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梅存义站在古玩市场的外围等待着,他实在想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会对这件元代青花物件这么上心。

刚在荣宝斋鉴赏完元青花瓷器,出荣宝斋的门就要去见一见那位叫做苏元的青年,而且还要一人前去。

梅存义自然是不同意,但是拗不过老爷子的牛脾气也只得作罢。

不过想来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也就由着他了,也就不足几百米得路程,出不了什么意外。

梅存义站在路边闲逛的时候见梅知理已经回来,也是连忙迎上去,搀住父亲的手臂,梅存义说道“父亲您问出什么结果出来了吗?”

梅知理缓缓说道“那小伙子可不简单,一眼就断定了一件清代鼻烟壶。”

听见自小就严苛的父亲如此评价苏元,梅存义也是心中不忿得说“一眼就断定年代这种本事是不简单,但是您从教这么多年,见过有这份眼力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何唯独对苏元有这份评价?”

梅知理摇了摇头问道“瓷器鉴赏会上你也在,你说下对那件元青花镂雕盖罐的看法”

梅存义努力在脑海中回想着元代青花瓷的模样然后张口说道“那件器物形体优美,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十分精美,但是您不是说那是一件赝品吗?”

梅知理接着话说道“不错,在鉴赏会我们看见的那件元青花的确是赝品,但是今天我在荣宝斋看见的东西可以确定是真品无疑”

梅存义听见这话也是一头雾水,连忙说道“有真品那又为什么会用赝品来作展品呢?”

梅知理推开了梅存义搀扶自己的手臂,然后说道“为什么不自己动一动脑子呢?”

听见父亲的话梅存义心中一惊,确实在父亲面前自己就如同一个孩子,习惯性的去问答案,而放弃了自己思考的能力。

接下来的梅存义跟在父亲背后缓缓向前走着,回想着从鉴赏会开始每一个细节,突然他想起吴智在鉴赏会说说过元青花丢失的情况。

再联想到父亲刚说的一些细节,如果梅存义还猜不出一二,那他也就不用在石市混了。

想到这里梅存义连忙追上父亲的步伐,然后说道“父亲我明白了,我回去就安排,下月初一您六十大寿的日子,苏元一定会出现在您的眼前。”

梅知理听见此话也是面露满意的表情,梅存义也是连忙上前搀扶住父亲进入到一辆黑色商务车之中。

————————————————

所有人的快乐与难过都来产生于平衡。

苏元现在就很高兴,而这个高兴主要来自于大佬六给的200块掌眼费。

苏元走在回家的路上,手中提着刚买的猪头肉与熟牛肉。

苏元的家是师傅留给他的,在当地有些年头了,据说之前是某国营工厂分配下来的房子,老爷子买下后也就在这里回忆自己的这一辈子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苏元住在5楼,电梯自然是没有的,只得爬楼梯上楼,幸好这里的楼层不高,6楼也就是顶楼了。

楼道子有些昏暗,白石灰与绿油漆墙上,有着小孩子的“杰作”,其中有几处苏元记得还是自己小时候偷拿教室的粉笔,写的某某是王八蛋。

走在楼道子里就如同欣赏一道时代的留言墙,虽然这里的墙粉刷过多次,但是每次粉刷完毕后,都会迅速出现各种留言,以弥补墙面的空白。

后来最早一批在这里留言的人长大了,搬走了,他们的孩子不用再爬楼梯了,有着更加方便,快捷,干净的电梯。

墙面也不用粉刷了,这面非正常意义的留言墙也就没人更新,现在能看见的只有一张张开锁,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在所有小广告中唯一能够让苏元停留两步阅读一下的,就是经常更新的“重金求子”的广告了,相比于那些无聊的开锁广告,“重金求子”的广告当然新颖许多,不说别的的,至少小广告上的美女看起来就有种想让人报名的冲动。

回到家中,苏元将买回来的卤菜就着塑料袋摊放在桌子上。

从老旧的抽屉柜里拿出了三根香点燃之后插入到一个黑色三足香炉之中。

黑色的香炉之后摆放着一幅黑色牌位,牌位上用着鎏金楷书刻到上师胡黎之位。

胡黎就是苏元的师父,不仅抚养苏元长大,也是教会苏元各种江湖本事的人。

那是6年一个宁静夏日夜晚。

晚饭过后,胡黎坐在椅子上拿着长长的烟袋锅子,嘬了一口吐出一阵白烟然后对着苏元说道“徒弟啊,今儿不用练功了,坐着陪师傅聊聊天”

