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风大山都必须进行家传通脉功的练习,纯阳道人最擅长的纯阳剑他也学会了,每天也抽时间练习。
三天后,宣抚使带来了很不好的消息,上面觉得这个工业区规模太大,只准建设2000人以下的集镇,让缩减规模。
风大山听后长叹了一声,他为了这个项目可是费了很多脑细胞的,按照皇帝赵构的尿性,估计是怕规模大了,出现反叛他不好收拾。当年岳飞就是太优秀了,他害怕,进而直接干掉算了。
本想为这个时代创新出一个领先的生产模式,然而,时代的局限性极大地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他面上不说,但心中还是长叹了一声。
几人收拾一下,打点行装回苏家庄,不幸的消息是宣抚使暂时回不了襄阳,据说他的职位有变动,需要等一段时间。
风大山知道大宋朝廷软,而且内奸多,这回是真的有体验了。他们同宣抚使一起回襄阳,安全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你说宣抚使的职位调整没有金国在从中作梗,那谁都不相信的。
一行人刚出驿馆,把所有行李运上牛车,准备去码头坐船,这时张强志带着一队骑兵适时出现挡住了去路。
“这几天我一直在等你们的答案,你们看来是铁了心不与我大金国合作了!”他在马上冷冷地说道。
“你们皇帝对你们的计划可不敢兴趣,而我大金国可以答应尔等,只要你们提出的要求,无有不充,我大金国本次主使大怀忠大人看了你的计划,可是大加赞叹的。”张强志还是想再努力一下。
“感谢大人厚爱,我等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大宋,去异国生活,天色不早了,请大人让开道路,我等要走了。”苏运走上前来说道。
“你们再好好想想,想去大金国要的人,这个世界还没有人能够阻挡;同样,我大金国想要的人,要不到,我们可是要毁去的。”张强志阴测测地说。
在驿馆门口,大金国再强势,也不好拿人,驿馆中的护卫也都拿着兵器出来了。
苏运一行人三辆牛车,绕开金国马队,慢慢地走了。
望着苏运一行人的远去,张强志冲着他们冷冷的一笑。
三天后,江州长江码头边,天很黑,没有一丝星光,江边停了很多船,在一艘停泊在江边的官船上,一个灯笼挂在船头,给了船头一点光亮。两个家丁打扮的人坐在船头,低声在交谈。
“这一路上没有事情,苏老爷和风二公子是不是太小心了。”家丁甲说。
“小声点,大人们的事情我们知道什么啊,听说金国人放话了,要咱苏家庄那行人好看,我们不同他们一起走,这是好事。”家丁乙还把眼光扫了一下远处,但他立刻愣住了,只见三个黑影就站在了船头。
“你刚才说苏运和风大山不在船上?”
三个人都身穿黑衣,头脸都蒙了起了,一人拿着一把刀,一人拿着一把剑,还有一个提着一根短棍,也是是哪个发声。
停船处离江边虽然不远,但还是有半丈距离的,这样无声无息地就站在了船头,让两个家丁心里有些慌乱。
“他们在安庆府地界就下船了,走了陆路,船上就是一些从京城带回的特产,苏老爷下船时告诉我们,如果有人上船找他们,就如实相告。”家丁甲知道如果回答不好,自己估计小命难保。
“想活命的话,就别动,我们搜搜,如果真不在,我们也不会难为你们。”这时家丁才看清是提着短棍的在发声。
“只要不破坏财物和船,我们大人说过,你们可以看,稍等一下,我把船工叫起来。”家丁甲回答。
“船老大,船老大,快起来。”
“有什么事吗?”
“你跟我们站在一起,等大人们进去看一下。”
船老大出了舱门,见两人站在船弦边,就过去与他们站在了一起。他不知道的是,这两人站在船弦边,表面给这三人让开位置,实际是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立即下水。
提着刀和剑的二人迅速走进船舱看了一圈,的确没有发现人,就走出了船舱,对着拿短棍的摇摇头。
“苏运他们走的是哪条路?”拿短棍的继续问道。
“我们是不知道的,来的时候苏老爷说了,大人们如果问他们行程,就如实相告,我们两人一直在船上,也就知道他们在还没有到安庆就下了船,其他的真的不知道。”家丁乙再重复了一遍他们知道的事情。
三人对望了一下,就轻轻一跃,从船头跳到了码头上,码头上有三匹马,上马后一会就消失在夜声之中。
两个家丁相互望了一眼,两人都擦了一下冷汗,幸好没有发生冲突,否则自己只有跳江了,春天还是比较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