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元正节还有二十多天,长安城内节日气氛日益浓郁起来。到了十二月廿十后,京兆府开始布置官史,沿着朱雀大街两旁的槐树,每隔十余步就挂起一个大红灯笼。纵目望去,十里大街犹如两条火龙,不断向前延伸,煞是瑰丽壮观。其他南北、东西大街,各自张灯结彩,街巷店铺洗刷一新,整个长安城,一派喜气洋洋。
这一日早上,陈小浩信步来到胜业坊丹青堂,郭源嘱咐下人打点店务,与他入到密室倾谈。陈小浩将连日来的经历详细述说一番,郭源道:“薛天师日前遣人送信过来,谓星象显示‘骑虎难下’之兆,凶顽虽有篡党夺权之心,但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且放宽身心,感受元正节庆之欢悦,静观敌变。少侠与我有缘,彷如吾弟,不如除夕到本宅,一家团圆,共庆佳节?亦可籍机体验京城元正节习俗。”
陈小浩道:“岭南实为穷山恶水的处所,我孤陋寡闻,对京城节庆知之甚少,郭郎若不嫌鄙人叼扰,先行谢过。”
郭源喜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少侠于家兄有救命之恩,我们就如一家人一般,何来叼扰说辞?”当下,陈小浩和郭源约定,年三十到郭宅守岁。
或是临近岁末,王銲、邢縡之流也忙于筹备过年,无瑕挑起事端,长安城内外呈现祥和的气象。彼时长安,四夷臣服,常居长安的有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还有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的商旅,四方商旅辐辏,里坊车水马龙,节日里更是全城欢庆热闹的景象。
到了除夕中午,陈小浩沐浴更衣,换上刚购置的崭新衣裳,依约来到丹青堂。郭源宅子位于店铺后面,为前店后宅格局。是日,居于其他里坊的二弟、三弟亦携妻挈子回来,一家团圆。晚膳异常丰富,各色菜肴琳琅满目。是晚,老少二十多人欢聚一堂,吃喝玩乐,不眠不休,谓之“守岁”。
子时将近,郭源唤上陈小浩,在院子空旷处燃起一堆篝火,往火堆里丢进檀香等香料,异香缭绕,瑞气盈院,又将干脆的竹竿截断成节备用,道:“这个火堆有个讲究,叫做‘庭燎’,既可照明、烧爆竹、取暖、增添喜庆气氛,又可烧旧物。除夕和元日这两天,不往家外倒垃圾,这样不吉利会致家产流失,若有用坏的扫帚之类,扔进火堆,即可‘令人仓库不虚’。为讨吉利意头,须不断添加竹竿、木柴,以使其彻夜不灭甚至数日不灭。”
子时一到,长安城各处钟楼上钟鼓齐鸣,寓意平安吉祥。郭源、陈小浩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堆竹竿往火堆里扔,竹节中间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响。
陈小浩道:“爆竹声声除旧岁,百姓开始是怎么想到烧爆竹的?”
郭源道:“古人有云: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山臊是深山中的四角怪兽,每到年末岁首之交,就出山伤人,但它最怕亮光和爆竹声,烧响爆竹,山臊自然不敢露面了!”
全城此起彼伏,爆竹之声不绝于耳。更有夜间的驱傩队伍,击鼓奏乐,在大街小巷中巡游。这一夜,长安城内篝火通明,通宵达旦,欢乐的气息绵绵不绝。
爆竹长鸣中,郭源和陈小浩返回中堂,厅堂大红灯笼高挂,郭源父母背靠墙壁,正襟端坐。郭源、二弟、三弟及内人、小孩依次上前双膝跪地叩头,互说一些“福延新日,庆寿无疆”、“吉祥如意,兴隆昌盛”、“身体康健,快高长大”等吉祥之语。陈小浩也上前跪地,抱拳行礼。“守岁”完毕,各人自回厢房歇息。
五更将至,郭源闻鸡而起。陈小浩第一次过唐朝春节,感觉十分新鲜好奇,只睡了一个多时辰,便盘膝于榻上运气修炼,堪堪真气在大、小周天运转一圈,神清气爽,鸡鸣时先于郭源出到庭院。二人相视一笑,抱拳互致祝词道:“金鸡报晓,三元开泰;道立于一,大吉大利!”
