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昨天的约定,李四平开车带着俞月,去接俞青和小米(俞青雪天不敢开车),欧仲哲和俞欣去接爸妈,约好在城南二十里处的帝峨山下会面。
到了俞青家楼下,俞青和小米很快下来了。小米穿着红色的羽绒服,脚上是一双可爱的卡通麋鹿角雪地鞋,见到俞月,她立刻撒开妈妈的手,张开双臂,跑了过来。
“姨妈!”小米高兴地喊着,俞月笑眯眯地蹲下来,一下子把她抱了起来,“哎呦,我的小宝贝!你又长肉肉了吧,重了好多呢!”
俞青见到大姐,心情很高兴,笑着说:“这孩子天天就爱吃肉,不喜欢吃青菜!愁死我了。”
“宝贝呀,光吃肉不吃青菜怎么行呢?以后脸上净长痘痘,丑死啦!吃青菜,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强壮呢!”俞月抱着小米,亲切地对她说着话儿。
“我要漂亮!我要聪明!可是我就不想吃青菜,难吃死啦!”小米在俞月怀里,歪着头撒娇。
“哎呦,我的小宝贝儿,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呢,不想吃青菜,还想变得又聪明又漂亮,这样不行的,只能选一样啊。乖,大姨是医生,最懂得这些,你最听大姨的话,对不对?”俞月耐心的哄着孩子说。
“那好吧,我听姨妈的话,我要吃青菜,我要聪明漂亮!”小米同意了。俞月和俞青对视了一眼都笑了。
上了车,李四平稳稳的在雪路上开着,很快出了城,在高架下快速的行驶着。不多时,就来到了帝娥山下。欧仲哲和俞欣已经到了,和爸妈一起正站在轿车旁边,对着旷远的雪野取景拍照呢。见到他们来到,就都过来了。
俞月、俞青和爸妈打了招呼,大家互相寒暄了一阵。俞月拿出新买的帽子给爸爸换上,还让妈妈瞧着合适不合适。又拿出几双新袜子送给妈妈收下了。老俩口见女儿们都到齐了,直乐得合不拢嘴。李四平见欧小辉没来,就问小辉呢?欧仲哲说,小辉在家上网课,一对一辅导的那种。他也不愿意出来玩,就等上完课就玩手机游戏呢!
“那小辉中午怎么吃饭啊?”妈妈关心地问俞欣。原来她们说好的等上午玩完后,中午都去俞欣的新房子聚餐,歇一歇再回去。所以她看小辉没来,担心他中午没饭吃。“没事,回头我给他叫外卖。”俞欣对妈妈说道。
这座新房子是俞欣两年前买的一座别墅,位于一处高档小区,距离帝娥山不远。从市区出发,可以走高架快速路,下来后拐个弯就能到的。因为是雪天,高架快速路暂时关闭,不然从城里开到她的新家,也就是十来分钟的事。这座房子里什么都布置好了,只是因为欧小辉在市内上初中,才没有正式搬来住。俞欣和欧仲哲有时候周末也会来住两天,享受一下二人世界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帝娥山下是一片新开发的古山村景区,此时全被大雪覆盖着。石头房子高低错落,从山脚成片延伸至半山坡。石径、石墙、石牌坊,在雪的映照下,各有趣味。这里有很多大树,遒劲的树根四处伸着,在雪下或隐或现,像打铁人的胳臂。在一棵大树下,还有一口古井,井上立着一个简陋的木架,吊着一只木桶在下面。井口边沿,是被绳索的磨出的一道道沟痕。
村中有一处大院,五进五出,据说过去是一个豪绅的宅院,气派得很,现在成了村史博物馆,向来人叙说着古村的沧桑历史和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与传说。
村边是一片宽阔的打麦场,场边是一长段残存的圩墙,一个四方形的十来米高的四层石砌岗楼。麦场与外界之间是一座石拱桥,横跨了一条山沟,里面是厚厚的积雪,听不见一点水声。靠近村落的那一侧,有一个古老的祠堂,一个群众活动中心。再往远处,则是由山泉汇成的两汪湖水,在这雪天里微微地冒着热气。这两汪湖水,形状如同一只宝葫芦,腰身连接处是一条长长的石板桥,大约有十几节,一曲三折地连接着两岸。这湖,有叫日月潭的,也有叫母女湖的,还有叫葫芦汪的,也许还有更浪漫的名字吧。而游人呢,也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的,正好不至于太过于喧嚣,而破坏了山村雪景的安谧与闲适。
俞月等人陪着爸妈在这古村里转了个遍,小米也对山村的一切感到稀奇,不住地问这问那。李四平本来就来自农村,对眼前的一屋一木一草,自然感到非常亲切。爸妈转累了,在一处酒肆中坐着,笑呵呵地看她们在麦场上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玩得不亦乐乎。姊妹三人都非常开心,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小米更是兴奋极了,跑来跑去的。
欧仲哲喜欢摄影,他忙前忙后的,拍下了不少照片,留住了许多欢乐的瞬间和美丽的身影。李四平则陪着岳父母在酒肆中坐着,因为这次雪天出游,他的心情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