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前,阿秋问封半知针灸类医书有什么古本,想借阅一番。
封半知一听反倒是大喜,慌不迭的拿出好多本已经发黄的线装古书。
对于今天的事情,秋对自己帮助甚多,自己一直都在考虑怎么感谢为好,至于现在阿秋提出的要求正合乎自己心意,立马拿出好几本医书,包括《黄帝针灸甲乙经》、《膏肓腧穴灸法》、《备急灸法》、《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备急灸法》、《膏肓腧穴灸法》 ,甚至还有家传的治病心得手抄本。
最终,阿秋借走了《黄帝针灸甲乙经》、《备急灸法》、《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等几本针灸类医书。至于家传的治病心得手抄本秋倒不敢借。
阿秋千辞万谢推掉了封半知请客吃饭的邀约,在答应尽快有时间再次看他行医情况之后,才告辞离去。
阿秋手拿着这几本医术,想随意找个地方,好好看看这些医书,免得到时候自己治病的时候露出外行马脚。
自己的天机楼就很不错,只是需要找一个偏僻点且灵气充沛一点的地方放置。
于是朝着秦淮河上游的支流横溪河赶去。
还没有走几公里,在路过秦淮河上的文渊桥时,却看见一群人大喊着:
“别跳!”
“别跳!”
“你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说出来看看。”
“赶快报警,有人要跳河!”
“跳啊!等你半天了,我还要直播呢!你怎么还不跳下去?好几位大哥已经要刷火箭了。”
“就是,你到底还跳不跳啊?刷游艇的几位大哥已经不耐烦了。”
“快点跳啊,别浪费哥的流量!”
......
真是的,这年头什么人都有,这卖命的钱也要挣,这样的人真的算是人吗?
秋无语摇摇头,自己当初跳了一次,被人救回(不知道外星人算不算人)。现在自己又碰到别人要跳河,当然也要救了。
可是没等他走到跟前,那个站在大桥栏杆外面的老者看起来忍受不住围观者的无情嘲讽,直接身子向后一扬,直棒棒得跳了下去,扑通一声溅起老高的水响。
阿秋一看,不得了,把手里的医书瞬间收到戒指里,一个纵深起跳,跃起两米多高,直接越过围观的人墙,扑通一声,也跟着跳进深水之中。
浑浊的水花一下子包围了自己,呼吸顿时不畅了,阿秋手脚不听使唤的上下扑腾着。
到现在秋才想起自己根本不会游泳。
阿秋手脚胡乱扑通着,身子越来越往下沉。
本来因为起跳过高,导致阿秋落水的时候已经离桥墩够远的了,现在他再扑腾一阵子,越发距离落水的人更远了。
阿秋在水下扑腾着喝了几口浑浊的河水,忍受不住呛鼻的气味,一下子全部喷了出来。
他猛的窜出水面,深吸一口气,闭住了呼吸,再次落入水中。
闭嘴后,水不再冲进口中,他倒一下子清醒过来。
自己可以根本不用呼吸啊!虽然自己不会水,但是自己可以闭住呼吸坚持一时半刻也是小意思啊。
唉,刚才一慌自己竟然忘记了。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一个修炼有成的,几乎会飞的高手,差点被水淹死,天大的笑话啊。
这时候又有两名热心人跟着跳了下来,正在向落水者游去。
静下心的秋已经不再下沉,他一划拉水波,身子直接歪扭着向侧方游去,再次调整划水姿势,身子才朝着落水者游去。
此前比秋先朝着落水者游去的热心人已经快游到身边了,但是现在的秋随便划拉几下,身形似箭射一般冲到了落水者身边。