初一元日,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称之三元开泰。道完吉祥,郭源让陈小浩协助在院里竖起一根长长的竹竿,竿顶飘悬着颜色鲜艳、图案精美的长条型绸布做成的夹缬旗子,旗子在寒风中抖动,谓之“幡子”,祈求一家平安,长命百岁。
天色渐明,郭源指挥老苍头和婢女准备早点,与陈小浩到宅子正门,换桃符,张贴门神和宣纸联句。
郭源道:“桃符用桃树枝干削成,上面画的神荼、郁垒,都是传说中镇鬼辟邪的门神,每年年初一要换新的挂上大门。另据说,先皇太宗夜不能寐,疑被恶鬼所扰,命人将秦琼和尉迟恭将军的画像贴到寝宫大门之上,始能安睡,自始之后,长安城内外到了元日便在大门张贴门神了。”
陈小浩看到那对红色宣张上分别写着“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两行字,笔力遒劲,龙飞凤舞,赞道:“字迹刚劲有力,这副春联堪称大家所书!”
郭源笑道:“我是胡乱写的,岂敢称大家,图个吉祥和喜气。你刚才称它为‘春联’?春联这个称呼不错,那以后就把联句称为‘春联’吧!”
忙完外面,郭源入到正厅供奉的先人牌位前燃香点烛,摆上祭品,唤醒宅中众人拜祭祖先,祈求子孙平安富贵。随后围坐于牌位前的方几吃早点,首先按辈分依次向长辈敬酒,以年齿幼长为序轮流敬酒,从全家最小的孩子开始先喝。案几当中摆着三种佐酒食品:一为元阳脔,是羊肉与鸡肉制成的肉丸;一为五辛盘,盘子里分别放着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五种蔬菜;一为饺牙饧,用大麦、小麦、糯米制出来的甜品,近似于麦芽糖。
轮到陈小浩时,他手捧酒杯,向长者逐一敬酒后一饮而尽,但觉酒味醇正,甘中带苦,与药酒无异。郭源道:“这种是‘屠苏酒’,以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等七种药材酿制而成。据说,屠苏原是长安城中一草庵的名字,北朝时有一得道高人居住于此,每年除夕送邻里各户一帖药,令以布囊包药浸于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内,合家饮之,可避瘟疫,一年不得疾病,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郭源父亲年近八旬,宅中年纪最大,依习俗,年长居末尾者连饮三杯,以示安慰,称之为“蓝尾”。陈小浩颇为惊奇,忖道:长者为尊,为何反倒是最幼小的先喝酒?郭源知道他心中存疑,释疑道:“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从少起至大,逐人各饮少许,则一家无病。”喝完屠苏酒,吃完早点,陈小浩掏出事先用红纸包着开元通宝的“压崇钱”,分派给宅中老人、小孩,老少欢颜。
各里各坊逐渐喧嚣起来,鼓乐声大作。陈小浩向郭源抱拳道:“外面热闹得紧,我想到各个处所游玩一番。”
郭源道:“夜间的驱傩队伍,白天正式巡游,还有狮子舞、卖艺杂耍、教坊乐队演出……你尽情观赏,累了回来,这些天都住我宅中吧,与我到各个里坊的友人家拜年饮宴,自初一至元月结束,长安城的里坊递次设席,谁来谁食,称为‘传座’,体现了邻里和睦,盛世年华。”
陈小浩应了声喏,出了胜业坊,沿春明门至金光门的东西大街,经平康坊、务本坊、兴道坊,来到皇城朱雀门前。
此处为人潮汇集之地,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最是热闹不过。只听吹笛击鼓声不绝,丝竹、锣鼓声喧天,民众欢声笑语,掌声阵阵。陈小浩挤进场地中心,只见场内有一支驱傩队伍正在进行表演,队伍前方有一队男女,头戴老翁、老媪面具领舞,角色叫“傩翁”、“傩母”,围在他俩左右的,有数十个戴小孩面具的,叫“护僮侲子”;另外的人戴着各色鬼怪面具,张牙舞爪作凶恶状。又有领舞者在训斥妖魔鬼怪,传唱正义必胜。大队人马边走边跳,边吹拉弹唱,吹笛击鼓,载歌载舞,意示驱赶疫鬼,祈祷新的一年健康无灾祸。
驱傩队伍走过,又有一群舞狮子队伍登场,三人一组,其中两人装扮成狮子,一人武士打扮持绣球引导表演,围观的众人纷纷拍手叫好。旁边一老苍头介绍道:“这种狮子舞源自南北朝,时人观赏波斯人带来的驯兽杂技时,学而习之,原称‘北魏瑞狮’。”狮子舞过,继有鳌鱼舞、教坊唱曲及各种魔术、卖艺杂技表演。这些巡游的队伍在长安城的主要大街走过后,散落于东、西市及各大庙宇前作固定的演出,大街小巷中,还有斗鸡赛狗、斗蟋蟀,各种节庆活动令人目不瑕接,流连忘返。
陈小浩随着巡游队伍一路前行,不知不觉已到了未牌时分,在拥挤的人潮中,忽然感觉身后风动,有人伸手拍向自己肩膀,身随意动,侧身一闪,卸开对方力道。背后那人笑道:“陈郎功力倍增,反应越来越快了。”
陈小浩回头一看,见原来是胡不归,喜道:“胡大哥,你什么时候回到长安城的?”
