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伯母我就说长生哥不会有事的吧!”

此刻封家小院亮着一盏油灯,封母正坐在院子里织着绣品。

“回来了?早点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看见封长生平安回来,封母收回了眼神继续低头绣着。

封长生不由得心一暖,“娘,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说完就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他怎么会没看见封母在他回来的刹那,眼中的欣喜呢。

封长生将门掩上,怀中的酒也放在了床头,躺在床上看着外面院子里依旧没有熄灭的灯光,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夜漫漫,一阵夜风吹过,从房间里带出了一声呢喃。

“真好···”

···

···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一阵阵读书声从天字学舍当中传了出来,回荡在紫竹林当中。

微风习习,竹叶也在空中随风舞动,偶尔还有几片调皮的竹叶从窗户外飘了进去。

封长生坐在座位上右手虚空一抓,一片紫竹叶便被抓在了手心。

“封长生!”方夫子的声音从讲台上传了下来,吓得封长生连忙将手上的竹叶藏了起来。

方夫子拿起讲台上的戒尺走了下来,“封长生,你在干什么?”

封长生听到后立马站了起来:“回夫子,学生什么也没有干。”

说着看见刚刚因为手忙脚乱,导致落在地上的竹叶,连忙低头向着旁边的王仲使了一个眼色。

王仲心领神会,右脚慢慢地移动到了竹叶旁边,将它勾了过去。

方夫子自然也看到他们的小动作了,不过也没有揭穿,只是将戒尺冲右手换到左手上后,接着说道:“昨天大家都去参加了三院大比,今年的第二道题是根据论语中的一句话写出一篇文章,封长生,将你写的念出来给大家评鉴一二。”

方夫子说完也不继续停留,回到了讲台之上,不过眼神却还是盯着封长生,他倒是要看看,这个说出王道霸道的孩子还有什么过人之处。

封长生自然知道这不是方夫子故意为难自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将自己昨天写出的文章交给方夫子过目了,便是希望可以大致评估一下成绩,也可以让方夫子指点出自己的不足,可是封长生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有信心,准确的说是对《陋室铭》有信心,所以他并没有写给方夫子。

这样一想,好像方夫子这老头还有点可爱嘛。

封长生想归想,但还是将自己写的念了出来:

“山不在高···”

粗听第一句,方夫子就打起了精神,好句子,好意境,好狂妄。开头边将自己比作了仙人与神龙,果真是少年意气,更是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不管居住的地方如何,只要有仙人或者神龙便不是无名之地。

可是开篇气势如此宏大,后文要是收不住那可就是败笔了,方夫子默默想着,心里却出现了一丝期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当听到这句,其他学子没什么反应,但是方夫子却不一样,因为这句方夫子知道应是从《尚书·周书·君陈》中的:“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演变而来,更是一句警策之语。

短短百余字,却写出了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

后面更是点出先贤的居所,诸葛亮的草庐,与扬雄的凉亭(ps: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最后将题目中孔子说的话,“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为最后的结束语,更是加深了整篇文章的主意,升华了主题。

方夫子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名十四岁的稚童写出来的文章,就算是他自己,短短一个时辰之内,也不可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章。

与此同时,一处大厅里面三名老者正坐在下方的木案之上,身前则是这次三院大比的考试试卷,此刻他们一刻没有停歇的批改这这些卷子。

而在他们上方亦有着一位发丝花白的老者坐在其上,手拿着一本野史看了起来,若是李洛儿在场的话,便会认出来,此人便是她的爷爷,李崇业,李公。

“这篇文章!”一名老者突然惊呼了一声,手拿着一张试卷惊喜的说道。

“怎么了?”

“我看看!”

下方其他两位老者都被吸引而去,一盏茶的功夫过去,其他两位老者在看完之后也是不约而同的一阵惊呼。

引的上面的李公好奇不已。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