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什么?你说什么?”

教导员很惊讶的质问着。

毕竟这种结果实在是让人费解。

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这么多人,这么多的精英,怎么就让郑凯夺得第一了?

“第一名是新兵。”

值班员重复着刚刚说的话。

好像是强调什么一般。

“妈·了个巴斯,一个个的都练狗身上去了,竟然败给了一个新兵。”

很多时候,并不是结果让人生气,而是过程。

“不是。”

值班员似乎还想要解释什么。

“什么不是?”

教导员好像想到了什么,也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最后一场没有打。”

“没打,你报什么第一名?”

搞了半天,就这?

教导员的态度好像不是因为参赛人员,反而好像是对着值班员的。

“人家承让了呀。”

“又在敷衍,第一名叫什么?”

“郑凯,炮连的。”

“这个炮连搞什么啊,这个新兵这么猛的吗?”

“没看出来,不过下手是真狠,完全不要命。”

“真拿比武不当一回事,把称号给新兵我看看他们有没有脸。”

“宣传材料整理一下,今年拳王就给这新兵。”

“郑凯,新兵,有意思。”

郑凯还不知道,自己这回是真的出名了。

营部的事情,郑凯没有怎么注意,毕竟此刻郑凯正在集合。

“不错啊,竟然拿了一个第一名。”

在集合地点,指导员又露出了那舒适的笑容。

这个笑容,郑凯见过了很多次。

在新兵的时候,郑凯在枪械分解结合比武中取得第二名成绩的时候被表扬过。

在新老兵合练的时候,指导员看着郑凯笑过。

在郑凯编入作战单位的时候,指导员笑过。

在轮训队,指导员笑过。

在教导队,指导员笑过。

在集训结束归来的时候,指导员也是微笑的。

而此时,指导员依然是微笑的。

相比较班长连光浩的表情,指导员的表情别提有多亲切了。

“不管做什么都要体现出我们炮连的气势。”

“今天炊事班给郑凯加两个鸡蛋,早上一个,现在一个。”

提到这个,郑凯别提有多高兴了。

虽然是鸡蛋,但这不仅仅是鸡蛋。

这是一种荣誉。

说到荣誉,对于此时的郑凯来说有点不合适。

因为郑凯还没有这种荣誉感。

以连为家的意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口号上。

那种连队的荣誉感,还真的不是很强。

有,也只是一点点。

毕竟一直以来,郑凯还没有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参加单位的作战合练。

对于单位,只是有情。

战友之情是有的,至于袍泽之情,那还真的谈不上。

一起扛枪,一起站岗,一起经历一些事情,这些还没有发生。

“今天指挥班第一个打饭,你们一排最后一个打饭,尤其是你们一班,搞什么呀。”

“基础体能到现在还这个样子,你们还能做尖刀班吗?啊!”

“连光浩。”

“到!”

“你们指挥班作为尖刀班,就这么定了。”

怎么就成了尖刀班了?

其实郑凯还不知道,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毕竟作为一名新兵怎么可能知道单位作训计划以及作战安排呢?

“明天的外出名额,指挥班两个。剩下的平均分,八个名额每个单位两个。”

其实关于这个东西,有必要讲一下的。

一般情况下,部队是没有外出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部队不是在作战就是在作训,不是在作训就是在准备作训。

很少有外出的。

有外出的时候也是分名额的。

一般一个连级单位也就十个名额。

一个连又分为几个小单位,作战班排一排二排三排,连部指挥班炊事班统称为连部。

三个排加连部一共四个单位。

八个名额落实下来也就两个名额每个单位。

这么多班级这么多人,如何安排,这有其他的安排。

方法很多,这里只说一点,就是郑凯的名额。

靠能力。

毕竟特别努力的人总会有一些特殊的福利。

而这些名额并不是不可变通的。

相互之间也是可以协调的。

至于怎么协调,以后会有的。

目前来说的话,郑凯是太美了。

美滋滋的。

外出名额对于别人来说,那是稀罕东西。

而在郑凯这里不是。

只要自己够努力,一切都不是稀罕物。

这不仅仅是郑凯专有,这种事情对任何人都一样。

这个世界所有的资源都会往努力的人身上靠。

就像集训一样。

参加集训的人都知道,为什么不是所有人,而是部分人。

那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个道理在之前有讲过。

也有点像教育分流。

合适或者不合适,总归是这样的。

这也算是一种激励方式吧。

而一直没有外出过的郑凯听到这个消息,确实激动了。

毕竟郑凯真的有事需要出去。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在部队里治病都是免费的。

这个事,没有当过兵的人也知道。

在部队里治病确实是免费的。

只是经历过的人和没有经历过的人理解感受不一样罢了。

郑凯的脚伤一直是郑凯的一个心病。

在部队里治了不知道多少次。

而且这种问题不仅仅郑凯一个人有,这是大部分都有。

曾经拼尽全力的人都会有这个脚伤。

没有得过脚伤的人,肯定是没有拼尽全力。

就像没有退过几层皮的人,肯定不算是经历过海训的。

脚伤,不管别人怎么对待,郑凯就想着恢复好。

毕竟带着脚伤始终是一种痛苦。

十个外出名额,平均下来,郑凯可以支配四个。

别人平均之后是减少,郑凯平均之后是变多。

无他,就是因为有这个能力。

主要是此次连部的几个人都是班长老兵了,也就郑凯和昌羽两个新兵。

对于这个郑凯还是非常了解的。

作为指挥班战士,对这个非常熟悉没有什么好辩驳的。

连部通讯员,文书,卫生员,士官长,司务长,炊事班长,炊事员,指挥班长,不用细数一目了然。

作战班排,几个班长,几个副班长,几个作战岗位,这些也是一目了然。

按照一般人来说的话,很少有对这些了如指掌的,了如指掌的人一般都是军官,副连长,连长啥的。

郑凯是一个列外。

指挥嘛,不了解自己团队如何安排?

不了解自己所在位置如何相处?

这些东西都是深思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这些都不需要去了解。

毕竟指挥班出身的人也不仅仅是郑凯一个。

多了去了。

哪年没有两个。

这些都是小事。

对于军旅生活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外出名额而已。

虽是稀罕物,但也没有那么夸张。

郑凯也要不了这么多。

只要一个就可以了。

这里只是说一下,作为努力活着的人来说,很多资源会向着努力的人靠近。

越努力越幸运。

只是这次外出,对于郑凯来说确实又是难忘的记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