胡不归:“二十八日已返,忙着向信王汇报,未及与贤弟联系。”
陈小浩道:“今日元日,你不须护卫信王么?”
胡不归笑道:“元日大朝会,是朝廷一年里最隆重的朝会之一,不但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必须上朝,各地大员也会派使者或亲身进京贺朝,连远方的羁縻州、附属国都要派人来送礼朝贺。拂晓时分,圣上衮冕临轩,皇后、各位王爷公主以及皇亲国戚一同参加。我是信王食客,不须上朝,宫内自有禁军护卫。我乐得清闲,到处走走看看,不想就碰到了贤弟。”
二人结伴而游,胡不归在长安城客居八年,对各坊各巷的环境了如指掌,陈小浩随着他观赏了多个热闹处所中的新奇杂耍,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又在邻近延兴门的新昌坊青龙寺戏场看了小半个时辰戏曲。青龙寺据乐游原冈原之上,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声连平地,为近楚城墙,是长安四大戏场之一,被称之“座客千官盛,场开百戏容”。一场曲舞落幕,另一场将起,二人感到饿意,就近进入一家酒楼,上到二楼寻了一个临街的雅座坐下。
胡不归和陈小浩都是岭南人,饮食习惯相近。胡不归吩咐厨子宰了一只活鸡,按照岭南白切鸡的做法,拔毛洗干净,原只放进大鼎炖煮,鸡肉熟透后取出斩件上碟,另外再炒了几样小菜,沽了两壶酒,边吃边交谈,二人说着岭南话,格外亲切。
说了一会城中见闻,陈小浩压低声音,用岭南话将潜入王銲宅中,偷听王銲、邢縡、樊禹、紫阳真人等人谈话的情形简单说了一遍。胡不归道:“这些天我率两队虎卫到了甘肃平凉薄落山脉,那里峰峦雄峙,危崖耸立,怪石突兀,洞穴广布,我们暗中沿途追查,获悉凌飞龙率一众弟子已潜回追魂一叶的巢穴——盘龙洞,我们在盘龙洞周围险要地形作了标记,只须时机一到,信王一声令下,即可攻入盘龙洞,尽剿追魂一叶。”
陈小浩道:“王銲、邢縡、樊禹、紫阳真人的谈话,从未提及追魂叶、祆教,他们之间似乎没有联系。我认为,二者所谋划的并非是同一件事,殿中侍御史凌景元被刺杀,或者仅是王銲替其兄长王鉷剪除政治异己的一次单独行动?”
胡不归道:“王鉷飞扬拔扈,对同僚心狠手辣,当然有可能因政见不同而剪除凌景元。但朝廷官员被刺,已引起城中震动,金吾卫花费了许多精力去侦破此案,似乎对王鉷亦不利。这就有点费思量了。你刚才说他们商议中,提到‘右’、‘赤焰’几字,却是何解?”叹了一口气,道:“如今天下太平,黎民尽享盛世,本该多好!这些乱臣逆子偏不安生,总想捣鼓些动静出来,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