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转眼之间,又是暖春。不知不觉明朝快四岁了。经人准备和同村的元宝、建设等人去燕梁山上挖煤,煤矿上的工作虽然脏累一点,但是工资比较高。自结婚以来,今年也是去燕梁山的第二年了。而素秀和经人商量了一下,也想和同村的几个女人去深山里挖“冬春夏草”,(一种中药,属于真菌类,虫草相依的一种复合体,冬天变为虫子,夏季就长成草。)听村里这两年去的人说挖了草出售给大老板,收入还可以。这活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挖虫草比较容易,但是漫山遍野找起来太复杂。一天找的好一点能挖十几根。

经过商量,夫妇俩决定将明朝送到他舅舅家去,姥爷身体抱恙,由姥姥和舅母专职照顾着,顺便让明朝陪陪姥爷。如果留在这里,估计会被明朝、小明带的“上天入地”。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第二天,明朝被送往塔村,明玉拉着拽着明朝不想让走。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塔村,大表哥、二表哥、三表哥以及舅舅们都来迎接。吃过晚饭,夫妇俩给姥姥悄悄塞点钱表示孝敬和谢意。第二天早晨便一早启程回家了。

在塔村,对于明朝来说,瞬间没了朋友、哥哥的关照和自己熟悉的环境。一切都是崭新而又陌生的世界。他似乎将要度过一个漫长的夏季,等待爸妈回来接他回去。

三位表哥看到新来的弟弟甚是欢喜,早晨晚上,一有空闲时间就围着明朝玩耍。大表哥刘今运、二表哥刘今才平时都去上学了,只有三表哥在家平日里带着明朝进进出出,两人时间长了,自然比较投机。

刚开始的时候,明朝还是比较生分,平时吃过饭就躲在姥爷家的小书房里摆弄着爸妈留下的玩具,偶尔透过小书房的窗户看看天边的飞鸟,天气好的时候便去姥姥家门前面的石墩上面坐着静静地听流水潺潺、莺歌燕语的声音。姥姥则在房间打扫卫生亦或厨房烧水煮茶。

这天中午,姥姥一家人都休息了。明朝一个人坐在门前面的石墩上发呆,突然,后面有人用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明朝扭过头一看:“一个比自己高一点的小姑娘,面容姣好,柳叶眉,桃花眼,皮肤白皙,长长的秀发披过肩,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味,应该是刚刚洗过头发”。温柔地问道:“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啊,告诉我给你好吃的啊”。明朝并未说话,只是呆呆的盯着这个小姐姐。小姑娘见明朝不说话,又问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呢”。见明朝还是不说话,随后便从挎包里拿出一包梅子和一包干果塞入明朝怀里。两人在石墩上边吃好吃的边玩耍。呆了一小会,小姑娘便给明朝说再见之后,进了姥姥家旁边的大门。

清晨,天微微凉,姥姥便起床到厨房去烧水煮茶、做饭,一口大锅,一家8口人的早餐。等厨房的火烧暖了,姥姥便会把明朝叫醒。明朝朦胧着眼睛,穿好衣服。洗脸前后,舅母也过来帮忙做饭。

姥姥很喜欢喝茶,一年四季,家里的桌上都是浓浓的茶水。听姥姥说:“茶水解乏降燥,清热解渴,喝了会让人耳聪目明”。自打那时起,明朝便一朝三顿茶,渐渐喜欢上了喝茶。姥姥是个勤劳的人,每个清晨天未亮起床做完饭之后,便和姥爷一起打扫房里卫生,明朝也拿着抹布擦桌子,倒垃圾等。姥爷身体原因,不能长时间走动,基本吃过饭之后就去院子里做一些手工编制的活。姥姥便带着明朝去村头的河流山涧处挖野菜、捡干柴。除去冬天和下雨时节,姥姥早起忙活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刚开始,明朝还不是很习惯,早晨怎么也睡不醒,后来姥姥坚持清早叫醒他,给他穿衣服并端水过来喝一点,自然就清醒了。起初,牵着姥姥的手,一步也不想走,去往河间山林的路上极不情愿。姥姥见状,背着背篓,一手还要拉着明朝不断前进。后来,明朝慢慢适应了这种很规律的作息生活,每天早晨天不亮就睁开了眼睛。

“早拾慕秋色,晚寻桂花香”。秋色遍染群芳。又是一个清晨,一个背着竹篓的老人手牵着一个孩子。从一路枫叶飘零的林间山路走来,满载着一背篓野菜和一袋干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她们的身上,为她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缕衣。已经分不清哪里是人,哪处是景。这或许就是历经亘古的太阳对每一个勤劳的人最高的见证和奖赏。

麦收时节,舅舅带着一家人在田里割麦。午时,姥姥便做好午饭,煮好茶水带着明朝一起去山上给表哥们送餐。上山的路上时常遇到邻居家的那位小姑娘。姑娘常常会帮助姥姥背着背篓、提上茶壶把坡度最大的一段山路走完,然后调皮的逗逗明朝,或一同前行或下山去了。

原来这个小姑娘是姥姥家的邻居,名叫刘莺盈,比明朝稍长两岁。从父母这代往上数五代,和姥姥家还算是沾亲带故。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常常外出跑车,由他的奶奶一手带大,家里经济条件相对还很不错。平时没事的时候,她的奶奶便带着过来串门聊天,表哥们对这个小姑娘也是十分照顾。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