一把抓住落水者的胳膊,落水之人立马抓住秋的身子,一个劲的往下拉扯。
这时候,那两名热心人也来到近前,三人齐齐抓住落水者的身子,一起浮在水面上。
天已经很黑了。
站在桥上围观的人群,有人打开手机照明,给他们照亮方向。
当然了,秋是不需要的。
两人看了一下方向,才一人扯着一条胳膊向岸边游去。而秋只是紧紧跟随身后。
好不容易把落水者就上岸边,警车、救护车已经停在了岸边。
警察和救护人员把落水者抬到救护车里开始检查身体状况。
另外两名救水者则脱了衣服挤出浸湿衣服的河水。
在救人的时候秋就看见落水者是一名六十出头的老者。
现在警察正在问话为何跳水自杀,老人则痛哭流涕,一个劲儿说不活了,自己愧对祖宗。
折腾半天才弄清楚前因后果。
原来此人叫朱振声,祖籍彭城,祖辈曾经做过郡王。祖上积德,传下一块丹书铁券。幸亏前人一直小心谨慎,经过那么多次战乱动荡年代,避过多少次战火才把这块丹书铁券保存至今。
现如今太平盛世,古代文物再次大放异彩,民间又兴起文物热,于是心头一热,把保存多年的丹书铁券暴露出来。
之后有文物专家上门检验后,认定是珍品,历史文物价值极高,建议上交国家专门保护。
但是朱振声以祖辈保护多年为由,且世代祖训不可违背,拒绝捐献。
后经文物部门多次上门协商,朱振声同意租赁给博物馆以供展览,自己则亲手掌握展柜钥匙,寸步不离身。这样以来,相当于自己成了博物馆编外人员,不拿工资,但可以收取文物展览租金。这样以来,此宝物虽然没有上交给国家,但是他本人也不可以私底下进行买卖交易,这也是出于对文物妥善保护的做法。
宝物名声传出后,各地的展览和博物馆都对朱振声伸出橄榄枝,朱振声也是乐意而为,也可赚取更多钱财,于是答应了很多邀约。
两年后,宁江博物院文宴园再次提出租赁三个月。租赁期间,有一次在闭馆后,却因为朱振声自己马虎,忘记锁展柜了以至于导致展柜内文物被盗换,真正的丹书铁券至此消失不见。
因此朱振声上告博物馆失职,导致自家丹书铁券被盗换,请求赔偿四百万。
文宴园却认为有可能是朱振生监守自盗。因为事发之时是由于他本人疏忽没有锁门导致丹书铁券被盗的。而后文宴园检查门锁并未人为破坏,真有可能是朱振生自导自演的。
于是朱振生在风口浪尖上煎熬了三年。
再后来警察经过多次调查取证,才确认朱振生并非监守自盗者。之后朱振生将文宴园告上法庭,请求经济赔偿。
经法院多次审理协商,判决文宴园赔偿五十万。
文宴园不服,继续反告。
官司打了近十年,也没有一个确定结果。
朱振生心力憔悴,懊悔不已。
现如今深深后悔当初贪图一点租金而失去了祖传丹书铁券,钱物两失,以至无颜面见死去祖辈。
至此,一念之下决定自==杀谢罪。
阿秋知晓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不禁叹息一声,还是人为财死啊。
不过,自己要是能够帮其找到丢失的丹书铁券就好了。毕竟他也是受害者,一个追求好一点生活质量的可怜人,其本身没有错,过程也无大错。
临走时,秋过去握了一下朱振生的手表示安慰。顺便沾了一点丹书铁券的气息。
本想好好学习一下医术的,现如今阿秋这下子没有了心情。
等找到一僻静且灵气遍布的园林净地,阿秋举手感受一下丹书铁券的残留气息,心神微微一沉,神识显现,慢慢感受到丹书铁券的方向所在。
阿秋起身向神识探知的方位赶去。
等到了具体方位再次探知时却发现方位有变。
继续探知,再追,又有变化。
这样追查几次后,秋有些烦躁。
难道这次探测不准了?自己还给别人指点迷津呢,怎么轮到自己就不准了。
难道说这就是人常说的医不自治?
