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喜欢挑战,也不想坐板凳上看中体大的职篮球员虐菜,也不觉的单靠自己有办法对抗那票职篮球员,所以看来看去,S大成了唯一选择。
普林斯顿是一种很注重无球跑动的进攻战术。一般来讲控球是后卫的工作,但对于普林斯顿来说,内线也需要有一定水平的传球能力,这刚好是德生强项,他高中场均四到五个助攻,以内线球员来算是蛮高的水平。
去年S大是UBA亚军,虽然仍输给冠军中体大近十分,但他们输在最后关头,而且是在最后两分钟内一口气被拉开比数。尽管落败,球员素质也不如对手,但已让人看到扳倒王者的曙光。
“其实以你蛮适合普林斯顿的,我常看你打球,策应能力很好。”
鸿孺说道。
“唉…。”
德生双手抱头,想起这个决定,悔到肠子都青了,当初就是为了往后场发展才来S大,但没注意到阵容,单以比赛内容做决定,结果现在不要提离开禁区了,搞不好连中锋都有他的戏。
“今年的S大,铁定不能只打阵地战,否则一定被中体打假的。”
鸿孺其实对这个蛮好奇的,或者说,这是他会不会入选球队的关键。
“你觉的今年教练会拿什么对付中体。”
德生给鸿孺一说,好奇了起来。
“如果学校选我,一定是跑轰。”
鸿孺十分笃定。
“跑轰…那很难欸,大学队有人打跑轰吗?”
德生有点不敢相信,毕竟这战术真的有其难度。首先防守上,这个战术会使用大量包夹,无论半场还是全场,迫使对手发生失误,并利用流畅的小组挡拆,或投或切,快速结束进攻。此战术体系最出名的当属2004~2010年NBA凤凰城太阳队,丹东尼(MichaelAndrewD'Antoni)执教时期所提出的七秒快攻。若非主力球员伤病,惜败马刺,不然太阳队真的有可能问鼎总冠军。
这战术体系的灵魂是控球后卫,显见鸿孺对自己的信心。
“你应该不记得我了。高一那年,你们预赛唯一输的那场,想起来了吗?”
话锋一转,鸿孺笑问。
“三小!你是那个后卫?”
德生只差没大叫,实在太惊讶了。
“对!我是晨光的控后。”
鸿孺一直期待德生认出他,可惜没有。
不能怪德生认不出来,那时的鸿孺,和现在约莫差了十公分,气质外型也有不小变化,高一的晨光全队是光头,当然鸿孺也不例外。而现在他的头发快长到肩膀上,打球还要拿个戴个发箍。那时他们打的狂野不羁,每个球员上场都像猛虎出柙,动不动就突击包夹、逼迫对手发生失误,高速反击取分。即便对手进球,仍要注意回防,不然可能两分可能马上就会吐还给对手。
除此之外,鸿孺的高位挡拆,是晨光的另把利刃。他搭配一个身高才185的中锋,那家伙也是颗大光头,球技粗糙,但体能劲爆,动不动在德生领空上作业,连空中接力扣篮都难不倒他,搭配鸿孺的切入,那场内线几乎是被完爆。更可怕的是,鸿孺的三分命中率逾四成,守太贴怕被过,站太远怕被投,能里能外,加上神鬼莫测的传球,管它紧迫盯人、半场包夹,来什么破什么。
那场德生被打的晕头转向,第四节坐足板凳,茫然看着球场,感觉像做恶梦。
“….你受伤后,就没再加入球队了?”
德生问道。
“伤好了,高二也结束了,那时想留在晨光打球,可是校长不想组球队,所以就没了…。”
提起伤心往事,鸿孺面色平静,彷佛事不关己。
“以你的能力,应该可以入选。”
尽管鸿孺还没明讲,但德生已从眼神中看到答案,心情五味杂陈。
鸿孺加入当然有好处,以他的传球功力,定能提升自己的得分效率。但反过来说,拥挤的后场再加入他,自己想打后场的愿望,就应该只是梦了。
“嗯…我会和朋友一起参加球队测试。”
言谈中鸿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完全不加掩饰。
“我要将晨光的跑轰,带到S大。”
这是当晚鸿孺最后一句话,背负过去的骄傲,他想将高中没机会拚的,一并带上大学。
“我们一起拚!”
野心很大,但德生信了。
大一还有必修体育课,新闻刚好分到很混的体育老师,随便带下热身操,操场跑两圈,就打发大伙儿自由活动,大部分同学树荫乘凉,班上仅有的七名男生,六个集合起来,打算斗牛。
“学弟,要不要打全场啊?我们刚好在准备班际比赛,可以陪我们练习吗?”
学长们笑容可掬,问在场边耍球的鸿孺,他对半场意兴阑珊,全场倒是还有点兴致,尤其听到学长们在准备班际赛,更勾起这球痴的好奇心。
S大是间很疯篮球的学校,鸿孺和德生虽然都是出了名的球痴,但他们只关心大比赛,对于S大的生态其实并不理解。
“呃…我问问喔。大家要打全场吗?”
一面处理学长们的问题,一面鸿孺手没停,随意将球运的左摇右晃,忽前忽后,穿插几个胯下来回,没丝毫停滞,也不曾看球一眼。
班上没人有意见,比赛开始。
真正全场有四十分钟,但街头全场很多人排队,只需二十一分即宣告获胜,大约是一节比赛拿到的分数。
不用跳球争球权,学长们要球权,新闻这些小鬼头选篮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