,这徐宁乃是“五行大将”之一,对应“金”属性。由徽宗皇帝直接调遣,至于蔡京等人,虽有权势,却对徐宁无法直接发号施令。

蔡京略一沉思,道:“我相信徐将军的实力,此战便由你二人前去。”

“不必徐宁将军同去,董平一人足矣!”

董平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周围官员都十分惊讶,互相看了看,心想:“这董平好生狂妄啊!”

“董将军虽有此把握,那便让徐宁将军在旁为你掠阵。”

蔡京心中也为董平放大话有些不悦,但又知道董平实力,绝非韩滔、宣赞所能比的,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可这样一来,徐宁的处境便有些尴尬,蔡京思虑一下,还是决定让徐宁一同前往,以掠阵为名,以防万一。这样,也照顾到了徐宁的面子。

董平与徐宁互相看了一眼,徐宁道:“若是必要之时,我便出手,以防不测。”

“放心,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董平冷冷地道。

“看来,这二人素有不和。”公孙胜一见董平的态度,心中猜到大半。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