不对,这个信息有误。阿秋想起来了。
这个丹书铁券有好几个人接触过,朱振生接触时间最多,而他现在在这个城市转过很多地方,信息所留之处当然多了。
怪不得自己一直在这里打转。
这次自己应该去探测到遗留信息最强的方向。
两天后的夜晚,阿秋一路追查到了江宁。
最终阿秋查到了丹书铁券目前所在位置,居然是一所会馆。
阿秋神识一扫,大致浏览一下整个会所的内部情况,外貌不显山不显水的会所,内部装饰豪华无比,这内外一反衬,简直跌破几乎所有人的眼珠子。
这是位于江边的一座独门独院的私人会所,外面看很普通,正门关着,从侧门进去,才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停放在这里的几十辆豪车,在夜色中发出夺目的晶莹色彩,宽阔的高尔夫球场延伸至江边,视野开阔而又十分清幽。
进入大厅,面积足足上千平米,不说那名贵的摆设和豪华吊灯,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尘不染,只是这份洁净,就让多少人的自信跌入谷底。
现在整个大厅灯火辉煌,高档的水晶吊灯之下,来来往往都是西装礼服上流人物。男士大多西装革履,女士则样式繁多的礼裙、时尚旗袍,亦或是露==胸畅背的晚礼服。
穿梭其中的服务员,也都是一身英伦风装扮。
阿秋见此情景,本想光明正大的进去取走那宝物,但想到对这些礼节一窍不通,而对他们这些面带微笑,心中却暗暗藏刀的笑面虎格外厌恶。于是改变注意,决定速战速决,抢了就走人,反正自己可以变身。
虽然这样做有些违法,但是对于本就是违法得来的东西堂堂正正的抢走,却又有一种分外的开心之感。
会所外墙密布无数监控镜头,阿秋却不管不顾,瞄准丹书铁券所在房间一跃而上,哗啦一声蹬破窗户,已然来到客厅会客桌的上方,只一伸手就把屋内几人正在欣赏的丹书铁券抓在手上,再转身一跃飞出窗外,丹书铁券已然不见了,却早已被阿秋放进戒指里。
而此时屋内鉴赏宝物的众人还没有反应上来,人已经无影无踪。只有晚风透过破烂的窗户冲动窗帘呼呼作响。
阿秋飞跃出屋子,脚尖轻轻一点,转身奔向不远处的河流,几个起落已到河边,一个起跳,刷地跃进河中,不见踪影。
而此时屋内几个人才反应上来,只来得及跑到窗户前,趴着窗户扫到黑衣人的背影一眼,就不见了身影。
沿着河道回到金陵,阿秋顺利找到了跳河自杀未遂的朱振生。
此时朱振生已经住在宾馆里。
阿秋直接敲门而入,朱振生看见秋拿出丹书铁券的时候都懵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等到他确认是现实的时候,又疯狂大笑起来。紧接着扑通晕倒在地毯上。
前几天朱振生跳河自尽未成,今天却见丹书铁券失而复得。这期间心情的大落大起,让他感受到一步地狱,一步天堂,精神压力实在是承受不住了。
阿秋只好伸手按压一下朱振生的额头太阳穴,轻轻揉了几下,朱振生慢慢睁开眼睛。
等他清醒之时,顿时又把丹书铁券抱在怀里,一刻也不放手。
待彻底清醒过来,朱振生紧张得问道:
“是您找到的?还是......”
阿秋不动声色说道:
“是我找到的。”
“是可怜我吗?”
“算是吧,多年我也曾自尽过,现在见你也这样,感同身受。”
“谢谢谢谢,救命恩人-----”
说着就要下跪。
阿秋赶忙制止他。
见他放心坐好,继续说道:
“丹书铁券你找回来了,以后怎么办?”
“恩公,你说怎么办?”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之前一直联合展览实非长久之计。你已经暴露了,却无自保之能,真还不如捐出去,省得担惊受怕。”
“这.....多少年了,我家前前后后几百年一直在保护这个宝物,现在您也让我捐出去,我心有不甘啊。”
“正是你和家人一直保护几百年,也让你们担惊受怕几百年。对你的家族除了纪念意义之外还有什么?”
“要不卖了吧?”
“我不清楚这样的宝物可不可以出售,国家政策我不是很了解。”
“那您说说看,一般人家拥有珍贵文物如何处理的。”
“嗯?”
阿秋感觉被将了一军。
有些人是高风亮节,捐献国家。更有些人是偷偷卖了。毕竟很值钱的文物可以卖了贴补家用,提高生活质量。有些贵一点的文物甚至可以换一套房产。
现在朱振生家庭并不富裕,尤其是又打了这么多年官司,现在更是想卖了改善生活。
想到这里,阿秋不禁埋怨自己,这是什么事儿啊。自己好不容易帮忙找回来,却又摊上了这一个难题。
难道自己买了再捐给国家?
