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玄尹秀柔于大厅等待,此时,两人已先后完成考核,三位考核官员也已经离去。
对他们两人来说,这场考核可说是简单非常。对于修炼,这三位考官虽然研究时间颇长,至少是他俩的数倍,且也都是突破奇点之人,在这土著中或者那芸芸众生中都算得上人才,但是与两人比较起来还是有不小差距的。特别是对那些修炼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推陈出新方面,更是差距巨大。这次说是考核,但后来基本上都成了请教了。这次应聘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两人也不急,静心等待。
不到半个时辰,就有了回应,一中年男子带来的消息,自称姓张名云。他此来一是通知两人已通过考核,司教府正式聘请他俩,二来是跟两人说明司教府规则,三是带两人到司教府为他们准备的府邸同时带他们参观一下司教府。
为了节省时间,当然是边走边说。其实司教府规则很简单,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天才教师更是优待非常。司教府帮他们登记入册后,就会给他们安排学徒,让他们教导。他们也可以游走全城,选择学徒,只要他们看中的人愿意跟随他们学习,就可跟司教府报备,登记入册,那么此人也就是他们名下弟子。
司教府会给每位教师安排三十名学徒,这三十人中若是有不服管教或者品行不端,或教师觉得不是适合教导之人,教师可以自主将其清退,但是每位教师名下弟子不得少于二十五人。而为避免教师以量取胜的心理,导致国家人才不能得到精心培养而被埋没,又规定每位教师名下弟子不得多余五十,至于教师自己能招收多少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其实以他们星才学院弟子的招牌,希望跟他们学习的人大有人在。就是司教府给他们安排的三十人,其实也是司教府精心挑选的,他们可不想让那些庸人来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而如何教学全由教师自主,司教府不会过问,不把学徒弄死弄残了就行,他们只看成绩。
两人最关心的当然就是薪资待遇了,他们每月酬劳是三万,也就是一天一千。每教导出一个突破奇点的弟子,可得百万奖励,且每三月有一次同级比试。所带班级取得第一名,教师可得百万奖励,第二名,教师可得七十万奖励,第三名可得五十万奖励。若是所带班级一直垫底,或者名下弟子长期没有进步,就会被酌情降薪甚至辞退。
所谓同级,其实说的是年龄,这些弟子没被分到他们名下时,也在接受相关教导,现在只是由大课堂转小课堂,由常规培养转为重点培养而已。
而为了尽量使竞争公平,对后到的教师有一定宽待,并且,若是取得好成绩有一定的额外奖励。毕竟,学徒到了分配年龄,司教府就会对其进行考核并排名,而分配就是按照这排名从前到后依次来的。
也就是说教师来的越晚,越晚分配学徒,那么所分得的学徒在同龄人中排名就越靠后,而且这些靠后的学徒接受的重点培养时间也越短。这样比试时自然就处于劣势,对教师来说也有些不公平。所以要酌情给这些后来的教师一些优待和补偿。
其实让教师自己寻找弟子也是维持公平的一种方式。自己招收的弟子,可以不分年龄,比试时可选择相应年龄的班级挑战,甚至越级挑战。当然,越级只能低年龄级挑战高年龄级。而不管是平级还是越级挑战,若取得好成绩都有相应的奖励,成绩也会作为评判教师的指标之一。
说话间,张云引领两人来到教师登记入册之处,两人在司教府教师名碑上留下烙印,并且由登记人员于两人行牌中留下林川国教师身份证明。风玄取出行牌并开启,向上滑动一下,星才学院风玄的页面换成了林川国教师风玄。向右滑动一下,身份页面变为功能页面,他心中有数后,关闭行牌将其收好。
谢过那登记人员,两人随张云走出登记处,开始游览司教府,并由张云介绍认识司教府各事项负责人与他俩认识,并与他们互留烙印,方便以后有事联系。最后张云带他们去到司教府给教师们准备的府邸处,让他们挑选府邸。
这府邸既是给他们的住所,也是他们的教学之地。据说,这府邸有上千座之多,分散于方圆上百里的广袤土地,并且随时可以增建。每位教师可根据各自喜好,任选一座自己喜欢的且还未被他人占据的居住和教学。
经过对比挑选,风玄尹秀柔选了两座紧邻的府邸。见他俩没有其他需要,张云告辞离去,并说明给他们分配的弟子,他会在两日后带过来,请他们到时不要外出,至少不要外出太远。两人自无不可,爽快应承。
成为教师,两人也算是在这试炼之路上确定了一个暂时的方向,并迈出了一步,在未来一段时间只需按部就班行事就行了。
当然,这说法更适合尹秀柔,风玄还另有计划。对他来说,教师只能当副业,在清闲时干干就行了。不然价格动辄百万千万的药材,他们何年何月才能买得起一份?想要快速获得所需物资,并且快速增进修为,自然是擂斗更合适一些,他本来就是于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人。不过擂斗太过危险,他肯定是不能让尹秀柔参与的,所以就让她留在这里帮自己教育弟子吧。
此时两人也像是放下了一块心中大石,感觉轻松不少。之前那种苦苦寻觅,却一无所得,明明找对了地方,却全是被人捷足先登的感觉,真是太让人心伤。
两人缓步游览府邸,有说有笑,刚才虽然已进去看过,但那只是走马观花,看得粗略非常,只是大致熟悉了下布局。而且之前有外人在旁,也不能自在谈笑。此时细细观赏之下,不得不说,此界之人不只是在各种技术上远超他们故土,就是这建筑的构思、设计、装点以及与环境的融合等方面也不知甩他们故土多远。
他们故土之人,大多以奢华为美,而此界之人可说是以美为美。没有什么金碧辉煌,没有什么色彩斑斓,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奇思妙想。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恰到好处,让人挑不出毛病,使人一见心怀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