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第一个晚上,贾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并不是床的关系,贾瑞也没有那么矫情,主要是现在实在是太早了!才戌时,天就黑透了。贾瑞躺在床上盯着纱帐默默发呆。四周安静的要命,只有3个人的屋子(厨子是回家住的)越发显得冷清。“哎!”贾瑞长叹了一声。心里涌出了一股孤独和无力感:陌生的世界,近在咫尺的生存压力,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凄凉。用另外两个字形容,那就是“我C!”
伤春悲秋之后,贾瑞毫无底线的睡着了,北京时间8:20……
没用到老爷子催促,贾瑞很早就自然醒了,不知道是古代的空气好,还是早睡早起确实有益身心健康,贾瑞的精神出奇的好,丝毫没有之前的各种懒床。然而----“贾瑞!赶紧出来吃饭!今日若是再敢迟到,我非要打死你不可!”门外传来贾代儒老爷子中气不足,但竭斯底里的声音。
“起来了起来了!爷爷你用过饭先去,我随后就到,今日必不敢迟到!”贾瑞赶忙在屋里大喊。今天真怪不得贾瑞,实在是古人的头发真的是麻烦,从来不剪的长发必须要盘成两个丸子挂在头上。真的是要了贾瑞这个直男的命,以前长年板寸的贾瑞何时盘过头发?一盘就散,累的胳臂发酸。总算是在上课前盘出了一手松散的头发,看起来就像炸丸子结果把丸子炸爆了。
狼狈不堪的感到私塾,本以为已经是踩点到达,没想到,偌大的私塾中,竟只有一个小孩,搜寻下记忆,恍然大悟。难怪,正是刚刚入学,今年才6岁却无比认真向学的贾兰。贾兰看到贾瑞,忙站起身施了一礼到:“瑞叔早”。贾瑞点点头:“兰哥早啊,还是你最有向学之心,莲出淤泥而不染,你可不要被别人给带坏了。”贾兰是个小大人,虽然思考不明白为何贾瑞突然变了性,教育起自己,但还是端正的说到:“多谢瑞叔教诲。”贾瑞不禁心里暗笑,自己穿越回来,虽然是个不起眼的远房小人物,但是至少也是贾府私塾的孩子王啊!一方面贾代儒管理着整个贾府的私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贾瑞13岁的年龄在私塾已经是最大的了(大一点或者懒得读书,或者已经成家干脆不用来了)。如果能把这些分支子弟调教明白,未来也是一大助力啊!至少实现起来,比无头苍蝇似的考科举成功率高多了。
坐在主位的贾代儒倒是一脸诧异和欣慰,刚才想骂贾瑞的火气也无影无踪了,贾瑞果然知道学好了,还能用典故教育侄子,现在就连看贾瑞的爆炸头都顺眼了许多。于是淡声说道:“好了,快坐下温书吧,一会我要考较你们功课。”贾瑞听了,忙施了一礼坐了下去。
莫约半个时辰后,外面才传来一阵吵闹声,三三两两的小屁孩提着书箱陆陆续续的赶到学堂。然而当一个个骄傲的小脸看到贾代儒的时候,都开始慌了!啥子情况!贾代儒因为年龄大了,平常只是下午来一趟私塾,给大家解答问题之后,就会留下卷子回家,让贾瑞帮忙看着。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
“先生早!”看着一群人面色不好,还是贾蔷仗着是嫡脉玄孙,有几分脸面,先开口问了安。贾代儒倒是淡定的很:“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子的教训你们要时时牢记。”众学子看到贾代儒开始掉书袋,就明白今天这关算是过了,放松了下来。“好了,你们各自坐好,今天我要考较一下你们最近的学习成果。”乱哄哄一片之后,大家安静的坐在了座位上。
“你们现在都是蒙学阶段,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掌握背熟,是最要紧。因此,我今天就要考较一下你们四书的掌握情况,也好因材施教。”正说着,在一个板子上,写下了考题: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你们根据大学的这段话,讲一讲对格物的理解。放学的时候,把答案给我。”
贾瑞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前面一片八九岁的小屁孩摇头晃脑,不禁感到十分喜感。恶趣味一起来,用毛笔捅了捅前面小孩子的后背。
形容一下接下来的场景,贾瑞真的想唱一下万万没想到的主题曲。前面最多也就九岁的小屁孩,竟然回头对贾瑞羞涩而妩媚的笑!“C!”贾瑞忍不住喊出了声,直接就盖过了贾代儒在前面的喋喋不休。贾瑞捅的正是日后“勾引”薛蟠、秦钟的“香莲同志!”还好今早忙于编头发,导致没时间吃早饭,不然现在地上绝对是有辱斯文的呕吐物!相比于贾瑞,反应更大的是坐在前面,满脸铁青的老夫子:贾代儒。
“贾瑞!”贾代儒的声音近乎咆哮,“你给我站起来!”刚刚以为自己的孙子要转性,现在居然在私塾这样的孔学传承之地口出脏字!简直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给我跪到圣人像前,好好反省!什么时候知道错了,什么时候在起来!”
“爷爷,我已经知道错了!”趁着贾代儒还没有进一步发火,贾瑞赶快站起身说道,“我只是听闻了这个题目,突然灵光乍现,不吐不快。‘操守’二字甚是契合格物啊!所以大喊了出来,然而孙儿刚叫出一个字,就已经悔悟:君子修身,怎能打扰同窗!”说完赶紧向前面一群目瞪口呆的小屁孩行了个礼,“孙儿知错了,这就去孔圣像前反省!”
前面的吃瓜群众都呆了,大白天当着十几个人的面喊出了这么大声的国骂,居然还能洗?倒是金荣这个小子机灵,平常就爱跟着贾瑞混,赶忙站了起来:“先生,瑞大哥最近一直努力温书,看到这个题目有感而发也不奇怪啊!你就饶了他这一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