穿着白背心,大裤头的苏元应声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师傅跟前。

苏元见师父胡黎嘬了口烟,吐了出来这才开口说道“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上至庙堂之高,下至市井之间,皆称之为江湖。”

“据说在汉朝的时候已经有八大门的存在,但是在当时却并未确立八大门的名声,至南北朝时期,祖师见华夏神州生灵涂炭,集各能人义士,平定乱世,救汉族血脉于水火之中,后而定八大门之名”

“而其中其中惊门是江湖八大门之首,主要是研究吉凶祸福,为人指点迷津。那么如今看相算命的都算惊门中的江湖人。惊门始祖是伏羲与周文王,传说伏羲画八卦而文王演周易,而江湖术士们常拜的还有另外一位祖师爷就是汉代的东方朔,据说东方朔曾经就在长安城中摆摊占卜。如果说惊门也有经典的话,那就是《易经》。

江湖八大门以惊门为首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它研究的是天道变化。惊门一旦精通,则其余七门江湖术都可触类旁通,推演吉凶祸福世事变化本就是世间道的核心。现代的算命先生恐怕没这个本领,但是看人的眼力活还是基本功,而世间江湖术总而言之就是看人下菜碟。

第二是疲门讲究的是行医济世之道。这里的行医不仅包括江湖游医,也包括坐堂医生,甚至包括古代的巫祝等等,只要是用各种办法给人看病,皆归疲门。疲门中人拜的祖师爷有两位,医圣张仲景与药王孙思邈。但是如今说江湖疲门,大家指的大多都是游方郎中。

疲门仅次于惊门位于江湖八大门之二,地位也很重要,因为它研究的是人自身的学问。严格说起来疲门的始祖是黄帝轩辕与炎帝神农,他们也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疲门的经典当然是《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

第三是飘门,讲究的是云游求学之道。飘门的祖师爷是孔子,孔圣人,这恐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而时至今日,江湖杂耍卖艺、登台现演的,甚至烟花柳巷的人,都自称飘门中人。

第四是册门讲究的是考证今古之学。册门的祖师爷是司马迁。时至今日江湖术,捣腾真假古董的,卖春宫的,经营字画的,都自称册门中人,甚至还包括盗墓的。

风门研究的是天下地理山川。风门的祖师爷据说是郭璞,那么如今的风水先生、阴阳宅地师都是风门中人了。

第六是火门讲究的是各种养生之术。火门的祖师爷是葛洪葛天师,经典包括《抱朴子》、《参同契》等。那么炼丹术、炼金术、房中术都是火门江湖人的把戏了。

第七是爵门讲究的是为官之道。传说爵门的师爷是鬼谷先生,经典是《鬼谷子》与《战国策》,鬼谷先生有两个很有名的弟子苏秦和张仪,传统爵门讲的其实是纵横术。自近代以来以官方机构的名义诈骗等等,也算是爵门的江湖术。

第八是要门,讲究的是落魄之道。这一门的学问十分深奥,时运不济时该当如何自处又如何渡厄?要门的祖师爷据说是朱元璋,还有一说是柳下拓,其究竟已不可考。近代以来,打莲花落要饭的,吃大户打秋风的,装作僧尼化缘骗人的,甚至下蒙汗药的,都可算要门中人。说书人在故事结尾会向听众要润喉钱,在古人看来这般开口去要的与叫花子无异,故说书人亦是要门子弟。

胡黎一口气说完了江湖八大门之后,乘着歇气的功夫嘬了一大口烟,然后缓缓的吐了出来。

年少的苏元连忙劝到“您老呀,慢点抽”

胡黎吐出胸膛中的烟气然后示意苏元坐好说道“不打紧,不打紧,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

然后接着说道江湖八门,然后接着说道“总的来说江湖八大门包罗万象,但是发展至今,八大门已经名存实亡,就算有些传承下来也已经沦为骗人,骗鬼的把戏了。

说到此处苏元感师父的语气明显有些落寞。

胡黎缓和了一会看着坐在眼前的苏元张口问道“苏元啊,我刚才说的你都听清楚呢?”

苏元连忙回答道“您老说的太快了,我就记住个大概”

胡黎点了点头说道“记住个大概就行了,现在师父考一考你”

“你跟着师父从小到大也是学了不少本事,你觉得你学的本事最像大八门中那个门派的?”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