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的风些许冰冷,拨弄苏老道的衣襟吹在了身上,时光的回眸,感慨万事不由人,正可谓:“真真假假又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菩提,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祖父,您老快过来洗把脸。”孙子苏大海手提一桶水,径直来到苏老道身边。
“嗯,先放下吧。你也先进去,和主事他们一起在正堂等,我等下换身衣服就来。”苏老道吩咐道。
“好的,祖父,那您老记得先洗把脸,我这就进去。”苏大海笑呵呵地说完,转身朝正堂而去。
苏大海推开竹房正堂门,映入眼帘有一神龛,只见横批红底黑字自右向左,宛如凤舞龙翔,观其形更是正楷端庄:供奉吾祖师之神位;上联:祖功宗德流芳远;下联:子孝孙贤世泽长;神位:九天司命祖师爷香席位;堂号:武功堂上历代先人之神位;其三神位名自上而下:祖师太上老君、正一真人、罗仙师。
(注释:祖师太上老君乃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正一真人乃张道陵,姓张名陵,东汉沛国丰人。罗仙师乃罗公远,又名罗思远,鄂州人。)
苏大海一进门就跟正堂等候的族内主事们说道:“诸位稍等片刻,祖父稍后就到,有事交待。”
说完苏大海便和大家一起静坐在角落里的长条凳上,耐心地等待苏老道。
苏老道新换一身素白的袍子,全身简朴的装束,还是遮盖不了他道骨仙风,黑白的头发,那满头黑白各半极为明显,他踱步入门径直走到神龛前说道:“一起过来给祖师爷上香。”
竹屋正堂内一众六人手持三支燃香虔诚恭敬给神位上香、磕头......
神龛前重新摆放好一横两竖的长条凳,苏老道独坐中间,苏大海和主事们坐于两旁,苏老道正在跟他们讲苏氏家族仙缘渊源的故事:
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创世纪,到三皇五帝时期,黄帝是五帝中第一帝,一统华夏部落的丰功伟绩定能被功德卷令封神,而黄帝的志向是成仙,不是成神。
为了能获得让肉体保持长生或还老顽童的道法,黄帝通过向许多能人异士学习,借鉴他们的各有所长,在他不懈努力下创出了《黄帝内经》的修炼道法。
相传黄帝一百二十岁生日那天,打算用大地之母女娲娘娘留在凡间的乾坤鼎和自身肉体炼化融合,已达到肉体长生的境界为目的。
乾坤鼎为何物?乃真神器。
当年女娲娘娘使用炼妖壶降服祸害世间妖兽魔物,而跌落等级变为乾坤鼎。该鼎又被黄帝融合失败,把山峰都被炸凹了,使得乾坤鼎彻底成为原始形态的葫芦瓜。
葫芦瓜随着这一爆炸,也不知所踪。
好在黄帝修炼《黄帝内经》道法在肉体陨落之际,还能成功抽离乾坤鼎的九成神器灵识,神器灵识化成一条黄龙。
在黄帝尸解成神后,这条黄龙就成了他的坐骑,使得黄帝成为世上唯一乘龙上天宫的神。
黄帝坐在龙背上,手抓龙须,飞升到九重天玄天黄帝神堂居住。
虽然黄帝修炼《黄帝内经》道法没能成仙,但是他成了九重天之下最高的正神,那就是天帝。
天帝在天地法则认可之下获得高等神籍符,直接获得居住紫薇天宫的权利,这座紫薇天宫在天宫三十三重天里。
玄天的黄帝神堂和天宫的紫薇天宫两居所可上下随意传送,好不惬意。
世间自此有了修炼道法《黄帝内经》,后世尊称黄帝学。
上天法则为了维护天地秩序,除了五帝时期的丰功伟绩直接被功德卷令封神外,允许世间凡人通过修炼黄帝学成就神通大能,只要为世间做出功绩,一旦人们认可建庙宇,烧香供奉祈求保佑,获得人们的信仰精神念力,从而感召功德卷令封神飞升成神。
至此,上天开启了一大批入驻天宫一重天到三十二天的封神大业。
等到上天封神大业结束后,凡人成神的道路就基本终止。
世间凡人有不少方士继承了黄帝宏图仙业,仍不断探索修炼成仙的方法。
时光的轴轮来到春秋时代,人间出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道主义学者老子。
老子在他八十四岁时,心情平和、神情喜乐骑着黄牛,斜坐在牛背之上,手捋银须,在一处山门下的青石台尸解飞升。
当时老子尸解时,许久不出世的功德卷令,再次被他沟通引世,还赐了他神籍符,让他飞升天宫成神。
相传老子在青石台上留有一本《老子》修炼道法,又名《道德经》。道法的核心理念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是修炼法门的总纲,甚是奇妙。
世间又有新的修炼功法《道德经》,被后世尊称老子学。
相传老子飞升台处的青石台阶共三十二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三十三层,正好暗示着:他的'老子学'会有一人率先创道发扬光大,也会有一朝天子尊奉他老子,使得人间的信仰精神念力将会井喷,获得将来入驻天宫三十二重天里头的神籍符,拥有天宫三十三重里一神之下万神之上的权力。
世间凡人通过修炼老子学也能间接出现神人,也要积攒功德,收集信仰精神念力,获得功德卷令的认可,才可封神飞升。
尽管尸解成神入驻天宫神位大能者数量寥寥无几,但有神位总比没有强。
与之相比,世间凡人仍然在探索修炼成仙之路上寻觅,他们的脚步是永无止境。成神与成仙两者不矛盾,成不了仙,好歹也可以成神不是。
时间已到东汉时期,辞官后的张陵也是继承黄帝宏图仙业者之一的修士。天资聪明的张陵,把黄帝学和老子学两种修炼道功法融合贯通后,形成黄老之道的全新修仙道法。
后来,张凌在蜀鹤鸣山制作道书传道,创立正一盟威之道,称正一道,又称天师道。张凌后称张道陵,是早期道教的创始人。
正一道尊太上老君(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道法。
张道陵又称张天师,最终也没能修成仙,只能尸解成神,飞升天宫成为四大天师之一,后世尊称为正一真人。
正一道主符箓道法,相传古代帝王能用符调兵遣将,可视为帝王信物之一。道士能用箓与神沟通,也可视为沟通载具。
再后来,张道陵的后人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又称五斗米道;天师道天师之位由其子孙世袭;正一道的道士可以不居宫观,可有家室。
唐朝时期,帝王对老子尊崇有加,自称是老子后裔,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屡屡行追封。
也印证了老子青石台阶的预言,难能可贵的是太上老君获得人间的信仰精神念力越多,在天宫的地位越高......
当苏老道讲到此处时,停顿了一会,对在场的五人说道:“不管是你苏大海,还是你们堂内主事都有在开元观修行过,最不济的也当过道童,你们就是开元观的弟子,要记住咱苏家修士的道法出自正一道。稍后我会跟你们讲咱苏家仙缘出自师公罗公远、罗仙师,那是前朝时候的事了,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时候的事,我们苏家因此和唐王朝结下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隐晦。”
听完苏老道说的话后,场内五人无不情绪万千,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