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来是两个大家的公子或女子,要不然,也不会有高手暗中保护。
进来的两个美少年,年岁不大,估计也就十六七岁,个头比风大山还高不少。
那三个书生此时也发现不妥,这种长相,只要不是太傻,都知道这两人大概率是出来游玩的大家子女,这可是天子脚下,藏龙卧虎,三人马上要参加省考,也就是春闱考,可不想惹事。
这两人刚进来,后面只听见蹬蹬蹬的声音,一个青年在外面略有停顿,就撩开门帘进来了。
两人回头,见了来人,其中一个说:“哥,刚才这屋吟了一首奇诗,我们过来看看。”
那进来之人团团给大家行了个拱手礼,才说道:“舍弟不懂事,打扰了各位,还请各位不要介意。”
大家都站了起了,回了个礼,都说没事,还邀请这三人一些入席。
这后来的公子年岁也不大,估计也就是十八九岁,说话让人心生好感。
先来的两个美少年也不客气,就找位置坐了下去。这桌子也大,还是圆桌,位置还比较多。
后来的少年瞧那样子,应该是不想让这两们坐下去,但现在也无法了,只好跟着坐下。
“这位台兄,刚才那首七言名字叫什么?”那其中年岁大一些的美少年问风大山,看来这也是个聪明人,看年纪就能准确找到正主。
“咏雪。让大家见笑了。”风大山回答。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真的是好啊,开始我们在隔壁还以为台兄你做的是打油诗,结果最后一句,让全诗都活了,真是一首怪诗,好诗。”
这美少年继续点评这诗。
这时旁边后来的少年听到了这首诗的全文,也在暗自揣测。
“这首诗是我苏哥哥做的,我不过是个传话人。”风大山可不能认,要不然,苏大公子就难做了。
“苏?请问所说的苏姓哥哥是哪家人?”那后来的公子问道。
“就这位苏伯伯的大公子。”风大山一指苏运。
苏运很是得意,还捋了捋胡子。
书生甲这时说道:“就是写<村居>和<赠父离军>的襄阳苏子默。
苏子默是苏卫帝的字。
这两个美少年好像没有听到过这两首诗,那个后来的青年给他们解释。
期间,苏运叫过小二,想加菜。
那书生甲告诉小二,这里有好诗出现,快快笔墨侍候。
那小二看来这种事做多了,快步出去,又快步进来,手中还拿了笔、砚台和纸。
小二说:“各位,我们店的规矩兴许各位不知道,只要诗词好,我们店不仅这餐免费,还根据诗词好坏,给予不同的免费招待,我们有掌柜的也是个满腹经纶的,不会辱没诗词的。
几个书生请风大山写下来,风大山可不会上这个当,他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后来推辞了几下,由书生丙写了下来,交给了小二。
小二拿了诗就走。
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就上来感谢诸位,并告诉大家,不光这餐名单,如果以后苏大公子来这里,都免单。征询了苏运的意见,可否挂在楼中。
苏运巴不得呢,挂就挂呗,无所谓的。
于是,这楼就放了一串鞭炮,把这首咏雪挂了出去。
一会儿,众人就听见外面好生热闹,估计这首诗的与众不同,也引起了众人的讨论。
虽然有一桌子人,但大家都闷头吃菜,很冷场。
那年岁大一点的美少年想搞过吟诗佐酒,大家都没有接茬,明明知道这是大家闺秀,还继续交往,那不是自找麻烦嘛,什么才子遇佳人,屁,门口一会儿就有人撩开看一下,还故意露点刀鞘,搞得热火朝天,估计一会儿会被请去喝白水。
饭菜很丰盛,商家也很满意,这首诗,估计火过个把月不成问题。
最后,大家又匆匆而别,连姓名都不敢问,这顿饭,估计唯一满意的就是后来的青年,连苏运这种人都一句话不说,眼睛除了菜,哪里都不看。那两个美少年,看得出来,很不高兴,非常的不高兴,论谁说话没人搭礼,都不会高兴的。
但是,等那贵公子把二个美少年催走后,几人急忙交换名贴,并希望苏大公子到了京城后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