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大遥早早的立在未央宫门口,陆陆续续而来秩俸二千石的众官员、侯爷经过的时候都侧目看着大遥,汉朝时官员服饰还没有跟根据品阶而变化,只是冠冕有点不同,看着着眼前的人有点眼熟,也是过来参加朝会的么,目前没有新封三公九卿啊?
因为昨天皇帝已经跟黄门令打过招呼了,所以大遥就直接进去了,大遥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一时也没有人注意他。陛下还没有过来,众位官员在两两交谈,低头私语讨论今天朝会内容,想着是不是有什么重大事务要决议,互相打探消息。
等刘弗陵到了之后,众官员行拜礼齐声喊:“陛下。”
刘弗陵说道:“都坐下吧,赐酒。”
接着一众宫内侍从从旁边走了出来,以来官员尊卑依次敬酒。
大遥尝了一口酒,竟然还是米酒,不过甜甜的,倒也喜欢。
过了一会,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喊道:“罢酒!”
宫内侍从便上前取走酒具。
等收拾好后,刘弗陵说道:“这次孤请众爱卿过来是有要事相商,左将军,你兼管太仆署,不知元凤犁是否督造完成。”
上官桀回道:“回陛下,已全部督造完成。”
“桑都尉,元凤犁务必安排送往各郡县,要求仿制,此乃民生大计,切勿怠慢”
桑都尉立马回道:“喏。”
这时刘弗陵对各位说:“昨日孤又获得两宝,大为欢喜,真乃天助大汉武运,众卿家一起看一看。”
说着有个人牵了一匹马上殿,正是昨天大遥钉马掌的那匹马。
然后刘弗陵站了起来,走到马身旁,说道:“胡人屡犯我大汉,无非是仗着兵马娴熟,多少将士平匈奴灭西羌时魂断他乡马革裹尸,如今能安定平和靠的都是那些大汉的大好男儿,而今孤获得两宝,马镫、马蹄铁,真是天佑大汉。”
这时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光说道:“陛下,有何奇特之处,还望指明。”
刘弗陵示意执金吾壶信上前介绍。
这时壶信上前,对丞相跟大司马行了一礼后说:“昨日我亲身试了此两物神奇之处,此马镫位于马鞍两侧,可助人上马,马上若双脚踩马镫,可稳身体,利于骑射厮杀,平常军士稍加训练便可运用自如。”然后拍了拍马脚,马听话的提起马蹄,壶信指着马蹄铁说:“前大将军霍青平定匈奴时,本准备趁兵勇敌残时一举歼灭匈奴,奈何大部分战马因马掌磨烂成为军士肉食,军士无马可骑,所以只能班师回朝,此马蹄铁构思简单,一看便知此物可护马掌,若有此物,再给我十万兵马,定能扫平天下!”
说完后众官员凑了上来仔细看,这时光禄勋张安世说:“是何人想到马掌钉马蹄铁的?看着虽简单,但我等竟然都没想到,真是难得。”
左冯翊田广明也开口道:“确实难得,而且有马镫后军士骑射后不容易坠马,且冲锋陷阵时也有力气使,不错,不错。”
丞相杨敞说:“此物是不是昨天考工左丞陈佳遥所说的战马之事?”
这时大遥从后面走了出来,说:“回丞相,正是。”
丞相杨敞抚了抚胡须说:“不错,此物确实利于我大汉军马,壮我军威,果然英雄出少年,此乃大功一件。”
大遥连忙说:“回丞相,下官不敢当。”
这时刘弗陵坐回位置上,然后说:“大司马,丞相,不知该如何赏赐立此功之人。”
大司马霍光说:“陛下,考工左丞刚献元凤犁,又造马蹄铁与马镫,有功于陛下有功于民有功与大汉,功劳巨大,臣建议赏金赐酒。”
“丞相大人,你说孤该如何赏。”刘弗陵看着杨敞说。
“如大司马所言,理应商金赏酒。”
刘弗陵想了一会说:“考工左丞所献之物都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孤准备擢陈爱卿为太仆,赐关内侯,众爱卿觉得何如?”