哪有这样帮忙的事儿?
此风绝不可长。
这样做只会助长民众之贪欲,虽然对国家重宝起到保护作用,但恐怕会招惹更多的民众去挖坟盗宝了。君不见,自从文物热兴起后,有多少古代墓葬被不法分子盗掘,致使大量有价值的文物被破坏,而盗墓者仅仅取走那些少得可怜的金玉珠宝,更有历史文字记载价值的壁画等等物品被破坏。
自己还是人生经验少啊,阿秋不禁想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秋拍着脑袋转圈,这种事该怎么办才能最圆满,两全其美呢?
要不咨询一下那些商场老油子?
对了,问问赵宗峰赵老板,他也许有办法,即使他没有,他也认识的人多,有可能会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马上打电话询问一下,
阿秋立马拿出手机,拨通赵宗峰的手机。
响了没两声,电话就接通了:
“哈哈哈,秋先生您好!这么晚了有什么指教?”
秋这才发觉天色已经很晚了。赶忙说道:
“不好意思啊赵先生,这么晚给您打电话,打扰了吧?”
“哪里哪里,我一直期盼秋先生给我打电话,秋先生给我打电话都是对我有利的事儿。我绝对欢迎随时打扰我。哈哈哈哈哈------”
秋一听,感觉心里很舒坦,情商高的人说话就是滴水不漏。
“是这么一回事儿,我一个朋友现在遇到一难题,他家传一件国宝级文物,想捐了吧,又担心国家补偿太少,毕竟家境比较贫寒。卖了吧又不好出手,同时也担心违反==国家法律政策。你见多识广,博学多闻,通今晓古,能不能帮忙给出个合理一点的建议。”
“什么样的文物可以透露一下吗?”
秋看了朱振生一眼,见他点头就说道:
“丹书铁券!”
“真的?”赵老板明显提高了音调。
“自然。”
“我要了!”
“嗯?”
阿秋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赵老板想买。于是沉吟着,没有继续说。
“我买了之后再捐献给国家!”
哦~~~,原来是这样啊!秋长出一口气,这样下来也算是比较圆满了。
秋走远几步,只听见赵老板继续说道,“秋先生,您这样想啊,我买他的祖传宝贝,肯定给他一个合理的价格,解决他的燃眉之急,首先他满意了;其次他也会给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我也不会用很高的价位买到,我也会满意,这已经是两全其美了吧。其三,我把这样国宝级文物捐给国家,他们不做他想,只会满意。其四,我们国家对于爱国行为还是很大方的,他们肯定会有一些表示,只要在政策方面稍稍倾斜一点,我就好赚很多,而且是光明正大赚钱。您说是不是啊?”
秋听见他讲完,简直呆住了。完全没有想到一个买卖居然可以又这么多弯弯绕绕,而且都是好事。
国家直接拿出那么多钱给捐献者,不太可能,也不太现实。毕竟直接现金奖励捐献者不是很好的做法。如果这样做了,相当于国家出钱把文物买了回来。那么对民众而言,那就是鼓励大家这样做了。如果民间收藏者都这样做,那国家该拿出多么巨量资金做这种事呢?显而易见不可能的。
但是拿出一些政策做奖励,不显山不显水,就看你的本事,如何运用了。君不见,国家有时候给予锦旗或者名誉称号做奖励,近期是看不出有多好的福利待遇,但在将来各种便利条件时不时便显露出来,比如子女教育,医疗,比如当兵,比如国考,比如转正、提干等等等等。
有时候,国家做某些事的深意,你真得动动脑筋想一想,里面蕴含的意味很多很深。就像大家都熟知的新闻联播一样,绝对公开,绝大多数人天天看,但是又有多少人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挂断电话,阿秋让朱振生留下联系方式,再让他和安排住宿的民警说一声,赶紧回家去。到家后哪里也别去,至于祖传文物已经收回的消息,更是谁也别告诉,提也别提。
至于买卖的事儿,到时候有人自会找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