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休息一下。”

班长说着为数不多的一句话。

说实在的,这句话多少有点让人意外。

休息一下,这句话从班长嘴里出来,一般都是我们这些人训练到相当枯燥的时候。

但此时我们三个人没有任何人表现出任何的疲惫。

完全没有必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不想休息,不是因为不知疲倦。

也不是因为战斗意志满满。

而是因为郑凯有点小心思。

想加把劲,再快一点。

在大部队还没有进入线路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这种情景似乎很能满足一个人的成就感。

还带有微微的优越感。

尽管是职责岗位不同,革·命分工各不同,但这种甩了别人一大段路的那种自豪感还是有的。

多好的一个装逼的情景。

可惜班长不允许。

不是因为班长看透了郑凯的小心思。

而是因为班长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都是带着望远镜的,可以看很远,看的也很仔细。

但就我们的经验而言,眼前的是什么人,哪个单位的粗略的看也能够知道八八九九。

毕竟除了武器有细微的不同之外,还有一面旗帜那是非常的不一样。

虽然都是红色的,但那六个字和八个字的,一行字和两行字的,非常容易辨别。

而且,尽管每个人都穿着迷彩服,但对于熟悉的人,认识的人,还是能够一眼认出来的。

所以,现在哪一个单位到了哪一个位置,我们是非常清楚的。

简单的计算一下,就知道我们这个尖刀班距离大部队有多远了。

虽然是带着望远镜的,但好像也只是装备装饰品,压根就用不上。

作为指挥班战士,谁的眼睛不是尺?

能看多远,周围什么环境,那不比谁清楚。

就像眼前的炮管,这么小的炮管,一定是步兵连的。

扛着大炮的,一看就是我们单位的。

还有那些扛着高射机枪的,明显就是机枪连的。

就这状态,周围随便潜伏个电台,能把战斗编制摸的清清楚楚。

作战方式,作战队伍,以及战斗编制人员战斗力,简直是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的。

但至于需要多大的火力才能消灭这股力量,这就要好好研究了。

这个就不方便叙述了。

若是遇到对战白象家的家伙,那眼前的都是行走的勋功章。

三个人能围剿对方一个营。

但遇到的是眼前的解·放军,那一个个的,谁不想光宗耀祖。

红警中轻步兵之王可不是随便扯的。

三三制战术,突击手,狙击手,医疗兵,支援,爆破,封烟佯攻,牵制火力,迂回,谁来了都得留下来。

若是这里的每个人都像郑凯这样,那真的是谁来了都得留下来。

但,现实不是。

此时的样子,着实有点辣眼睛。

班长安排停下来休息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我们走的太快了。

甩后面的人太远了。

第二个原因,此刻再往前走就暴露了路线,防止有些聪明人抄近道。

第三个原因,此刻的班长意识到了一种现象。

这个现象很玄妙,说好,好像没问题,说不好,也没问题。

班长感觉自己被孤立了。

作为同班战士,伸出的援手没有被郑凯接纳。

而郑凯和昌羽两个人好像很默契。

这多少有点不像话了。

有的时候,有的情景下,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会有这种失落感。

养只狗,还会摇个尾巴呢,对你这么好,竟然无动于衷。

多少人有过这种心境?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知道你对我好,我也知道你为我好,但我依然会对你冷漠,不是我无情,而是因为你对我太好了,我不知道如何回报。

不希望你对我这么好,恩情太重,我无以回报,我欠你的,我没法还!

而这些在班长眼里是想不到的。

郑凯和昌羽的行为在班长的眼里多少有点白眼狼的意思。

说到底,这三个人,永远也不会平等起来。

郑凯和昌羽平等不起来。

志不同道不合,只是身份相同而已。

班长的要求是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上,郑凯会自我向上提,精益求精,把这个当做下线。

昌羽则是差不多就可以了,把这个标准当做上线。

这种心态下,两个人注定不是一路人。

而班长连光浩那种性格,那种处事风格,必然会和大家不是一路人。

三个人虽不是什么优秀团队的和谐样子。

但是战斗力绝对是超然的。

这个超然首先来自班长的领导。

一头狼领着的队伍,战斗力不会弱。

其次郑凯卓然的执行力,这对任何任务都是一种促进。

而昌羽不掉队的心态,差不到哪里去。

只要没有人唱反调,那这个团队就只会快速的向前进步。

这个团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看着其他人,怎么都感觉给军人丢人了。

一路走来,白色的卫生巾丢的是到处都有。

那丢的是卫生巾吗?简直是军人的脸。

太丢脸了。

用过的,没用过的,单个的,整包的,打开的,没打开的,三三两两,你一个,他一个,好像不多,但那么多人,积累起来着实有点显眼了。

我想,此时此刻肯定有很多人叹息。

后悔,准备什么狗屁卫生巾,简直多余。

卫生巾能当鞋垫用吗?

走两步或许会很舒适,但走那么远,什么东西不给磨烂了?

垫着那个东西,真的舒服吗?

看眼前的形式,明显是错误的做法。

但当时有人提出来的时候,怎么就没有人制止呢?

或许,这也是一种教育意义吧。

现实行动教育,说那么多反而不如现实来的简单直接。

只是这样真的好吗?

物资在丰富,生产力水平再高,这依然是浪费。

没有悬念,不可辩驳,这就是浪费!

哪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想象,郑凯只能叹息。

但这个现象不多见。

应该是部分人第一次长距离拉练才会有的举动。

准备这个东西,只是心理安慰,克服对长距离的拉练的恐惧。

其实走过百公里拉练的人,都不会把拉练当一回事。

但看到新兵准备这些东西,依然少有劝阻的。

毕竟从很多角度来说,前人的经验不一定会被后人接受,但后来人经历了这些,自然也就有了经验。

而且经历这些的代价好像也不是那么大。

这个现象,郑凯没有办法处理,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办法处理。

关于路边随意丢弃垃圾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很显著的办法改正。

目前来看这个事情,依然是艰辛的样子。

一个个的太难了。

很多人不是因为体力而气馁,而是因为距离。

百公里拉练,走到这里,算也能算出来走了多少距离。

八·公里的路途,从营区出发到官地,再回去,一个来回是八·公里。

而这个山头,距离官地实在看不出来有四公里。

也就是说,这些人才走了不到十公里。

不到十分之一,就这样了,那接下来的路将要怎么走?

这是很多人艰辛的地方。

相比较大家,郑凯倒是非常轻松。

一路走来,没有什么消耗。

没有显示出有任何的疲惫感。

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百公里拉练对于别人来说是强行军。

对于郑凯来说简直就是散步,背着这么多东西的郑凯,依然觉得是散步。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强大!

这个强大,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在刚刚入伍的时候,郑凯的体质不如任何人。

从日常的训练中就能看出来。

同样的训练内容,大家能好好的,郑凯能跑吐了。

同样的科目,大家轻轻松松的完成,郑凯却全力疲惫。

然而这个过程也就持续一段时间。

新兵三个月之后,郑凯突飞猛进。

之后那就更是一骑绝尘了。

这都是努力的结果。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