此话一出大殿安静了好一会。
过了会上官桀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妥,马蹄铁马镫还未投入军中,无法得知效果,而且陈考工左丞新进太仆,根基不稳,擢升太快不利于他日后为陛下办事,还请陛下三思。”
大司马霍光眯着眼看了一眼上官桀然后说道:“陛下,我朝目前尚无手无寸军功之人封侯的先例,而且如左将军所言,马蹄铁马镫尚未投入军种,实际效果还未知,陛下可先投入军中部分,以观效果再说,若是真利于我军,再赏赐不迟。”
刘弗陵想了下说:“孤昨日亲身试过,确实有利于骑战,但爱卿所言极是,应该先投入军中试试。”然后对这另一侧的张安世说:“光禄勋,孤命你选一千北军,五百配马镫马蹄铁,五百不变,十日后校武场比武。”
张安世赶紧说:“喏。”
刘弗陵接着说:“五日后看校武场结果,若马镫马蹄铁确实助于我大汉,再行赏赐。”
众人立马说:“陛下英明。”
然后刘弗陵接着说:“天气已渐寒冷,不知百姓是否有足够芦花、杨柳絮御寒,不知是否有足够炭火过冬。搜粟都尉你近日去检查下长安九市木炭价格几何,若是炭贵则立马安排漕运运送木炭以平炭价。”
桑弘羊立马回到:“陛下,九市臣已巡查过,木炭充足,无囤货高价倒卖之人,芦花、杨柳絮已经购置备用,若有贫困百姓无衾衣过冬,则会发放。”
刘弗陵点了点头说:“很好,你这个搜粟都尉做的很到位,不愧是商贾出身,做事滴水不漏,好好做,孤到时有赏。”
这时桑弘羊立马说:“陛下,臣虽出身商贾,但自武帝以来,推盐铁官营制度立均输法,创立平准法,一直沿用至今,臣有几个子侄,德才兼备,臣多次推荐为官,霍光大人多次以他们商贾出身,不得入朝为官驳回,臣恳请陛下能给臣几个子侄机会。”
这时霍光立马说:“搜粟都尉昆弟子犯法由大司农贬为搜粟都尉之事不知还记得,搜粟都尉以精于心算入仕,武帝定策不得商贾入仕,所以臣才屡拒桑弘羊为子弟请官,还望陛下明察。”
这时刘弗陵也比较为难,然后想了想说:“桑大人功高劳苦,这样孤,封你为御史大夫,至于你子侄之事,就依大司马大人所言,暂时不任官。”
桑弘羊立马说:“谢陛下。”
霍光在旁边不言语。
刘弗陵然后对这上官桀说:“务必尽快锻造好马蹄铁与马镫,交予执金吾,不得耽误比武之事。”
上官桀里面回答:“喏。”
刘弗陵示意谒者,谒者会意喊道:“退朝,早会结束。”
众官员依次退出。
大遥下朝后跟上官桀一起,上官桀对大遥说:“昨日你写的认错书我看了。”
大遥心里发虚,莫不是看出是代写的?
然后上官桀继续说道:“念你发心是为国为民,此事先不与你计较,后续若有事务必通报长官,不可擅自做主,明白吗?”
“下官明白,谢长官大人教诲。”大遥松了一口气。
“好了,等会把马蹄铁跟马镫的事吩咐下去,务必尽快完成。”上官桀说道。
大遥领命后赶忙考工室走去,待见到吴持杜后,把事情跟他说了一下,吴持杜说:“还好长官没责罚你,你可知道上官大人一直在为丁外人求侯,陛下一直不肯,若借此事说不定就能成了。”
“丁外人是谁?侯爵也能求下来么?”大遥疑惑的说道。
“丁外人是陛下姐姐,鄂邑长公主,长公主自幼抚养陛下,奈何私幸丁外人,陛下念私情,便许了丁外人侍奉长公主。”吴持杜解释道。
大遥更疑惑了,那跟大人为丁外人求侯什么关系啊。
吴持杜凑过来小声说道:“上官大人为了子孙谋前程,托丁外人求长公主,让陛下娶大人的孙女,就是今天的上官皇后,娶她时才只有六岁,目前陛下还无子嗣。”
大遥这才明白了,上官大人是为了报丁外人撮合之功,所以才帮忙为他谋侯爵,自己立大功封侯都没奢望封侯,没想到长公主的姘夫就想到封侯,不清楚自己定位可是很可怕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