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没有班长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这是多少新兵的想法。

不是说班长不好。

而是因为班长的存在会让新兵拘束。

班长走的时候,郑凯和昌羽不知道。

班长回来的时候,郑凯和昌羽也不知道。

集训队的人还是训练。

“郑凯,你去把标杆插上,确定好距离啊,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

三炮班长开始教自己班的小兵了。

“是,你看好了,保证给你插好好的。”

说着,郑凯就拿起了标杆跑了出去。

然而这一切被班长连光浩看在了眼里。

郑凯回到训练场的时候,连光浩也回来了。

此时两人的表情是不一样的。

郑凯是略微带点笑容。

连光浩那是非常严肃的。

就这个表情,让训练陡然没有了什么活力。

郑凯的笑容也是渐渐的没有了。

难怪很多时候是要老兵带新兵的,士官带新兵,一个不注意就会太严肃了。

“丁炫,你去把标杆插上。”

“不是有了嘛?”

“你没有看到这么多人训练吗,一个怎么够。”

班长严肃的话语好像很有道理。

“你们两个去,一人一个插上。”

丁炫这是安排自己班里的两个新兵了。

“新兵不要训练啊,你去。”

“嘛的,连光浩你刚刚回来,不知道怎么训练就不要说话。”

“让你去,你就去,说这么多干什么?”

班长好像对丁炫有很大的脾气。

主要是来这里集训的人里,连光浩也就和丁炫熟悉。

连光浩和丁炫是同一期士官。

一起从教导队出去的。

班长看着郑凯跑来跑去的,心里很不爽。

但是又不能现场对着新兵发飙,说教。

这个不爽,很莫名其妙的就转移到了丁炫的身上。

没有办法啊,谁让只有这么一个家伙呢。

在部队里班长都是极其护犊子的。

班长不护犊子,护什么?

护肤品吗?

同样作为新转士官,连光浩是一炮班长,丁炫是二炮副班长。

从职务上,就压了一头。

另外从个人能力上,也是压的稳稳的。

同样都是新传士官,第三年的士官,同样的经历,却有不同的能力。

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他们自己更清楚。

班长的不爽,只能发泄到丁炫身上。

而丁炫也只能默默的承受着。

反抗?

那也要有实力不是。

“成绩怎么样?”排长问着连光浩。

连光浩看了一眼排长,有点不屑。

“首发命中,全部命中。”

连光浩说这句话,压根就没有什么表情波动,似乎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连长就是连长啊,即使从单位里抽调精干力量之后,依然能够组织出有效的战斗力。”

“哼。”

班长的表情,似乎也是对排长不满。

主要还是因为,整个训练场只有郑凯一个人跑着插标杆。

一般人或许会以为这有什么?

不就是跑两趟吗?

但是在某些人眼里,这可不是小事。

尤其是特别关心的人。

就像自己家的人,自己安排苦一点累一点的活可以,但是别人安排,那就是不行!

自己的孩子,自己打,说不出毛病,别人打,不好意,不行!

自己单位的小兵,在自己走了之后,没有受到好好的照顾,你作为排长也是有责任的!

这是班长的想法。

同样,班长也是毫不掩饰的表达这个想法。

丁炫要接受班长的怒气。

排长也跑不掉!

无趣的训练就这么结束了。

本来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

班长回去执行任务,任务执行之后,再回到集训队,基本上一天就过去了。

过去了?

过不去!

训练结束之后,班长开始找丁炫的麻烦了。

这两个家伙,今天也是刷新了郑凯的认知。

丁炫被连光浩追的从营区追到后山。

那场景就像地上的孩子也多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原来严肃的班长还有另外一面。

对了,到现在郑凯才意识到,班长连光浩的年龄比自己小。

昌羽也比郑凯小。

就这么说的话就已经透露出了很多东西。

连光浩比郑凯小。

郑凯是高中毕业之后当兵的。

郑凯是第一年的新兵。

连光浩是第三年的新士官。

很多事情,很明显就能猜测出来。

知识储备!

对,就是知识储备。

对于文化知识,郑凯显然要比连光浩多那么一点。

连光浩的能力是在部队里硬堆出来的。

当兵三年,从开始到现在连光浩都是那种拼命的架势。

学习,死记硬背。

教导队训练的状态,郑凯也是有所体验的。

那种是填鸭式的教学。

对于知识储备不够的人确实是填鸭式的,对于郑凯来说是灌溉式的。

知识储备不够,学习技能就像点式的学习。

一点一点的掌握。

而知识储备足够的,学习技能就像是融汇贯通一样。

那是一片一片的掌握。

面对部队里这些技能,学习方式不一样,要想达到同一个水平,那要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

不想吃学习的苦,那就要吃社会的苦。

不想吃社会的苦,那就要吃生活的苦。

每个人都不可能轻松的。

学习资料这么多,能够掌握,全部掌握,可想而知其中的难度。

其中经历了多少枯燥,郑凯想都能想的到。

而且从连光浩和丁炫的对比更能看出,其中的玄妙。

这个世界变了。

准确的说,是郑凯的认知变了。

对于每个人的理解,郑凯有了新的认知。

同时,郑凯也意识到,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有想不想的事情。

残酷的现实会磨灭掉人原本的东西。

情绪,喜怒哀乐,都会被磨灭掉。

或许这也是人们成长的一个过程。

经历了这些事情,谁还会把谁放在心里?

新排长到了岗位上,还想指挥老班长?

想想就有一种笑话。

军人的天职是一方面,服从,绝对服从,那是凝聚战斗力的不容讨论的原则。

但是真正在现实中,谁又能轻易的服从呢?

桀骜不驯,那是性格,不服从是不存在的。

体会不到别人的成长过程,还想着指导别人,那是不是有点空洞了?

郑凯似乎理解了班长对待排长的态度。

也似乎理解了班长的行为。

这个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挑选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同伴,这本来就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就像袁朗挑选吴哲一样。

从一方面来讲,确实有利于单位的建设。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确实要自己表现出点能力。

袁朗要是没有点实力,吴哲能把袁朗给扬了。

吴哲本身就有点瞧不上袁朗。

那种不屑,是藏在眼神里的。

班长对排长,也或许是有这种情愫的。

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一般是没有人去思考的。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这个必要。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但是也有人会去思考。

比如二级士官和四级军士长。

软实力和硬实力,总是会在不断的对比中。

这个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比较明显。

同时这些差距也会让大家更加努力的前进。

毕竟,有这样的新兵,班长才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班长,排长才会更加努力。

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团队,不在乎起点会怎么样。

因为其中的过程会很刺激。

而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是想要的结果。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